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于竹帛”:书写与汉字形体的嬗变 作者:孙学峰

作者:孙学峰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7日 05版)

.

【语言论坛】

  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最基本、最主要的思想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但是,语言以声音为媒介,通过口耳相传,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文字通过对语言的记录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从而为人类的文明承传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汉字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承载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化解了各个地区的方言分歧,长期负担着占世界四分之一左右人口的思想和信息交流使命。当然,我们要实现汉字的社会功能,必须诉诸特定的物质和技术手段,将其生成为视觉符号。千百年来,尽管出现了刻划、范铸、印刷等多种手段,总的来说,汉字的使用主要还是通过书写来完成的。

  《说文》释“书”为“箸也”,又说,“著于竹帛谓之书”。“书”的古文字形体从聿、者声,其中,“聿”描绘了人以右手持笔书写的情景,“者”则意味着与“箸”或“著”音近义通的同源关系。在这里,“箸”从“竹”,“著”从“艸”,“竹”叶下垂而“艸”叶上扬,但作为部件处在汉字的上部时都有可能被压缩为“艹”,所以,“著”和“箸”是异写字,具有明显、显著之意。这些论述体现了汉字必须经过“人”以“手”持“笔”使之“著”于竹、帛或纸等特定的物质材质,才能实现使文字由“隐”而“著”的事实。

用线条生成象形符号

  以书写为主要生成手段,汉字最初通过线条生成象形符号。许慎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一般认为,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最初通过描绘客观物象生成象形符号,之后又以象形符号组构各种合体。如此理解往往忽略了“依类象形”中“依类”的论述,即同类物象之间的比较;也没有重视“物象之本”中“本”的含义,即更加强调同类物象之间本质特征的凸显。比如,小篆的“马”为“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象”为“象耳、牙、四足之形”。事实上,“马”只突出了头部的鬃毛,“象”则强调了耳和牙,“四足”便不相区别。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因为不具有区别性特征而逐渐混同、类化的部分是否能够省简?在战国时期东方六国通行的文字中,恰好便出现了仅仅描画出马的头部的“马”字。

  物象大凡具有一定的面积或体积,那么从理论上说,通过描绘物象而生成基础符号的汉字应该相当注重“面”或者“块”的使用,但汉字产生以来,人们更多使用了“线”和“点”的表现手段。如果物象外轮廓简单、特征鲜明,则描绘其轮廓,比如“日”最初为圆形,“月”是残缺形,“田”又以纵横交错之形表达了田畴的意义。假如物象的外轮廓不太规则或相对复杂,则只描绘其主干或中心线。比如,牛头和羊头具有独特的外部形态,“牛”“羊”将各自的头、角以体现主干的方式形成符号。倘若物象既没有固定外形,或者物象的外形相对难以描画,则采用描绘纹理或者脉络的方式。比如,“毛”描绘了柔软而易于变化的毛发,“水”则描绘了随河道流动的水流。

汉字形体趋于程式化

  为追求书写便利,汉字形体的动态生成越发趋于程式化。在汉字使用的初级阶段,充分保留形体组构的理据相当必要,因为这种理据源于对客观物象的描摹,充分保证了汉字形体本身的直观性、形象性,进而使汉字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多数人共同使用的思想与信息交流符号。

  但是,仅由物象的“块”“面”转化为汉字表现的“线”“点”是远远不够的。多数形体为了“画成其物”,线条多“随体”而“诘诎”,使汉字在具体生成中缺乏规律性、程式化的可操作措施。许慎说的“书者,如也”,即要求如实表现客观物象的本质特征。假如“牛”所“画”之“物”不具备牛这一动物的本质特征,或者径直描绘了羊的形象,便容易出现识读错误或者理解歧异。如果说“书”通过书写行为连接书写者和汉字两端,在古文字阶段,“书”一直作为汉字这一客体诉诸使用的附庸。

