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行评议背景下从事科研的注意事项

科学研究正进入大同行评议时代,尤其以人文社科为甚。其特点是,对于学术论文和项目申请书,评审越来越由广泛学科领域的同行专家进行评议,而不是以往的小同行评议。一篇经济学的论文,可能由公共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的专家评估,这太正常了。
大同行评议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文社科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尤其最近20年来,国内培养的博士硕士日益增加,国外海归也日渐增多,科研成果自然而言就多了。

第二,人文社科研究总体进入稳定期,难以有重大突破与创新,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越做越细,难以找到小同行。

第三,评审专家更新可能没有那么快,他们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大同行意味着评审专家并不了解你的研究领域,或者只是大致了解。无论论文投稿还是项目申报,必须认真面对大同行评审带来的挑战,需要适当加以注意,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第一,无论是论文还是项目申请书,不要犯低级的逻辑错误。对于大同行而言,你研究的领域他固然了解不深,但如果基本逻辑出了问题,还是一眼容易看出来的。这种低级错误有时候自己不一定能走得出来,比如我审稿碰到过一个题目,大致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后发企业通过颠覆性创新进行二次创业的研究,一个企业快不行了,首先想到的是活下去,颠覆性创新一般是有钱人干的,一下子就否了,即使可以研究,也不具有普适性。

第二,学术观点表述要慎重。学术观点表述尽量宏观一些,并且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不能太具体化,因为一旦具体,大同行评审时评审专家有不同意见,这就麻烦了。究竟如何使学术观点的表述不是正确的废话,又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需要反复斟酌,有点难。

第三,注重研究背景的表述。因为是大同行,所以研究背景的表述需要多花点功夫,适当宏观一些、全面一些,篇幅也要适当增加。让大同行评审专家能够走进你的故事。

第四,研究方法不能出错。过去一些项目申报书,研究方法部分其实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合适的,但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因为早期懂方法的专家偏少,侧重思想的专家较多。但在大同行评审背景下,一定要注意,很容易碰到侧重研究方法的专家。

第五,写作风格尽量中规中矩。一些从事政策研究的,往往不重视文献综述的写作,写作语言往往采用政府报告,类似三个统一,四个坚持,五项措施之类。这在评审时非常吃亏,因为大同行专家许多是高校教师,还是讲究基本的学术规范的。相反,对于一些从事偏理论研究的老师而言,又不太注重政策建议,这在申报以社科为主的项目,或者论文中需要提政策建议时,也比较吃亏

第六,不要用太晦涩的语言写作。前段时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就是一篇没有大毛病但看不懂的作文,无论是论文还是项目申请书,用晦涩的语言写作在小同行评议的情况下也许有效,但现在恐怕不行,别人看你的东西很费脑力,这恐怕难以获得较好的印象。

第七,尽量可视化。在论文或项目申请书中适当增加一些图表,辅助评审专家阅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帮助专家了解的你的思路,节省专家时间。

总体上我认为大同行评审是好的,我们的一级学科太多太细,本身就有问题。大同行评审有利于学科交叉,有利于学术水平的提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