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还是“恶法”

看了案例,我无限同情朱老师,更对学校制定如此举报制度颇为愤怒。我想,只要稍有思考的教师都看得出来,如此制度引发的是多么恶劣的后果:为了赢过其他班级,学生不为改善自己班级的卫生状况而努力,而是以举报其他班级的漏洞为荣;学生为获得班级的荣誉可以不诚信;诚信的学生被指责孤立……难怪朱老师觉得处理不妥。其实有问题的不是班主任,而是学校的举报制度。

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章程和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它的本质属性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学校制度在具有以上属性的同时,还应具有育人价值。从此种意义上说,举报制度应具有奖惩的导向价值,既能惩恶又能扬善。而案例中的举报制度负面价值太过明显,可谓制度中的“恶法”。

“恶法”与“良法”相对,“良法”即制度应让为善者受到肯定,并继续为善,让为恶者不敢继续为恶,反之即为“恶法”。这一说法体现了制度的原则问题,即任何人都不能从其错误行为中获得利益。用这样的定义审视案例,我们可以很明显发现举报制度的问题。

一是制度的管理本位为上。学校制度代表着制定者的利益,我们可以想象学校管理部门如此规定的理由:班级卫生情况迅速改善;班级对班级进行监督,随时随地监控各班的卫生情况;促进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更促进学生为班级荣誉而“努力”。但这些理由无不呈现一个初衷,那就是解决管理实效问题。为了卫生状况得以改善,罔顾制度对学生道德品行的破坏,管理价值取向的弊端不言而喻,教育价值取向荡然无存。案例中虽没有呈现制度实施后的效果,但我们从吴娜的举报行为可以猜测,这项制度是深入学生心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二是制度的“恶法”影响明显。案例中,举报者班级加分,被举报者班级扣分,看似奖惩有度,但是否会带来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恶性竞争,产生无端举报,或是恶意破坏别的班级卫生情况的学生行为?制度不仅没有提高学生原有的道德水平,还破坏了学生原有的诚实和善良品行,这样的制度不是“恶法”是什么呢?“恶法”让为善者不得好报。学校对吴娜进行表扬,肯定了她的诚实,但朱老师迫于学生压力让举报者检查卫生,实质就是一种惩戒。吴娜因为举报,既被表扬又被惩戒,她自身就会呈现道德发展上的纠结和矛盾,这难道不是制度负面影响的体现吗?

三是制度的惩戒对象泛化。学校管理部门为了体现班级管理的实效,常常是把班级荣誉与班主任的评价挂钩,此举报制度也是如出一辙。个别学生乱扔垃圾,惩戒于班级,这不仅不会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还会导致学生的行为偏颇。譬如,学生因师生关系较差,就会以此报复班主任;学生为了班级获得好分数,就可能印发恶性竞争的不良行为。可见,制度的奖惩作用不仅要考虑管理实效,更要符合人际关系的伦理要求,否则制度不仅没有“止恶”,还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

学校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导学生具有良好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此,学校制度应该从管理本位、工具性价值中突围出来,彰显其育人价值。为此,制度的制定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变和落实。

一是制度以学生利益为本。学校制度具有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但学校制度的目的除了约束,更要对学生行为和思想有所教育和引导。进一步说,制度也好管理也好,皆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味强调学校的管理实效,基于学校管理部门的利益,就可能导致制度与学生之间的对立,导致制度停留在“止恶”的层面。学生于此并不能改善自己的行为,甚至会带来行为与认知的困惑。

以学生利益为上,学校制度应进行合理性论证,考虑制度是否契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否合乎学生发展的伦理诉求,是否能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指导性价值。好的制度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错,同时也能引导他们解决自身的问题。一切为了学生,应该是学校制度制定的应有原则。

二是制度应以“良法”价值为上。“良法”最大的表现就是让为善者获得好报,并继续自己的善举。案例中,举报制度的最大问题就是让举报者产生行为的两难。吴娜受到学校的表扬,是因为行使了举报的权利。受到同学质疑,是因为举报了自己的班级。虽然其诚信品质无错,但此举会带来吴娜与其他学生的人际障碍,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结果。为此,学校管理部门在进行制度合理性论证的时候,应关注制度的适切性问题。举报制度有其价值,但对学校来说弊端实在太多,“小密探”之类的设置早已被众多教育者诟病,举报制度无疑是其又一翻版。社会举报制度的运用尚且对举报者进行一定的保护,学校还公然对其表扬,使其处于众多学生的对立面,吴娜能够坚持自己的诚信品质已然是值得商榷的事了。为此,学校制度更应体现“良法”价值为上的原则,让善者获得为善的幸福,让行为偏颇者纠正自己的行为,获得正确的价值引导。