  从书写者的角度考虑,这些屈从客观物象的描摹方式亟待改进,使之逐渐可操作和程式化。所以,经过右手书写长时间、持续的作用,汉字在动态生成中的线条逐渐由“曲”变“直”,多呈自上而下、由左向右、从右上到左下、始于左上终于右下或者自左下起而至右上止的固定走向。至于线条之间的书写顺序,也逐渐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在篇章之内,多以字与字从上到下排列,行与行从右向左排列。由于各个笔画、单个汉字到整个篇章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书写程式,在具体生成方面,后来的汉字明显比早期更为便利了。

  汉字形体也一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自上古到秦汉,即便在整个古文字系统内部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峄山碑》等秦刻石小篆的线条类型已经主要变为横、直、弯、斜,在具体书写中,横向线条由左向右,纵向线条由上而下,弯笔主要是向右、向下,斜画也多由右上向左下或由左上向右下,其运笔的走向已经与后来隶、楷中出现的笔画相差无几。“日”字不再是圆形,“月”字也不再是缺形,只在笔道之间的交接处勉强维持着稍显婉转的态势。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各种书迹之间形体组构理据的丧失程度极不平衡。秦代统治者曾根据“史籀大篆”整理为“小篆”向全国推行,而不顾及当时已经盛行的古隶。也曾有中山王鼎等文字,为了求得平面排布的美观,线条故作宛曲之态。客观地说,这种处理方法与“随体诘诎”有本质的不同,甚至会进一步削弱形体组构的理据。我们今天无意于辩论各种书迹形态的优劣高下,但通过对各种形态的考察,确实可以看出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遇到具体问题时对形体组构的理据、动态生成的便利和平面排布的美观之间的考量。

寻求人与字的平衡

  以书写为动力,汉字经过长期的隶变,由古文字过渡为今文字,由篆书而嬗变为隶、楷。

  人们经常将通行于秦代和秦以前的正体文字称为古文字,而将在此之后通行的文字称之为今文字;或者就字体而言,古文字多表现为篆书,今文字呈现为隶、楷。由于汉字作为使用客体与书写者作为使用主体,一开始便发生着各种斗争和妥协,隶变也便成为汉字形体变化的必然,其结果只在于“人”和“字”之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

  《说文》释“隶”为“附箸”,前文已经谈到,“箸”即“著”,而“著”的“艹”和“者”在粘连之后即可草写为“着”,所以,“附箸”就是“附着”,“隶”有从属、辅助等意义。“从属”在于说明一种事物的依附地位,“辅助”则强调处于从属地位的事物对主要事物的作用。相对于篆书,隶书最为明显的特征有二:一是较大程度地破坏了汉字形体组构的理据,其解读必须依附于对篆书的溯源;二是由于书写速度较快,极大提高了思想与信息交流的效率,对篆书的使用起到了辅助作用。

  由于战国之前的墨迹资料所见极少,对于隶变的过程也很难勾勒形成系统的脉络。汉字从最初由客观物象形成符号,直至小篆线条的程式化和日常书写凸显笔道形态,都为隶书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早期的隶书在形体组构方面与篆书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尽力将线条拉直、缩短,但在此之后,各种变化开始由隐而显、从微及著,逐渐与篆书形成明显分野。与此同时,伴随隶书的使用范围愈加宽泛,篆书在西汉中晚期之后逐渐退出其作为主流字体的舞台。

  前辈学者揭示了汉字由篆书逐渐过渡到隶书过程中理据不断丧失的状况,也暗示了其他方面的一些情况。比如,篆书在书写中已经大量存在“科斗书”,至刊刻时又一律变为“划线”或“划道”,说明那个时代的人们还不具备自觉的笔画意识。当然,在单个线条的走向基本符合右手书写的生理机能后,人们便会更为深入地探讨各个笔道的书写方法,使汉字书写由线条迅速衍生出笔画的概念,也使汉字的动态生成过程更为便利。

  隶书在使用中经历了两次系统的规范和整理:一次是在东汉时期,大量的碑版对日常书写中的简牍隶书加以整饬、严正、端雅,剔除了已经出现的钩、提等笔画形态,强化了横向笔画的波磔和纵向笔画的相背态势,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八分书”;另一次则是东汉末期之后逐渐形成了楷书,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新产生的楷书沿袭了“隶书”的名称。我们在不同环境中应该对隶书这一名称作相对灵活的理解——广义的隶书是对今文字的统称,既包括与篆书并行使用的古隶,也包括东汉时期通行的八分书,还包括后世广泛使用的楷书;狭义的隶书则因为楷书逐渐盛行并成为字体的专名而被排除在外。

  (作者:孙学峰,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

汉字是记录汉语最适用的文字

作者:苏培成.

