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春 | 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这个词近两年兴起的网络语言。实际为日语外来词,是指特别沉迷于成人动漫或者游戏的男子,后来逐渐被引申为“对某特定事物的爱好极端偏执且不与人接触而窝在家里的人”。作为新兴的网络语言,指“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新新人类,现在又引申为有着这种行为的男人或女人,以及年龄不分大小的宅人。
通俗地说,“宅男宅女”,往大了说就是“home wroking"在家里工作的人,往小了说就是窝在家里。忽然就想到了几个词:深宅大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看来,此“宅”就是彼“宅”,彼“宅”早为此“宅”准备好了用语,到了这个时代便闪亮登场。
宅男宅女,搁在过去那可做不成,为什么?就不说出去工作了,单是解决一日三餐、吃饭的问题,也是不能宅在家里的。那“宅”在家里做饭呗,是啊,要做饭那不得上街买菜,买油盐酱醋之类的?可现在一切都可以解决啦!不用出门去买,到了吃饭的时候,叫个外卖,一个电话就解决好了肚子的问题。穿衣,也简单,包括用的,大到电器小到缝衣针,到淘宝网上看看,也是一应俱全。这样吃的穿的用的不都解决了?!
有一个宅男说,他把客厅想像成欧洲:阳台上的巴西森代表了热带雨林;浴室的水龙头一开,就想像自己置身于瀑布底下戏水;冰箱里只有速冻饺子,没关系,举起刀叉想像成带血的上等牛排。
还有一个白领丽人,但她的生活没有一般人想像中那么多彩。下班后她会先去超市买菜,再去音像店挑碟,然后直奔家门,断绝和外界一切联系。放长假的时候,她甚至可以七天不出门,睡到自然醒,聊到眼发黑。她从不觉得当宅女无聊,按她的话说,有了电脑和网络,有了电视和音响,还有什么理由出门?况且,电影可以在土豆、优酷上看,音乐可以在网上听,读报、读书,购物......网上一切皆有可能,还节省了出去逛街的时间,也节省了开支了呢!
有一次我听说,周董也愿当宅男,却苦恼着自己当不了宅男。大家都知道,他一天王级的人物,打小除了唱歌、弹钢琴,吃的穿的都是叶惠美妈妈帮着打理的,直至以后成了名,不只妈妈还有一帮人帮着他打理生活:搞活动,举行演唱会,去哪里,买机票,穿什么衣服,甚至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等等,都有人给他准备好,他只需唱好歌,写好词,做好曲子就行,还可以再拍电影,当导演,做演员。钱是挣得足够多的,据说一年超亿元以上,那他要宅在家里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可他却不能做个宅男,是啊,他那么一个有价值的人,宅在家里怎么行?最起码不能完全不能充分地体现他的个人价值吧。他也表示自己挣得钱足够花了,可还得挣,为啥?因为他的团队,他的那帮好朋好友亲兄亲弟们。写到这里,就仿佛看到周董那张忧郁和沉思的表情,黑色衣、墨镜,在一帮亲亲哥们的簇拥下,酷酷的神情。可惜,周董,你当不了宅男。
如今,宅男宅女可真不少。特别宅女们,几乎忘了宅男宅女是由日本宅男引申而来的词语了。报载,某校开学,经调查问卷,多数女生一个暑假都成了宅女,一天到晚不出门,享受宅女的清静。早上起床,打开电脑,把QQ挂上,要好的女生们,QQ群聊,唧唧喳喳,热闹非凡。
还有一些宅人,是那些退了休、无所事事的男人或女人。有这么一位宅妇,是我妯娌荷花以前的同事。据荷花讲,有一次她去同事家里,同事正在电脑前玩游戏,本来两人好长时间未见,荷花有好多话要对她说,可那位同事,心不在焉,有一搭没一搭地接她一句话,人家游戏大战正酣,正在进行高难度地挑战或闯关,只要过了这一关,就能升级。荷花坐着冷板凳,索然无味,起身要走,人家也只是欠了欠屁股,连起身送一下的意思也没有。不置可否,人家宅出自己的人生乐趣,我们又能有什么意见?与我们何干?可是,要这样在家宅着,总觉得人生大半,许多的时间岂不浪费了?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宽容的,你总不能把你认为的美好强加于他(她)人吧?
感谢生活,感谢生活的宽容,我不强加他(她),等于他(她)也不能强加于我一样罢。
以前我非常羡慕那些“home working"的宅男宅女们。人家可以大张旗鼓地、颇为自豪地说自己就愿意做这样的宅男宅女。人家在家里有自己的工作室,有自己的空间,且不被他人所打扰,不被外界所干扰。是作家,可以思路清晰,构思缜密,一部书吧,一天一章或一天一节,游刃有余。是画家,一幅画吧,也许一气呵成也许暂时搁下随时有了灵感再接着泼墨。累了,他(她)们可以煮个雀巢,沏个龙井,提神生津,接着思如泉涌。就看看人家“宅”的杰出人物吧:宅男作家、新新人类郭敬明,已经进入了中国作家富豪榜且高列榜首,年进帐2000万人民币。怎么样,啧啧称赞吧?
宅男宅女,我们已不陌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