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那么短,还留着浪女头,妹子你想进监狱?
也许你年轻时放浪形骸,但做了父母之后,绝不会希望自己的儿女夜不归宿。
1927年的美国父母,比起上面的判断来,更加难受。
因为他们的青春年代,囿于传统道德,过得中规中矩。
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旧世界炸得粉碎,不确定的人生使得年轻人,不再遵从父母的生活方式。
《那年夏天 美国1927》中写道:
一战留下了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浅薄、腐败和堕落的世界——哪怕那些因此而非常享受的人也这么想。
这话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
禁酒令已生效8年了,但喝酒的,不是越来越少了,而是越来越多了。
不是偷偷地喝了,而是继续光明正大地喝。
以致于柏林市长访问纽约时,问他的美国同事,你们的禁酒令,通过那么久了,到底啥时候开始执行啊?
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几年前认为禁酒必须的人,已经染上了酒瘾,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
死里逃生,不要再参加战争的年轻人们,听从内心的呼唤,不愿再守着古老的法则。
父母看到,儿女们越来越滑向罪恶的深渊。
尤其是女儿,简直想跟她们断绝关系。
她们剪着波波头,还自以为时尚。
(最流行的波波头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种短发始自法国,流行在伦敦中部的上流社会。却很快成为浓妆艳抹的小太妹们的标配。
浪女发型传到美国,很快被接受。
《那年夏天》这样记载:
最让人担心的是年轻姑娘们,她们似乎都自甘堕落,满身龌龊习惯。她们抽烟、喝酒,在脸上涂脂抹粉,留着波波头(把头发剪短,烫得圆溜溜的),还穿着曲线毕露的丝制礼服。
说到衣服,正与变短的头发相称,裙子也越来越短了。
有人统计,一战时,做一条裙子需要18米布料,到了战后,仅仅剩下三分之一。
如今的我们,大概会觉得,用6米布料做成的裙子,该有多长多厚啊……两米不就够了吗?
可以当时的父母看来,6米已是他们无法接受之短了。
年轻人的醉生梦死,流行文化也在推波助澜——
电影巧妙地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奔放精神……从海报来看,为垂涎的观众提供了美丽的爵士乐宝贝、香滨浴、午夜狂欢、紫色黎明下的爱抚晚会……
(20年代美国女孩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父母们很快就把这些电影跟斯奈德太太联系了起来——
斯奈德太太在咖啡馆认识了一个内衣推销员,结婚不久就已厌倦丈夫的她,很快就跟推销员搅在了一起。
他们策划了一场针对丈夫的谋杀,推销员故意在几百公里外的酒店和百货店抛头露面,制造不在场证明。
然后偷偷回到纽约,杀害了斯奈德先生。
又在一楼的饭桌上,留下了几张意大利文报纸,意图嫁祸于黑帮入室抢劫。
斯奈德太太则假装被打、晕倒了六个小时,自己的珠宝都被抢走了……
然而,她实在是太不专业了,把珠宝藏在自己床垫下,被警察发现……
这起谋杀很特别,也是当时命案破案率极低情况下,很快抓到了嫌犯的奇迹。
不知多少记者聚焦着此案,号外一期又一期,案件的每个人,从嫌犯到律师到法官,全成为八卦的对象。
很多人认为,邪恶的——她被冠以北欧的魔女之类的绰号——斯奈德太太,在犯下杀夫罪之前,一定是喜欢看热门电影的。
也即暗示,是电影教坏了她——从而,保守的人们描摹出这样一副图景——
留着波波头、穿着短裙、半夜和男人开车在街头呼啸而过的女孩们,都是潜在的斯奈德夫人。
说白了,在正统人士看来,1920年代的年轻男女,乃是堕落的一代。
占据着议会、行政部门要津的中老年们,不断制定法律,意图以严刑峻法吓阻年轻人——
跳舞时凝视舞伴,违法;
裙子在脚裸上8厘米,直接拘留;
清洁书籍联盟,意图禁止那些鼓励流浪的书……
然而,这些规定,正如禁酒令一样,从未被认真执行。
(20年代美国女孩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它不过是老一辈无法适应新时代时的无助反抗。
何况,他们自己其实也变了呢。
离婚率越来越高了,据统计,在整个世界,只比苏联低了一点,稳居老二之位。
书中写到,1927年,内达华州修改法律,离婚不必在本州住满三个月。
于是,那里成为“闪离”者的天堂。
人们是如此急切地想要跟另一半分开,显示传统的家庭观念已然发生巨大变化。
光骂年轻人,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