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越窑四系盘口瓶为何如此风靡
二十世纪30年代,陈万里曾考察越窑遗址。50年代后,文物部门多次对越窑遗址进行了踏勘。1990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上林湖库区及周围诸如白洋湖、上岙湖、杜湖、古银锭湖等窑址群进行了专题调查,对其中的荷花芯窑址、寺龙口窑址、低岭头窑址进行了发掘。越窑青瓷开创于东汉,历晋、南朝,到唐、五代、宋时得到蓬勃发展,北宋中晚期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落的过程,南宋初,又进入一个短暂的繁荣期。
越窑青瓷尽管失传了千年,但发烧友、学院派、非遗传人及政 府都在努力,只要有人肯花精力去做,去尝试,去传承,去创新,这抹天青色,就还有希望。
关于越窑,越窑青瓷在晚唐五代时被称为“秘色瓷”。这从唐代几位诗人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在史籍中也有“秘色瓷器”的记载。唐人陆龟蒙吟咏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人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北宋中期的嘉佑年间出土的越窑盖罐来看,越窑已经从划花工艺逐步的跟北方的定窑、耀州窑一致,发展到了刻花工艺。这个时期开始越窑的出土器物开始锐减,器型也少有大件。
我们都知道五大名窑,汝官哥定均。其实还有比五大名窑更为稀罕的瓷器,就是五代到北宋时期的越窑青瓷文物。当然有人又要说柴窑了。可是,据考证,宋代没有一个文献提到过柴窑。最早提到柴窑的是明初洪武21年(1388年)曹昭写的《格古要论》。其卷下“古窑器论”之“柴窑”条曰:“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71册,台 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86年。)
北宋时期越窑继续烧造青瓷。据文献记载,宋朝立国初期,前越国控制下的越窑曾为北宋朝廷烧制青瓷贡品达17万件之多,说明北宋初年越窑生产的青瓷不仅质精而且量大,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廷赠与辽国,所以在北方辽代贵 族墓葬中也常有越窑瓷器出土。越窑青瓷,以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莹莹、质如碧玉而着称于世。这种如冰似玉的美丽釉色,深受诗人的赞赏和喜爱。
以《中国陶瓷史》中的定义为标准而言,越窑自商代始,结束于宋代。而上虞越窑,就是早期越窑的烧制中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