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旧志辑补】《宜都山川记》佚文
录自《汉唐方志辑佚》(著者刘纬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是书共收《宜都山川记》佚文32条,涉及长阳12条,分别辑自《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御览》《水经》《艺文类聚》等古代典籍。《宜都山川记》,古代地方志著作,撰者东晋袁山松。山松,一作崧,扶乐(今河南扶沟县东)人,官吴郡太守,著有《后汉书》等。宜都郡,三国魏置,隋废,其治所在夷道县,即今湖北宜都市。东晋时,宜都郡领县四:夷道、佷山、夷陵、宜昌。其中,佷山县为今长阳县的前身。
佷山县南岸有溪,名长阳。此溪数里上,重山岭回曲,有射堂村。村东六七里,各中有石穴。清泉流三十许步,便入穴中,即长阳溪源也。《书钞》卷一五八穴
佷《初学记》误作“银”。山县东有温泉,注大溪,夏才暖,冬则大热。上常有雾云气。百病久疾,入水多愈。此泉先出盐也。《书钞》卷一四六盐、《初学记》卷七骊山汤
盐水上有石室,民骆都到室边采蜜。见一仙人裙衫白帢坐,见都凝瞻不转。《御览》卷六八八帢
卿下村有渊,渊有神龙。每旱,百姓辄以菵草投渊,上流鱼死,龙怒,应时天雨。《御览》卷七○渊
〔风井山〕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春秋分则静。《水经·夷水注》
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里,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水经·江水注》
佷山山谷之内有石穴,穴出清泉,水有神鱼。大者二尺,小者一尺。钓者先请多少,拜而请之,数满便止。水侧有异花,欲摘如鱼请。又有异木名千岁,叶似枣,冬夏青青,复有苍范溪相近。《御览》卷四九佷山
宜阳山有风井,穴大如瓮,夏出冬入。有樵人置笠穴口,风吸之,后于长杨溪口得笠,则知潜通也。《御览》卷四九宜阳山
佷山县北有石穴,平居无水。有渴者,至诚请乞辄得水,戏乞则不得。《书钞》卷一五八穴、《御览》卷五四穴
亭下村有石穴,甚深,未曾测其远近。穴中有蝙蝠,大如鸟,多倒悬。《书钞》卷一五八穴
狼山县《晋书·地理志》有佷山县,而无狼山县,“狼”当“佷”之误。东六十里有山,名下鱼城。四面绝崖,唯两道可上,皆险峻。山上周回可二十里,有林木池水,人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土人登此城避贼,守之经年。食尽,取池鱼掷下与贼,以示不穷。贼遂退散。因此名为下鱼城。《初学记》卷二四城郭、《御览》卷六七池
自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望城。从西面上里余得石穴,行百许步得石碛,有二文石并在穴中。《书钞》卷一五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