三是制度建设应该公平合理。学校制度的目的在于彰显其教育价值,核心就是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与人格完善。抛开管理本位,立足学生利益本位,那就要认识到制度的发展特点和公平问题。前者意味着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定者有必要征询甚至需要教育对象的参与,如此,制度才能变成学生愿意遵守的约定,也才有基于他们发展的奖惩效果,才能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后者需要制度内容适切、程序公正,为此学校应确保制度维护学生的利益,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对待,而非为了制度的实效采用一刀切或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方式,让学生因为制度而束手无措,甚至带来负面影响。许多学校目前都采用调研、征询以及问卷等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制度内容的论证,并借助学生会以及学生代表大会等形式让学生参政议政,使得制度能在制定伊始就发挥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协商能力,最大程度保证自身的合理合法,最终利于学生内在德行的发展。

“良法”还是“恶法”,这种探究很有意义。很多时候,好人不能或不敢为善,很大原因是缺少保证他们获得好报的机制。让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感受制度的作用,并能在“良法”的影响下发展自己的道德认知,这理应是学校制定制度时应有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变成影响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力量。为此,关于制度的思考及做法还值得教育者更多的努力。

(蒋凌雪,上海市中国中学班主任,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班主任,徐汇区高中优秀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

《中国教师报》2021年01月13日第10版

作者:蒋凌雪

(0)

相关推荐

  • 老教师班级管理的5条“秘诀” 学校、家庭都适用!

    为进一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9月19日沙塘中学于学校会议室成功召开了班主任培训会议.沙塘中学的校务会成员.班主任共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县级优秀名班主任.有着近二十 ...

  • 班级管理之我见

    樊路芳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只有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在班中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一所学校中各班都抓好了班级管理,就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生也就有了一个健康成长的 ...

  • 【班主任心得】培智班主任如何面对智障学生的不良行为

    培智班主任如何面对智障学生的不良行为 陶建军 湖北省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智力障碍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他们的行为与正常学生相比,其行为特征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主动性不足.弱智儿童 ...

  • 为何从“良法”变成“恶法”?深度解读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神宗时期进行的一次变法运动,这次变法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一,其对北宋当朝以及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罗斯福时期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就曾评价王安石为"中国历史上推行新政之第一 ...

  • 恶法盘点系列六:反垄断的真与伪

    面具后的谢尔曼法 19世纪后期的美国往往被描绘成是一个卡特尔化非常猖獗的时期. 主流叙事通常认为"自由市场的垄断"导致产量减少和随之而来的更高价格,消费者则沦为垄断的牺牲品. 19 ...

  • 所有说未保法是恶法的,来战吧!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让人感觉很痛心,作为法律工作者,还是先来分析一下案件可能的走向吧.本回答分析全部基于目前能够看到的媒体报道,具体案件通报还没有发布,届时以实际发布的权威通报为准. 依据刑法规定: ...

  • “恶法非法”或“恶法亦法”?

    在人们日常的聊天中,经常有人提出"恶法非法"的观点,进而认为既然"恶法"是"非法",那就可视为不存在,也不用遵守,违反该法律甚至是一种正义的 ...

  • (8)王安石的金融恶法

    [老何杂记] 王安石的金融恶法致北宋加速亡国 偶感:简论王安石 王安石的新法,一直没有被说清楚. 王安石其人,文学好,有理想,为政清廉.但是他是断送有宋历史的罪人. 在古代王一直是挨骂的人.司马光苏东 ...

  • 王安石的金融恶法

    2021-01-13 15:24:16 [老何杂记] 王安石的金融恶法致北宋加速亡国 偶感:简论王安石 王安石的新法,一直没有被说清楚. 王安石其人,文学好,有理想,为政清廉.但是他是断送有宋历史的罪 ...

  • 常明:《水浒传》中的滥法与恶法(《水浒璅语》之二十)

    现在<水浒>的评论家,特别是老一辈的<水浒>评论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愿意对"<水浒传>描写农民起义"这一论题进行拨乱反正. 毛主席语录 事实 ...

  • FESE: 清华大学左剑恶老师课题组 废铁屑协助混合微生物培养法去除低C/N水中氮磷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hep.com.cn/fese/EN/10.1007/s11783-020-1358-2 文章出版:Front. Environ. Sci.  Eng. 2 ...

  • 蜘蛛拔毒法(急救良法)

    先将疔头用磁(瓷)片刺破.寻活蜘蛛一个,越大越好.放疔上,蜘蛛自能奔赴刺处吸拔其毒.少时,蜘蛛不动,即取放冷水中自活.如不愈再用蜘蛛再行吸拔或另取蜘蛛用之,以毒尽为止.无论疔患何处,虽毒极重不省人事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