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在田心红庙上画蜈蚣,关公为何成为苗乡侗寨的河神?
吴三桂为什么要在田心红庙上画蜈蚣,
关公为何成为苗乡侗寨的河神?
关山听风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境内已知的有红庙两座,一座位于长铺子苗族侗族乡田心村,现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另一座位于关峡苗族乡兰溪村。两座均建在村落的水口山。 兰溪村的兰溪之名,又称蓝溪、岚溪,全称为兰溪口,意为兰溪注入巫水河的口子上。其红庙位于紧靠兰溪河的水口山脊之上。
田心村,原夏二里(相当于乡),过去在其一片广阔的水稻田之中有一条百余米长古老的商铺,为当年湘西南最大米市,也是湘黔古驿道往来客商与巫水河上行下行商旅,及放排之人落脚的伙铺,上世纪六十年代修溶岩电站,此街为水淹区,搬迁后消失。田心古时有官渡,与对岸的双溪村(今李家团村)相连接,名为双溪官渡,是湘黔古驿道主干线过巫水河(当时绥宁段黄石河)的唯一官渡。双溪官渡下游约500米的水口山脚便是红庙,此红庙因1947年特大洪水而冲毁,尚存遗址。
兰溪村与田心村相邻而居,兰溪红庙与田心红庙相距不远,两村之间都是苗族,都说苗语,人文风俗相同,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当地老人介绍,田心红庙与兰溪红庙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兰溪红庙比较偏僻,而没有历史故事可讲,而田心红庙则是见证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
兰溪村现在重修的红庙供奉的主神是关云长及关平、周仓,据田心老一辈见过红庙的人讲,田心红庙供奉的主神也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红庙供奉的是关云长呢?
中国传统文化之历代文庙和武庙之分,庙供奉的主神比较稳定,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一直沿用至今。而武庙供奉的主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有变化的,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武庙兴于唐朝,尊吕尚,即姜子牙姜太公为武成王。二是明朝初期,朱元璋废除姜太公的武庙祭祀,共记三百年之久,但民间并没有对武庙的祭祀,但主神已换成了岳飞岳武穆。三是明朝末期,明朝皇帝追尊关羽为武庙的主神,设立关帝庙。满清时期,清康熙四年,尊关羽为夫子,雍正八年,追封关羽为武圣,以关羽为主祀的关帝庙为武庙。
然而吴三桂的一个小动作却惹怒了当地的苗民,因为田心地形是一个天然的太极图,又有五条山脉奔腾而来形成“五龙拱印”的地理奇观。苗民认为吴三桂镌刻的蜈蚣破坏了他们的风水,于是在对岸修了一座佛塔,塔顶上雕塑了一只大公鸡,来对付红庙的蜈蚣。这里也有一个民间说法,公鸡是蜈蚣的克星,专门啄食蜈蚣。据说,后来吴三桂进兵宝庆和衡阳后,当地偷偷摸摸地把红庙上的蜈蚣头给铲掉了。当吴三桂兵败,死在衡阳,当地苗民认为是他们铲掉了蜈蚣头的功劳。当然,也纯属当地百姓的愚昧与迷信。巧合的是,红庙与佛塔皆在1947年特大洪水中一起冲毁。
有点扯远了,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红庙可能就是原来民间的武庙。为什么这么说呢?湖南地方的花桥(风雨桥)上都设有关圣宫,花桥一般都是建在溪河上,用关羽来压水灾。因为当时《三国演义》已流行,民间已知道,关羽不仅有“千里走单骑”的忠义故事,同时也肯定熟知“水淹七军”的故事。而在朱无璋废除姜太公的武庙祭祀,由于受《三国演义》所谓正统思想的影响,关羽的威望在民间越来越来越高,以至在朱无璋废除姜太公的武庙祭祀后,民间对关羽尊为武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民间多有设庙祭祀。其实,当年不管是吴三桂本人还是其部属,在红庙中镌刻蜈蚣之事可看出,红庙就是民间武庙。至于为何称为红庙,可能民间认为关羽辅佐刘备为正统,也可能认为关羽为红脸,元明时期,戏曲已很发达,舞台人物的脸谱也固定他了,红色脸谱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
据田心年老看到过红庙,且参与当年巫水河放排的人说。在水上行走,过急流险滩如同水上打仗,操的是武行,当然要敬武圣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原则,各行各业皆有其神师爷,或是保佑之神,如瓦、木、石、绳、棚匠的祖师为鲁班,铁匠、补锅匠、窑匠、金银业的祖师为太上老君,小炉匠、兴秤匠的祖师为胡顶真人,鞋匠的祖师为孙膑等等。
当年田心是木排的集散地,上游下来的小木排、短木排皆到此重新编成大而长的木排。放排人在启锚前,皆要到红庙烧香敬关公,上行下行的船也是如此。看来关公已成了巫水河吃水上饭的护身符。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