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二十一章:东汉的外族
汉武帝开拓边疆,要算是古代汉族最强盛时代,但其用兵征伐外族的结果,到了东汉以后,渐渐变成外族蹂躏中国的原因。这里头的消息,是我们应该十分注意的。
东汉初年,也曾立过戡定外族的功绩,然过把汉武帝开拓边疆未完的功绩,完成罢了。到东汉末年,已经降服而散住内陆的外族人,却就渐渐变乱起来。现在把东汉戡定外族和外族变乱的事实,大略叙述如下:
武帝征匈奴,直接的攻击是公元前127年卫青取河南地,和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山两次。这两次攻击,虽是把他们驱逐到沙漠以北,但不能算了根本剿除,一旦汉族衰弱了,他们还是要卷土重来的。最足以致匈奴死命的,要算是公元前119年纳浑邪王降,开河西四郡,与西域开通这一回事。
汉与西域交通以后,匈奴与西域各国便不时互相冲突。西域乌逊王取汉朝的公主,匈奴恨他最深,呼韩邪单于出兵攻击乌逊王,汉朝的公主向中国求救,汉宣帝刘询乃派五将军五路出兵攻匈奴,又叫校尉常惠,帮助乌逊王出兵从西方夹击。匈奴闻得中国出兵,但带了牧畜逃避,却不防乌逊又从西方攻来,因此大受损失。这是公元前73年的事。这一年冬天,匈奴单于亲自领兵攻乌逊报怨,得胜而还,不料路遇大雪,士兵冻死十分之九。于是乌逊乘机反攻,北方的丁令和东方的乌恒也乘要侵入,匈奴被杀伤无几,后来又遭饥荒人民饿死十分之三,牧畜死十分之五,匈奴从此变成一个弱国,然而还没有服属中国。
浑邪王降时,匈奴降人四万余,武帝使他们分住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的塞外,这是匈奴人搬到中国西北一带,与汉族人杂居的起始。
后来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结果被呼韩邪单于所并,而呼韩邪单于的兄又自立为郅支单于,攻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失败,投降中国,于公元51年朝见汉宣帝。
汉宣帝准他住在五原塞外,匈奴降人乃又杂居并州刺史部的境内。郅支单于后来退居西域被汉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攻杀。到这时候,匈奴便算被中国征服。
呼韩邪投降之后,匈奴对于中国十分恭顺。后来休养生息,部落渐盛,适逢王莽当朝,中国内乱,他们便乘机反叛。
东汉初年,匈奴又起内乱,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单于又投降中国。
公元50年,光武帝使南单于驻扎在西河美稷。南单于便分派部下,帮助中国守边将士巡逻守卫,因此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一带,都有匈奴人杂居。明帝时,南半日于与北军于私下交通,汉朝乃于公元65年置度辽营于五原,监视南匈奴。
章帝末年,北匈奴衰弱,南匈奴要想吞并他,向中国请兵北伐,刚刚章帝死了,和帝即位,窦太后当朝,要使窦氏立功,乃命窦宪出征,大破北匈奴于嵇落山,在燕然山刻石纪功而归。
后二年,窦宪又派左棱尉耿变出兵,大破北匈奴于金徽山。从此以后,匈奴族的主力,渐渐向西方迁移,不再侵犯中国;迁到欧洲,就成为后世匈牙利人的祖先(这是民国当时的普遍观点,有争议)。
班超投笔从戎
西域各国从武帝破大宛之后,都已服属中国。王莽时代,匈奴反叛西域也都于中国脱离关系,一部分归附匈奴。光武帝时,不理西域的事,中国与西域一时隔绝。明帝伐匈奴,乃使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带着三十六人,两次出使,先后在鄯善于关攻杀匈奴使者,齐降鄯善于关,使西域各国重又归服中国,其时是公元73年。八年后,西域又乱,仍由班超用兵讨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匈奴平服,西域再通的时候,中国与羌族也大起交涉;结果虽羌族终被中国平定,汉朝却因此衰弱而灭亡了。
