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四十二岁那年秋天,终于有了出头之日,经元丹丘、玉真公主推荐,被征诏入宫。写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虽然遗憾“起舞落日争光辉”,被举荐得迟了。但还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了。

次年春天,李白进入翰林院,一时大好前途仿佛眼前,自个也觉得将有所大成就,“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六首》就在这个时候写成。)

有一天,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三首诗--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注释

清平调,对这三个字的解释,李渔在其小说集《连城璧》之《乞儿行好事,皇帝作媒人》中借小说中的唐伯虎解释得很清楚。说唐伯虎见个显宦带一群清客山上饮酒,闻着酒香就知道是好酒,便装成乞丐去讨酒喝。李渔这样写道--

那显宦对着家人,高声大怒道:“面前立了个叫化子,如何做得好诗出来?还不快赶他去!”乞儿道:“面前立了个叫化子,就做不出好诗来;若还立了个正经人,连好字也写不出了。亏那唐朝的李太白,面前坐了个皇帝,又立了个贵妃,尚且下笔如流,做出《清平调》三首,为千古之绝唱。难道从古及今,只有李太白一个,才称得才子,列位老爷相公,还算不得诗翁么?”显宦听了这些话,气得目定口呆,要忍耐又忍耐不住,要发作又发作不得,与那几个陪宾面面相视。

有一个陪宾道:“他不过在说平话的口里,听了几个故事来,在这边调唇弄舌,晓得《清平调》是甚么东西?且待我盘他一盘。”就对乞儿道:“我且问你。'清平调’还是古风,还是律诗,还是绝句?”乞儿道:“不是古风,不是律诗,也只怕不是绝句。”众人道:“这等是甚么诗体?”乞儿道:“'清平调’三个字,就是诗体了,何须问得?”众人笑了一阵,又问他道:“这三首诗是为何而作?诗里面的意思,是说的一件甚么东西?”乞儿道:“'清平调’三个字,就是诗的意思了,又何须问得?”众人又笑了一阵,就对他道:“何如?你的马脚露出来了。这三首诗,是为咏牡丹而作,叫做七言绝名。诗体尚且不知,题义全然不解,竟在这里瞎猜。横也是'清平调’,竖也是'清平调’,'清平调’是件甚么东西,可是吃得的么”乞儿道:“这等说来,列位相公认错了。这三首诗,不但不是绝句,亦且叫不得是诗,乃是三篇乐府。但凡诗词里面,可歌而不不唱者,谓之诗;可歌而兼可唱者,谓之乐府。若还这三首是诗,当初的题目,就该是'咏牡丹’三字,不该叫做《清平调》了。所谓调者,就是词曲里面越调、商调、大石调之类是也。玄宗天子出这个题目与他,原是要被之管弦,使伶工演习,见得海宴河清,朝廷无事,圣天子安坐深宫,终日看名花,亲国色,宴乐清平的意思,所以叫做《清平调》。这三首乐府的妙处,在于文采既佳,宫商又协,所以喜动天颜,受了许多宠赐;若单单只取文采,不过是几首咏物诗罢了,为甚么千古相传,以为绝调?如今列位相公,诗体也不叫做尽知,题义也不叫做甚解,亏得生在今时,做仕宦的陪宾,还可以藏拙;若还也生在唐朝,与李太白一同应制,只怕文字做来未必中式。不但赏赐轮不着,连那两盏龙凤灯笼还要借重尊手提了,送李太白回院也不可知。”说过这些话,又拱拱手道:“乞儿粗卤,不知忌讳,冲撞列位相公,莫怪莫怪。”众人听了,气得面如土色,恨不得把头发揪了过去,痛打一顿,方才畅快。只因碍了主人,不好动手。

那显宦见他应对如流,又且说得理明义畅,知道是个文人墨士流落下来的,词色之间,有些要优待他的意思。怎奈那些陪宾不服,不肯作兴他。

内中有一个道:“他那些话,都是别处听来的,世上尽有谈今说古,口若悬河的人,乃至提起笔来,一个字也写不出。如今求老先生考他一考,若还笔下写来的,也像口里这等便捷,晚生们情愿让你上坐。”那显宦就对乞儿道:“你会做诗么?”乞儿道:“像李太白那样的乐府,果然做不出,若还只要成篇,不论音律,与这几位相公唱和起来,或者也还应会得过。”显宦道:“取一幅诗笺、一副笔砚与他。”乞儿道:“这等求老爷命一个题,限一个韵。”显宦道:“诗的题目不过是登高眺远的意思,随意做来就是了。料你做叫化子的人识不多几个字,不好把险韵难你,限一个'上大人’的'上’字罢了。”乞儿提起笔来,先写个'一’字,后写个'上’字,就丢下笔来,袖手而立,却像做不出的光景。

