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容易分神?掌握这4步,快速改善上课的状态!
本文章节:
01、上课分神的4大原因,孩子符合哪些?
02、快速建立高效上课状态的“秘密”
03、家长可用这套步骤解决问题
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神游、睡觉,说话、摆弄书本文具,家长经常接到老师这类“投诉”。
有的家长马上叫来孩子训斥一顿;更理性一些的会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上课要认真听,别开小差,甚至还设立奖罚制度。
孩子答应得好好的,一开始也有起色,但很可能很快又打回原形,该走神还是走神。家长恨不能站在课室里,督促孩子好好听课!
上课分神,是最常见的、也是“伤害力”最大的学习障碍表现之一。
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没有掌握好知识,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肯定大大下降,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缺乏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上课也就更容易分神……
这是一个由上课分神而引发的做作业拖拉、考试焦虑、厌学的恶性循环。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高度重视。可是像上面那种说大道理,甚至是简单粗暴的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
一定要先深入寻找上课分神的各种原因,再结合符合科学精神心理学的技巧来化解问题。以下结合多年的多学科诊疗(MDT)实践经验作出分析。
小学、中学每节课大概30到45分钟,应该说,这个时长比较符合注意力集中时间的规律。
6到12岁的孩子,随着年龄渐长,一般情况下的注意力可达到20分钟到30分钟;12岁以上的青少年,注意力可维持更长时间。
也就是说,一般来说,青少年、儿童在课堂上分神1到2次,很快就恢复注意力,对掌握知识点没有明显负面影响的话,这属于正常范围内,可以不干预。
当然,如果家长和学生想追求在课堂上完全不走神,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这种“学霸”、甚至“学神”状态的话,则需要特殊的心理干预,建立高效学习甚至“学习上瘾”的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如果孩子每隔5到10分钟就走神,甚至经常一节课下来没听进去多少知识,那就值得引起注意了。
引起这种频繁走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家长可以逐一分析:
1、孩子是否可能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的“多动症”),或其它精神心理症状?
多动症属于精神障碍的范畴,主流精神科认为,其发病机制不排除有心理社会因素,但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因素更加显著。
尤其对于中度到重度的多动症患者,除了实施行为干预、家庭治疗之外,还应进行药物治疗,如服用“利他林”、“专注达”等。这些中枢兴奋剂可以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进而提高对皮层下中枢脊髓活动的控制能力,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
孩子是否可能是多动症,家长可以有一个粗略的初步判断。多动症的特征之一是与年龄不相称的、不分场合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过度活动。
如果孩子只是在学习情境、行为时无法保持基本的注意力,但从事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时非常专注,比如玩游戏、玩玩具、跟朋友交流等,那基本可以排除这不是多动症,而是学习障碍。
有的孩子则可能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已经出现了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但未十分严重,家长和老师都未能觉察。
有的孩子则可能已经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等,正在服用药物。而部分精神科药物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暂时下降、嗜睡的副作用,导致孩子难以专心听课。
以上原因涉及到精神心理症状,严格上不属于本文要谈的学习障碍的范畴。可如果家长有疑虑,最好带孩子到权威医院接受精神科检查,如果确诊便及早治疗;如果排除了这方面的可能性,自然是好事。
2、孩子的知识结构薄弱,难以跟上课堂节奏
也就是说,孩子难以真正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反应较慢,或者根本就听不懂。这也很容易走神,甚至直接放弃认真听课。
3、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这可能是整体上的、对所有学科的学习都缺乏动力,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目标,认为学习很苦、无聊、没用。
也有可能是孩子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有抗拒心理或畏惧心理,上课也容易分神。但对于感兴趣的、相对有把握的科目,孩子基本上能做到专心听讲。
那为什么偏偏对某些学科有这样的不良感受?背后也有原因,往往是孩子在学习这些学科时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对这些学科形成了病理性条件反射。一遇到这个学科就烦躁、焦虑、胆怯。而相关创伤可能来自于家长、老师、同学或其它因素。
4、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影响了学习状态
这里指的是孩子有一些焦虑、抑郁情绪,但比较轻微,没有达到精神心理症状的地步,而且这些负性情绪有明显的来由。
比如我们临床中干预过的一位抑郁症患者,她罹患精神心理障碍之前就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她高中时就读重点班,该班设“淘汰”制度,如果两次大型考试名次靠后,那就很可能要转到普通班。
一次数学课前,班主任找她谈话,指出她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期末考试再这样的话就可能要被“淘汰”了,希望她及时努力。
结果她接下来的那节数学课完全走神了,一直在胡思乱想,“怎么办?我不能呆在这个班了”“周末回家怎么跟爸妈交代?他们肯定会很失望”。
那节课的知识点她完全没听进去,做作业自然不会做。她也不愿意问老师、同学,怕被瞧不起,下了晚自习后躲在被窝里赶作业,用手机上网查答案,结果更加焦虑、自我否定。
有的孩子则可能出于家庭因素,因家人频繁争吵而担心、忧虑;又或者父母对学业要求非常高,导致孩子不断自我施压,非常担心学不好、成绩下滑,上课非常焦虑,一发现自己走神了、听不懂了,马上灾难化思维,越焦虑越难集中注意力。
当然,导致上课走神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老师的教学风格,方言,班级的学习氛围,周围同学对孩子有没有干扰,还有身体素质等。但除了身体素质之外,其它因素相对客观,难以完全实施影响。
快速建立高效上课状态的“秘密”
如果根据我们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思路,我们对上课分神的干预思路非常清晰明了。
对于知识结构上的问题,我们无法给孩子补课;但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设立学习目标,恢复学习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一般愿意接受干预的孩子,其内心深处其实仍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力的,只是因为无法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学习障碍,才可能表现得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当孩子理解我们的心理干预技术原理,恢复了一定的信心之后,我们会先利用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TPTIH)寻找他们上课分神的背后是否有相关的心理创伤。
尤其是对于上述第3、4两个原因,为什么孩子对某些科目厌恶、畏惧?为什么有轻微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它们源于哪些叠加性心理创伤?我们要找出这些创伤并予以修复,孩子上课时的情绪会快速恢复平静。
接着,我们再利用深度催眠下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引导孩子建立起对上课情景积极的条件反射。比如一听到上课铃响,他们马上感到愉悦、甚至开心,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课,进入高效学习状态。
可这种高效学习状态有可能会被一些客观因素打断,比如不自觉地分神了,老师讲的部分内容听不懂了,被老师提问答错了,被周边的同学干扰了……很多孩子遇到这些情况就慌了、泄气了,又进入恶性循环。
那我们还要利用深度催眠下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引导他们如何理性、积极地应对这些情况,快速地调整好状态,继续带着愉悦、开心的情绪上课。下了课之后,情绪还是愉悦的,还有意识地自我肯定。
如果孩子能建立以上这些条件反射,上课效率会明显提高,达到“学霸”甚至“学神”的状态,知识点掌握得更好,做作业速度提升,其它学习障碍的表现也会明显改善,进入良性循环。
有部分家长希望通过报读课外辅导班来解决问题,将上课没听到的知识点在课后补上。这当然也有作用,但随着“双减”政策落实,对于小学、初中的孩子来说,这个办法可能更难实现了。
家长可用这套步骤解决问题
可如果不接受我们这种系统化心理干预,上课分神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当然也可以,只不过速度较慢,需要更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更加需要家长的智慧。
第一,同样的,家长要先分析孩子上课分神的表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
表层原因就是上面列举的那些,孩子到底出于哪一点或几点?而这个表层原因背后,又有那些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