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说话晚?难道真的是“贵人语迟”
最近听一个家长说,她家的女儿7个月会叫爸爸,一岁了才会叫妈妈,一岁半才知道爸爸、妈妈以外的其它词;现在到两岁了才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和家长正常沟通。而邻居家的孩子才一岁7个月,就可以无障碍的和家人沟通。
通过去医院检查,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问题,而孩子妈就有点无奈了,为什么同龄人的 孩子说话能力那么强,而自己的孩子就不行呢?
类似的问题,家长也会咨询:宝宝什么都懂就是不爱说话、有时说话也说不清晰。这是怎么回事呢?
1
孩子说话晚、不说话、说不清等问题的出现也许就是说孩子的语言发展迟缓。
语言发展迟缓,俗称“语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的正常发育水平。其主要表现有说话晚或很晚、开始说话后,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交流技能低、回答问题反应差、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正常发育的孩子两岁半时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四岁时能基本掌握口语,到五岁以后能较清楚地复述听过的故事大意。如果孩子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家长应该注意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育障碍。
2
而导致孩子出现语迟的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家庭语言环境比较复杂:
某些家庭成员多样,大家哄宝宝时各说各话,普通话、各地方言齐聚一堂...大人听了都头大,更别说才1岁多点的小宝宝了。
学习说话就是模仿的过程,语言环境过于复杂,宝宝肯定会困惑,从而造成开口晚,或是发音不准,咬字不清。
前几天一个爸爸说自己孩子母语说的不是很好,问起原因,爸爸说:妈妈是日本人,作为全职妈妈经常自己照看孩子,而自己经常外出,导致孩子在说话时遇到了一个瓶颈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说话即语言混淆,它是指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过渡期”。
所以我们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专一的语言环境并增加语言的刺激量。
3
你对孩子太过于善解人意,乐意于当孩子的“翻译官”:
基本上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基本上已经会说两字、三字的词了,但大部分时候想要什么经常还会用手指,或者是用嘴巴“咿咿呀呀”表示,作为宝妈你一定知道孩子的婴语,也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很快就会把孩子需要的东西拿给孩子。
这样经常做就会造成孩子一种心理:不用说话就会达成自己心里面的愿望,从而也会造成他学习语言的动力。
4
其实我们应该这样做:尽量鼓励孩子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再次出现用手指的时候,我们要试着跟孩子说:“宝贝,你是想要杯子喝水吗,以后你想要什么就说出来,这样妈妈才能听懂。
是否与宝宝缺乏交流,让宝宝没有学说话的语境:
现在大多数家庭里都是老人带孩子,而老人本来就话少喜静,如果父母下班后再不和孩子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那么孩子就会缺乏学习语言的情境,语言发展自然受影响。
那改善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家长要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边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
这些规范化、具有韵律且优美地语言会在宝宝的大脑里形成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虽然宝宝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帮助宝宝逐步建立语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对小一点的宝宝,家长可以重复书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复述书里的一句话,再大点的宝宝可以让他复述书里的故事,以此来练习宝宝倾听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
其实婴儿的语言发展有个体差异,说话有早晚,而且一般男婴儿比女婴儿开口稍微晚些。这是正常现象,不主张家长拿宝宝做比较。给婴儿充分的语言环境,有一天,他会给你欣喜的。
下面附一张发展心理学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有兴趣的你,可以参考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