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记(六)
年午时,我们提议,大家多少留点余地,等到除夕年夜施展,比如胃口,不吃太饱,比如精力,略微小睡,比如酒量,不喝太熏。乐而有节,春节尽可能过得轻松愉快。
因为人多,我们不急于包饺子,也因为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放弃了父母以前很多坚守的老习俗,比如接年饭不刻意留了,再没有吃不饱饭的时候了;除夕的饺子馅可以是酸菜馅儿了,可着胃口来;面也不必和得杠杠硬,人除了有骨气也得圆融一些;爱吃蒜就吃吧,平时过日子还是会算计点好。依然传承的是,这一天家人一定要和气,预示一年和和气气;要精神饱满,即便身体稍有不适,尽可能不吃药,如果必须吃,叫吃“甜的”;饺子里还包上糖和钱,以示来年发财,日子甜蜜;捞出的饺子要先敬神仙和祖宗。饭后要洗脚,赚钱花不了。
小弟和二哥两家没能回来过年,就通过微信发来“现场直播”,通过红包表达他们的思念,通过各种表情包来实时互动。我能想象他们恨不能有分身术的那种归心。
一顿微信祝福后,一家人开始包饺子,这是个传统节目,似乎包饺子不单单为了煮来吃,而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一个象征,大哥负责看外孙,其他9人一起围在圆桌前,边包饺子边聊天边开玩笑。饺子馅有两种:传统的东北人都爱吃的酸菜馅和预示着勤劳的芹菜馅,中国人的包容心总是很强大的。包饺子时我们还会给孩子们说些“老令”,比如饺子皮儿要擀得圆而成“碗儿”,这样不但好包馅儿,还预示能当家;饺子要按照一个方向摆整齐,代表和顺,不能“对脸”,那象生气;煮饺子如果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在边笑边聊中,饺子一会就包了满满两帘。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包饺子高手,可是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包的是一下一褶捏出来的“笨”饺子,形状类似元宝,也是我们喜欢吃的,有很多人包饺子双手一捏、随手一扔,速度很快,一个人可以包好几个人的饺子,可我不喜欢这样包,也不喜欢吃,感觉饺子皮被捏薄了,少了面味,馅儿被捏紧了,咬上去太实。而一家人在一起包的饺子,细细的捏,慢悠悠的度过团聚的时光,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这边饺子下入沸腾的锅,那边烟花开满天空,我们在厨房客厅来往穿梭,孩子们在外点起30米长的鞭炮和各色烟花。耳朵里鞭炮声夹杂着春晚的拜年声和厨房里的炒菜声;眼睛里看到腾起的烟花、满屋子的笑脸和丰盛的菜肴;鼻息里嗅到炸开的鞭炮香、饭桌上的鱼肉香和才起开的美酒香。在大哥的怀里,4岁的小外孙看着绚烂的烟花忽然喊起来:“过年好!过年好!过年真好!”稚嫩的童声把年味烘起来,我们开心的相互拜年。年真的很神奇,它能忽然让小孩子瞬间长大不少
......灭灯,烛光燃起,“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歌声响起,普天同庆的日子,在某年和某年的这一天,上天还赐予给我们这个家庭两个生命,他们分别是优秀的侄女婿,除夕的生日,我可爱的儿子,年初一的生日,于是我们商定,在除夕这天为两个孩子过生日,作为母亲和家人,感谢他们两个选择了这个家。他们俩默默地许愿,我猜想那一定是个家和万事兴的愿望吧?
吃饺子才有意思,人人都想吃到包了钱的饺子,孩子们各种猜测、比较、挑选,各种吃,老人们嘛,就斯文的多了,老天很公平,一共包6个钱饺子,五个家庭,每家吃到一个,皆大欢喜了,至于另外一个,就随它去吧。
春节晚会又唱起了《难忘今宵》,我们则商定明天如何开一台车9个人去拜年。
许我一寸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