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诗22:朝侯小子是何人?碑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值得思考

启功论书绝句22:

笔锋无恙字如新,体态端严近史晨。

虽是断碑犹可宝,朝侯小子尔何人。

此诗是启功先生在点评《朝侯小子残碑》,此碑出土于1911年,因为出土比较晚,所以碑上的字是很清晰的,字口完整,好像是新刻出来似的。所以,诗里说它“笔锋无恙字如新”。

而此碑的书法风格,与隶书经典石刻《史晨碑》非常接近。唯一可惜的是此碑已经断裂,不过就算这样,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也是可以拿来当宝贝的。而且,临此碑的时候,也会让我们经常臆想一下,朝侯小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朝侯小子碑

启功先生为此诗也做了自注:

朝侯小子残碑。

碑石上半残失,首行起处曰“朝侯小子”云云,不见碑主姓名,世遂以朝侯小子名之,或曰小子碑。

其石旧藏周季木先生家,曾印入《居贞草堂汉晋石影》中。顾鼎梅先生亦曾辑入《古刻萃珍》。近年石归故宫博物院,不轻易捶拓,墨本不易得矣。

朝侯小子碑

这两段话,启功先生对《朝侯小子残碑》现状和传承作了简单的介绍。此碑石上半部残失了,在第一行处起首位置有“朝侯小子”的文字,但不见碑主的姓名,所以大家就按照老传统,给它起名叫《朝侯小子碑》或者是《小子碑》。

这件碑石,曾经是被周季木(1893-1937)先生收藏,季木是字,大名周进,曾经做过清两江总督,他的书室名“居真草堂”,喜欢金石收藏、考古,曾自己刻录《居真草堂汉晋石影》,就把《朝侯小子碑》收录其中。

朝侯小子碑

顾燮光(1875-1949),字鼎梅,浙江会稽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金石收藏家,他也曾经刻录了《古刻萃珍》,也收藏了《朝侯小子碑》拓本。

由此可见,启功先生对于书法碑帖的考证是真下过功夫,各家碑帖的传承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是真正做学问的人,做事的态度。

《朝侯小子碑》原石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了保护碑石,不会轻易再去摹拓了,所以,现在此碑的墨本拓片很难得到。

朝侯小子碑

接下来的自注中,启功先生谈到了此碑的艺术价值:

此碑点画工整妍美,极近史晨一路,在汉碑中,应属精工之品。昔郑季宣、杨叔恭诸残碑,以出土时早,曾经乾嘉名辈品题,遂得煊赫于世,而小子碑字迹、镌工,俱无逊于郑杨诸碑,而名不加著者,出土年近而品题者少耳。不佞尝为友人题此碑,戏云:既为此碑吐气,我辈亦须各自奋勉。假令吾二人得为翁覃溪、黄小松,则小子碑亦可侪于郑杨诸石。假令得为欧赵诸洪,则此拓本可值重金,其斤两将逾碑石矣。

启先生认为此碑的书法风格,是隶书中工整妍美一路的,与隶书经典法帖《史晨碑》比较接近,在汉碑中,此碑应该能算得上精工制作了。此碑有些字运用了篆法,所以后世有人认为此碑可能是西汉后期或者东汉初期的作品。

启先生在自注中说起过去的两款残碑,《郑季宣碑》和《杨叔恭碑》,这两个碑出土时间比较早,在乾嘉年间,得到很多名家收藏题跋,当时可谓红极一时。

而《朝侯小子碑》不论是从字迹的清晰度,刻工的精美度来说,与上面两碑相比毫不逊色。而之所以不是很出名,是因出土时间较晚,又缺少名家题跋罢了。

启先生曾经为友人给此碑题跋,开玩笑说:这是为了给此碑打个广告,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些人要更加勤奋工作。

为何这样说呢?启功先生是比较谦虚的说法,他的意思是,如果他和这位友人是翁方纲和黄易,那么为此碑题跋之后,此碑就会一下子升值,可与《郑季宣碑》和《杨叔恭碑》两碑齐名。

这里说到的翁覃溪和黄小松,分别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收藏家翁方纲和黄易。接下来的自注中提到的欧赵诸洪,分别说得是欧阳修、赵明诚、洪适(kuo),是北宋时代著名的金石收藏三大家。

启先生意思是说,如果此碑上面有这三位大家的题跋、著录,那么此碑的拓本绝对称得上价值千金,如果折合成皇家,会比碑石的重量还要重。

这句是启功先生有点开玩笑的话,但同时也是启功先生没有明说的一个道理。那就是此碑的价值是在于他本身的艺术性,而不在于后面到底留下了谁人的题跋。

近代随着考古出土了很多新的碑刻,而这些新出土的碑刻,在书法史上肯定没什么名气,就算是有些艺术性很高的作品,也往往因为名气的缘故被人忽视。

启功先生用《朝侯小子碑》来给我们提个醒,试想一下,如果此碑记录的人是个历史名人,或者此碑出土比较早,留下很多历史名人的题跋,那么此碑的拓帖会是什么价值?但是此碑变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