那些陪宾看了,个个都掩口而笑。显宦道:“我说你的胸中,不过一两点墨水罢了,晓得做甚么诗。才写得两个字,就住了手,世上有两个字一首的诗么?”乞儿道:“不瞒老爷说,乞儿的才虽然不如李太白,平日做诗的毛病却与他一般,先有了斗酒,然后才有诗百篇。若还要我干做,其实是做不出的。”

显宦道:“就赏他一碗酒。”管家斟了一大碗,放在桌上,乞儿一吸而尽,提起笔来,依旧写个“一”字,写个“上”字,又丢下笔来,袖手而立。显宦大怒道:“为何又是这两个字,写了这两个字又不动了?”乞儿道:“只因才多酒少,接济下来,所以笔机干涩,写不成篇。求老爷再赐几碗,还你一挥而就。”显宦道:“这等再赏他一碗。”管家又斟一碗与他。

他吃尽了,提起笔来,增上个“又”字,再写“一上”二字,依旧丢下笔来,袖手而立。显宦道:“如今还有甚么讲?”乞儿道:“毕竟是酒少的原故,若饮尽此壶而诗不成者,罚以金谷酒数。”显宦对家人道:“我明晓得他是骗酒吃,就拚这一壶舍他,若还再做不出,一总与他算帐就是了。”乞儿一手举笔,一手拿碗,叫管家不住的斟。吃了一碗,仍写“一上”二字。那些陪宾见他写来写去,不过是这两个容易字,知道是白丁无疑了,正要打点报仇,不想吃完之后,就把这几个容易字眼凑成一句,后面又续上三句,恰好是一首眺望的诗。显宦取去一看,不觉大惊大笑,喝采起来。其诗云: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与青天傍;等闲回首白云低,四海五湖同一望。

显宦捏了这幅诗笺,扯那几个陪宾到背后去商议,说此人口气极大,必非以下之人,要拉他入席同饮。那几个陪宾众口一词,都说朝廷重臣与乞丐之人同坐,近于失体,旁人传播开去,有碍官箴。显宦踌躇了一会,掉转身来,正要与他说话,不想他诗成之后,飘然而去,任凭呼唤,再不回头。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唐诗鉴赏辞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我觉得把云和花拟人化后来解释更有味,是云也想变成她衣服的样子,花也想能有她的容貌。

槛,读jian,第四声。栏杆。

露华浓,露水多。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

群玉,山名,《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瑶台,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巫山云雨,这个以前注释过。再熟悉一下。宋玉《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暮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可怜,可爱。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飞燕,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据说他体态轻盈,能在玉盘上跳舞。

倚新妆,这里的“倚”字我认为是“合着”的意思。句中省略了倚的宾语。倚新妆的意思是穿了新衣,随着音乐跳舞。“倚”字这样用的,如郑嵎《津阳门诗》:“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名花,指牡丹花。

倾国,指美女,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解释,消解,消释,消除。罗隐《钱》:“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

试翻译如下

其一

云也想有她衣服那飘逸的样子,花也想拥有她容貌那艳丽的光彩,春风吹拂着栏杆,花瓣上露水很浓。若不是在仙人的群玉山头见到,就是在月光下的瑶台上与她相逢。

其二

一枝红艳艳的药朵含着露水凝结着香气,这样的美丽,让宋玉笔下巫山神女的传说变得没有意义,只能让楚襄王枉自断肠。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像可爱的赵飞燕倚着歌拍穿了新装起舞。(这里是写花,也是写人,风吹花动,如美女起舞)

其三

名花与倾国美人互相辉映令人心欢,经常赢得君王满面带笑看。

消除了春风无限的忧愁,在沉香亭北倚靠着栏杆。

赏析

对这三首诗的赏析很多,就不再多说了。想说的是,一般赏析都是说把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我觉得还有第三个元素与之融在一起,就是李白自己。李白写花写杨妃也是在写自己。一是传统诗歌中,有以美人自喻的传统,如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啄谓余以善淫。”曹植《美女篇》:“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李白诗中也常出现这样的自喻,如《玉壶吟》:“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二是这三首诗中展现的是李白卓然不群的高大人格和“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的理想。第一首中“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那样的境界也是李白人格的写照。“解释春风无限恨”,也是他“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理想的另一种表达。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