    汉字是我们的老祖先独立创造的文字,至今已有六千年历史。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汉字是甲骨文,距今3300多年。甲骨文至现代汉字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古老汉字依旧充满活力。

  汉语是什么样的语言?朱德熙先生说:“把汉语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可以看出汉语语法上的一些重要的特点。汉语和印欧语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没有形态变化。”汉语主要靠虚词和词序表示语法关系。

  汉字是什么性质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叫语素文字。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独立运用时是词,不独立运用时是构词成分。汉语的语素和汉字,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是也有别种情况。汉语语素不管是实语素还是虚语素,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是单义语素还是多义语素,是单音节语素还是复音节语素,汉字都能准确地记录,不发生含糊不明的现象。例如,“我刚买了二斤葡萄。”这个句子有7个语素,7个词:“我|刚|买|了|二|斤|葡萄。”其中的“刚”“了”是虚语素,其余是实语素。这7个语素都是成词语素。“刚”是多义语素,它除了才的意义外,还有恰好、仅仅等义,其余是单义语素。“葡萄”是复音节语素,因为单独的“葡”和“萄”没有意义,不是语素,只是一个音节,其他的是单音节语素。从句法说,这是主谓句。“我”是主语,其余部分是谓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汉语里的实词和虚词都能用汉字记录下来,汉语的各种句子都能够按照词语的顺序完整记录下来,所以汉字是记录汉语最适用的文字。

  汉字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朱德熙先生说:“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今汉语字音的差别很大。但由于2000年来字形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字义的变化比较小,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看懂部分。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语音差别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样的。”由于汉字能够通古今超方言,所以它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汉字能够区别同音词。汉字区别古代汉语的单音节同音词举例:酢(酬酢)、怍(羞愧)、柞(柞木)、砟(【砟硌】山石不齐的样子)。这四个字上古同音,今音读[~符号~]。汉字区别现代汉语的复音节同音词举例:案件、暗箭,暗示、暗室,白痴、白吃,半岛、绊倒,鉴别、饯别,坚固、兼顾,兼任、坚韧,健忘、健旺,焦点、交点,权力、权利,郊游、焦油、浇油,结余、婕妤、节余。汉语如果改用拼音文字,为了区别同音词,在拼式上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但其复杂程度恐要超过汉字,难于应用。

  汉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例如,古代起源较早的姓的用字大多有女旁,传说神农氏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少昊帝姓嬴,夏禹姓姒。这说明中国古代曾经有过女系氏族社会。再如以下几个例子:

  昔,甲骨文作[~符号~],从日从≈。≈像洪水,即古灾字。古人不忘洪水之灾,“昔”即发生洪水之灾的日子。

  为(爲),甲骨文作[~符号~],像人牵象,使象服役,罗振玉说:“从爪从象,意古者役象以助劳,其事或尚在服牛乘马以前。”

  示,甲骨文作[~符号~],像竖立木表或石柱为神主之形。从示旁的字多与祭祀鬼神有关。例如:祝、祷、神、祇、祸、福等。

  汉字能适应汉语的发展做出调整。汉语里有的名词和动词同音,使用的汉字同形。例如:“用锁把门锁上”里的两个锁,前一个是名词,后一个是动词。有的名词和动词只有声调的差别,使用的汉字同形。例如:“他在数数”的前一个“数”是动词,读上声,后一个“数”是名词,读去声。有的名词和动词引申关系较远,读音有改变。为了便于理解,改用同源的汉字。例如:“道路”的“道”是名词,读去声。“引导、疏导、领导”的“导”是“道”的远引申义,而且改读上声。在书面上为了表明这种关系,就不用“道”而用“导”。“导”的繁体作“導”。《说文·寸部》:“導,导引也。从寸,道声。”導本来读[~符号~],与“道”同音。为了记录“導”字,改读为[~符号~]。

