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一)

论    篆

李阳冰

吾志于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未有点画,但偏旁摹刻而已。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

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

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常痛孔壁遗文,汲冢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

蔡中郎以“豐”同“豊”;李丞相将“束”为“柬”,亦鱼鲁一惑,泾渭同流,学者相承,靡所迁复,每一念至,未尝不废食雪泣,揽笔长叹焉。天将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皇唐圣运,逮兹八叶,天生克复之主,人乐维新之命,以淳古为务,以文明为理,钦若典谟,畴咨故实,诚愿刻石作篆,备书六经,立于明堂,为不刊之典,号曰《大唐石经》。使百代之后,无所损益,仰圣朝之鸿烈,法高代之盛事,死无恨矣。

王次仲,秦始皇时制八分,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又王次仲,始皇时载《序仙记》,始皇征不至,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出在槛外,翻飞而去。又汉世祖有二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甚矜其能,每书辄削其柎,梁鹄乃益板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柎。鹄亦工书,至选部尚书。

曹操平荆州,假司马使在秘书,以勤书自效,曹公常悬帐中,及钉壁玩之,谓胜宜官。鹄字孟皇,魏宫题额,皆鹄书。秦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蝌蚪”。

《尚书》,汉朝秘藏不得见,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敬候写《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敬侯谓觊书其序篆书曰: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李斯书也。汉建初年,曹喜少异于斯,亦善书,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诞以能书,迁补侍中,魏氏宝器题名,皆诞书。

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理闲,不如淳也。其序隶书有:上谷 王次仲隶书,始为楷法,至灵帝时,好书多能者,而师宜官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售酒直,计钱足而灭之。

梁鹄窃其本,以工书。其序草书曰: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伯度号善作草。复有崔瑗、崔实。二人皆称习杜氏,然字甚多而体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

弘农张伯英者,因而专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人为宝之,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仲将,伯英弟子,有名于世,殊不及文舒也。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杭州木鸟文化

来   源

艺术网络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黔艺空间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生联合创办,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教育、艺考动态、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
(0)

相关推荐

  • 2020艺术中国——最美艺术家杨金印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用书画抒发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艺术名家用文化塑魂.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并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 ...

  • 通过历史资料追溯狂草艺术的源流

    草书和其他书体相比,就是从实用跃进到审美.抒情,这是书体演进的内秉因素.草书从汉末解散隶法的实用中产生,起初只是趋急赴用,后来从实用中摆脱出来,具有了独立的艺术性.草书分为隶草.章草.今草和狂草. 隶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二十三)

    静水无痕 巫娜 - 天禅3 印母▪节段 五观 刀笔在手,观则在心,手器或废,心乃亡存,以是因缘,名为五观:曰情.曰兴.曰格.曰重.曰雅. 情 情者,对貌而言也.所谓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人无神,则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九)

    印谈·节段 沈野 日事柔翰,一遇费力事,辄厌畏成疾,余近来日作一二印,觉腰背间痛,数日稍缓,一月后,即日作数印,亦不觉自苦矣.夫子游艺之旨有以哉.内养家谓人身如户枢,不稍劳之辄生蠹,觉此技有益于文人.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七)

    印谈·节段 沈野 刻古人未尝刻之字,全在处置得宜,刻古人未尝刻之刀法,全在心得之妙,谓之不离不合,又谓之即离即合,彼不能法古者无论矣.即步亦步.趋亦趋,效颦秦.汉者,亦不如无作.   余昔居斜塘一载,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四)

    滄海巫山 (Live) 巫娜 - 天禪-3 印谈·节段 沈野 余尝见人以古铜印磨去其字,易以己名,所谓弃珠玉而得敝屣,深为可痛.有用本姓,古印取名字就之者,此虽穿凿焉,其好古之意不浅. 昔黄蘖禅师与一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二)

    喫茶趣 巫娜 - 茶界 印谈·节 段 沈野 今世富贵,但知有象牙而已,间或有用金石玉者,其意亦在适观耳,初不知印章之妙也.湖州司理谢在杭斋中,置印数匣,皆灯光.鱼冻,近日所仅见者. 石之贵重者曰灯光,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十)

    印谈·节段 沈野 印章兴废,绝类于诗.秦以前无论矣,盖莫盛于汉.晋.汉.晋之印,古拙飞动,奇正相生.六朝而降,乃始屈曲盘回如缪篆之状.至宋则古法荡然矣.我朝至文国博,始取汉.晋古章步趋之.方之于诗,其 ...

  • 印论 | 中国历代印论选辑(八)

    学古编 三十五举(节段) 三十一举曰: 凡印文中有一二字忽有自然空缺,不可映带者,听其自空,古印多如此. 三十二举曰: 凡印,仆有古人<印式>二册,一为官印,一为私印,具列所以,实为甚详. ...

  • “方寸之间——中国历代玺印展”在新昌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秦秉年先生所捐其父秦康祥先生多年旧藏中精选178方(套)玺印,上至战国,下迄清朝,材质铜.玉.牙.石各异.展览介绍了玺印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展示了中国玺印文化的特色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内 ...

  • 参观辽宁博物馆,欣赏中国历代玺印

    今天来到辽宁博物馆,参观了博物馆的中国历代玺印展厅,拍摄了自己感兴趣的馆藏玺印图片.由于走马观花,再加上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只发图片欣赏,无法讲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