古镇印记:皇宫所的光辉

在南阳古镇上有这样一所遗迹,尽管是老砖老瓦,但在新时代里却是熠熠生辉,它就是“皇宫所”,康熙皇帝当年下榻的地方。
皇宫所的遗迹位于南阳镇老商业街上,“延德桥”的东临,面向波涛汹涌的大运河,身处顺河村的错落中,是南阳镇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迹之一。皇宫所的前身是马家祖传的民宅,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后裔的住所,距今已有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历过几次维修。皇宫所的砖石交错,碧瓦飞甍,整体古朴大方。一扇大门厚实庄重,黑色的门板油光发亮,浸染了历史的芳华。门前有两尊石狮子,仰天长啸,神态逼真,足以显现威武之气。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明道遵径”四个大字风骨尽显,一代帝王的开明着实可见一斑。里面的院落不大,依次有帝王当年休息和处理政务的屋子,陈设简朴,古香十足,园内的苗木丰茂,群鸟啼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先后六次南巡,第一次乘船路过南阳镇时就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大加赞赏,向众人称此乃真不愧为“江北小苏州”,并留言还会再来。康熙大帝的夸赞让热情好客的南阳人激动不已,镇上的官员结合民意开始谋划,为争取能让下次来南阳镇的康熙皇帝多住几日,决定在运河岸边,依托马家民宅改造一座皇宫所。于是,官员召集来了镇上最好的泥瓦匠、石匠、木匠等二三十人,“叮叮当当”了数月才把皇宫所建好。得知是为康熙帝建造的后,工人们都坚持分文不取,只求皇帝早日下榻他们改造的皇宫所,由此可见南阳人对于一代帝王的尊崇和爱戴。
公元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初夏,康熙皇帝的第二次南阳之行如约而至,得知为其精心建造了皇宫所后无比高兴,下榻此地更是赞不绝口,夸赞南阳镇的百姓勤劳聪慧,称运河岸头的工匠都是能工巧匠,亲书五言绝句一首,另书“善行可风”付于匾上,并印御影赐予本宅以示厚爱。期间,康熙在皇宫所里休息办公,并深入周边住户家中体察民情,据说夜晚还曾和百姓在运河岸头拉家常话古今,与民同乐的画面比比皆是。康熙皇帝当年曾在皇宫所画了一幅展翅翱翔的雄鹰,可惜在“文革”时期被烧掉。1997年7月,南京博物馆派专人来南阳镇找寻康熙皇帝的这份墨宝,得知被烧后特别惋惜。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也曾南巡至南阳镇,并下榻其父住过的皇宫所。得知此宅曾出过文武举父子孙四人后,乾隆皇帝赐竖四旗于门侧,马家旗杆或马家双旗杆也由此而来。据说,乾隆皇帝当年御赐的东西很多,其中诗书、书卷、匾额就有多副,那时滚龙门氈可使文官经此下轿、武官经此下马。公元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皇宫所被赐予杨伯儒居住,2007年10月,杨伯儒的后代将其墓碑迁移到皇宫所,此碑为圣旨碑,镂空雕龙,栩栩如生,在我们国内都属罕见。
不得不说,皇宫所的光辉不仅在于一段色彩斑斓的历史,也源于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就像我们当下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马加强,济宁微山县人,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理事、任城区作家协会理事、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走上写作发表的快乐之路已经有十多年了。曾先后几次参加市运会和省运会,现定居在微山县城,工作于微山县公安局。擅长于散文、诗歌的创作,陆续有作品在“诗潮”、“西北文艺”、“现代诗美学”、“今日微山”、“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微山湖文学”等报纸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作品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及各个省市的残疾人文学杂志上刊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