  电子计算机发明不久后,在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成功。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进入计算机,成为汉字应用的瓶颈。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后很快得到改变。五笔字型输入法是形码,拼音转换法是音码。古老的汉字在信息化时代获得新生。

  汉字也曾面临被弃用的危机。19世纪,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一大批志士仁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提出了种种方案,诸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等等。在语言文字方面,卢戆章也于1892年设计了第一个拼音方案,开始了切音字运动;1923年钱玄同发表《汉字革命》,提出“将汉字改用字母拼音”。然而这种种设想都没有取得实质效果。汉字与中国社会息息相关,放弃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必将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灾难。但是汉字要发展,要保持朝气,也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字的长处为我所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苏培成,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0)

相关推荐

  • “德艺双馨,匠心独具”当代杰出艺术家段学愚作品欣赏

    臻藏天下2021-05-27 14:29:10 段学愚,字痴徒,号半坡庐翁.1936年生,安徽砀山人.高级农艺师,东方之子.历任内蒙古诗书画群团负责人,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现任人民艺术鉴赏中心名誉副主 ...

  • 中国的文字和语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语言也是博大精深.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中国也是世界上创造语言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天中国境内各地方言,加 ...

  • 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09 汉字书写、汉字常识和书法鉴赏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统编版语文7-9年级上下册微课堂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教学视频☞七上 | ☞八上 | ☞九上☞ 七下| ☞八下 | ☞ 九下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点击下方"关注&quo ...

  • 原创|书写春夏秋冬古诗(诗文配书法)||作者:唐国庭

    网络文学 | 文学交流 | 专注原创 原创作品朗诵版授权天美五星全网首发 文章阅读也可在微信读书上检索此文 书写春夏秋冬古诗 书法/唐国庭 主播/牛  丹 编审/天美五星 书写春夏秋冬古诗 书法/唐国 ...

  • 汉字间架结构表,汉字形体结构类型表,有WORD版本

    汉字间架结构表,汉字形体结构类型表,有WORD版本,可编辑. 高清PDF文档,培训机构必备,天天练字书法学堂VX:ttlz004,可打上机构名称.

  • 书写中华汉字魅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阜南二初汉字听写大赛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2020年12月17日整理 为书写中华汉字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升七年级学生语文素养.2020年12月15日上午,阜南二初汉字听写大赛,在二楼会议室举行.七年级1班 ...

  • 如何指导小学生书写规范汉字

    汉字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现代教育教学目标对于写字教学十分重视,身为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端正小学生的写字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鉴于小学生处于学习的低级阶段,从低年级培养他们的学习习 ...

  • 如何指导学生书写规范汉字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继承中国古老文化艺术,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当我们羡慕别人能写出一手好字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和他们遥不可及,要知道,规范.漂亮的书写是完全可以练出来的.下面就结合自身学习经验, ...

  • 母亲节特刊《写在母亲节》作者/钟学明

    荐赏 钟学明 佳作 作者简介 钟学明,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阳新县人.曾在乡镇及县部办委局工作40余载.退休后,近水垂钓.临窗诵读唯吾所好:写作益智.太极养生唯吾所愿:世界大美.人事繁芜唯吾所爱. ...

  • 七律《五一情怀》外两首,作者/钟学明

    荐赏 钟学明 佳作 作者简介 钟学明,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阳新县人.曾在乡镇及县部办委局工作40余载.退休后,近水垂钓.临窗诵读唯吾所好:写作益智.太极养生唯吾所愿:世界大美.人事繁芜唯吾所爱. ...

  • 江南忆 作者 孙万辉

                     江南忆              作者     孙万辉      有些心灵鸡汤之类的书里说,有痛苦就要找朋友倾诉.但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众生皆苦,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