羌族分布的地方很广,而且支派很多;西域也有羌族人建立的国家。中国西境有一支羌族人住的湟中。汉武帝因他们与住在河西的匈奴只隔着一枝祁边山脉,恐他们互相交通,派兵把他们驱逐到西海盐池一带,令居塞,设护羌校尉监视他们。武帝死后羌人受匈奴的指使,起兵攻金城郡,宣帝王将使赵充国带兵六万人,把他们打平;把投降的羌人就安置在金城郡。王莽时,羌人献西海地方,王莽就其地设立一个西海郡。王莽末年,中国大乱,羌人重又个别据西海,并且侵入。
中国公元35年,羌人攻临洮,光武帝使马援讨平,把投降的羌人安置在天水、陇西、扶风三郡。不久,占据大允谷和大小榆中一带的羌人先后反叛,陇西一带大受侵扰,官司将士,往往被杀。章帝末年,使张纡为护羌校尉,剿办为首作乱的羌人。羌人向张纡请降,张纡用计毒杀羌人大小头目八百余人,并羌人数千。大小榆谷的羌人动了众怒,奉迷唐为领袖,互相团结,要场地汉兵死战。张纡无法应付,因此去职。
邓训为护羌校尉注重安抚的办法,羌人稍稍安定。公元89年,邓训和兵攻破迷唐,羌人大都归报。邓训死后;迷唐又作乱,至公元101年,方始剿平。羌人投降的六千余,安置在汉阳定定陇西一带。和帝用曹凤的主张,恢复西海郡,把大小榆谷一带,夹着黄河开列、屯田。羌人的扰乱,至此时方始告一段落。
种族的意见,一时很难融和,何况当时中国西北一带的汉族,是以战胜民族自居的,对于杂导的羌人,自然不免有压迫侵略的情形;尤其是吏民豪强对他们压迫侵略得更重。这就于无形中种了祸乱的因了。
公元107年,东汉政府召回西域都护,征发金城、陇西、汉阳一带的羌人,编为骑兵,出去迎接。羌人恐怕长久屯住在外,都不愿去;官吏强迫他们一定要去。行到酒泉,逃散了许多。各郡发兵邀截,处理得不免急切一点,羌人乃聚众反叛。羌人已归报多时,没有武器,反叛时或用竹竿、木棒当枪,或用板桌当盾,本是很容易镇压平服的。可笑当时郡县的官吏,大都很懦弱胆怯,见闹了乱子,便吓得手忙脚乱,不能好发的应付,乱事因此扩大。凉州刺史部下各属完全糜烂,东方蔓延到三辅,南方蔓延到益州剌史部属下。
凉州的官吏,大都是内陆人;见羌人作乱声势盛大,无心拒战和守护,都把郡县的衙署迁移到内陆。百姓不愿意迁移,他们就把田中的禾毂割了,房屋拆了,防卫工程破坏了,强迫出发,又逢旱荒和蝗灾,弄得百姓流离死亡的,不知多少。
东汉政府先后用兵,或尽力征讨,或设计收抚,或派人刺杀羌人的首领,或引兵深入隔绝羌人的联络,用种种方法,直到公元118年,好容易把三辅肃清。计军费已用去二百四十万,万府即空竟边郡和内陆死者无算,凉并二州,元气大伤。此后八年,由马贤节节击败羌人,至公元128年,凉州乃完全克复,把移到内陆的郡县仍旧迁回。不多时,并州部和凉州部两剌史对于羌人压迫骚扰,羌人又起来反叛。汉顺帝命马贤再伐,马贤战死,赵冲继续用兵共十余年,用去军费共八十余万两。
桓帝时,皇甫规把官史挑动羌乱,和将士讨羌时许多糜费误事的情形,尽情揭发,讨付予平定羌乱的责任。恒帝准了他,他就先设法把羌人打败一阵,然后尽量招降;羌人的十余万。后因检举凉州一带失职的官吏,被诬陷了,以致免职。桓帝改命段显为护羌校尉,征剿反叛的羌人。这段显与皇甫夫的见解不同。他因羌人屡次投降,屡次反叛,主张把羌人杀尽,杜绝后来的祸患。于是从公元163年起,至公元169年,经一百八十余次战事,斩羌人三万八千余,乱事乃平。
羌乱盛时,鲜卑乌桓和南匈奴,亦在东北一带骚扰。鲜卑乌桓属于东胡族。初东胡给匈奴冒顿单于打破,使分成两支:在北的是鲜卑,在南的是乌桓。乌桓受汉武帝招安,住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的塞外,帮助汉兵戎守边疆。
鲜卑于匈奴被中国打平后,占据匈奴旧地,乃与中国接界。东汉末年,他们与南匈奴勾结了,乘汉朝用兵平羌乱的机会,攻掠幽、冀、并、凉四州部的北境。其中鲜卑最强,他们是扰乱中国的中坚,后来鲜卑英勇的酋长檀石槐死了,内部分裂,就此无力侵扰中国,然而他的部落分布极广,幽、冀、并、凉四州部的塞外,无一处没有鲜卑,这就是后来五胡乱华时鲜卑人最强的根原。
至于乌桓与南匈奴本来不很强大,鲜卑衰了,他们就很容易对付的。公元207年,曹操大败乌桓于柳城,杀的降的共有二十余万,乌桓从此消灭。公元216年,南匈奴呼厨泉单于朝拜献帝,被曹操留住在邓城,部下也被分为五部,并有汉人为司马,南匈奴也就被制服了。
各外族虽已逐渐平定,然因连年战乱,元气大伤,已伏下黄巾选择的祸根;凉州用兵最久,就是凉州将作乱的导线;北方各州郡和塞外满布羌人、鲜卑人、匈奴人等,成为五胡乱华的根本。
马革裹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