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剧变成了神马?
“做人留一线,江湖好相见。”
短暂的元旦假期过后,小十君get了一个新的问好方式。
返工日的办公室,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跨年刷《黑镜》了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刷了。”
2017年的12月29日,网飞爸爸一次性放出了回归的《黑镜》第四季全集。
感谢它,拯救了假期里一个人跨年的我。
说起这部剧,很多人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字就是“神”。
即使没看过,也对“直播英国首相与猪XXOO”的江湖传说有所耳闻。
那是第一季第一集里的情节,可谓“一战成名”▼
再就是剧中“用充满未来感的科技解构人性”的高能脑洞,让观众被它惊掉了下巴的同时,也对它无法自拔。
比如,人死之后,可以被上传至云端重新活过▼
比如,一个不高兴,就能屏蔽不想见的人▼
最直观的“神”,则体现在豆瓣、IMDb等国内外网站的评分上,尤其是前两季和“圣诞特别篇”。
分数都是高高高▼
但是后来,情况有了变化。
因为它被网飞买下版权,从“英剧”变成“美剧”。而从那时起,有的观众认为《黑镜》不“黑镜”了。
前年的第三季走下9分神坛,而这次回归的第四季,则在豆瓣迎来了该系列的史上最低评分——8.3。
▲第四季海报
失望的人不在少数。
@whw:大数据写的剧本?
@柴郡猫:这个IP糊了。
小十君看完之后,只是觉得当初的惊艳感消失了,剧集本身还是好看的。
有平庸之处,也不乏亮点。
它依然每集独立成篇,每个故事短小精悍,只在背景上有共同之处:各种科技来弥补人类生活中的缺憾。
官方依然会给出剧集顺序,但你要不按套路看,也没什么问题。
第一集 《卡利斯特号》
第二集 《大天使》
第三集 《鳄鱼》
第四集 《DJ下台》
第五集 《铁头》
第六集 《黑色博物馆》
剧集也依然由英剧时期的编剧查理·布鲁克主笔,6集中只有第一集是与人合写的。
▲编剧大大本人
那为啥观众会失望呢?
因为没看到更新鲜、更高能的设定。剧中的科技都是此前出现过的,简单地说就是“新瓶装旧酒”。
编剧说过,《黑镜》的诞生出于“对科技快速进步的恐惧与担忧”,而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因为“真正的问题从来不在于技术,而是人类”。
第四季里虽然没有更炫酷的技术,但剧中人类的行为却没让我失望(看完依旧怕怕的)。
所以,这瓶酒依然能喝得满足。
这一季的第二集《大天使》,讲的是一对母女的故事。
女儿小时候差点走丢,把妈妈吓个半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妈妈带她参与了一个实验项目。
在她的大脑中放进植入物,与监控设备相连之后,妈妈就间接地拥有了她的视角。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白色圣诞节》里的部分设定,通过屏幕看到另一个人的“视界”。
但那个时候,男主提供的只是一种“约会服务”,指导并帮助屌丝男青年追女孩子。
而到了《大天使》中,监控设备“升级”了。
剧中的妈妈不仅可以共享女儿眼中的世界,还可以“控制”它。
掌握她的健康状况,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手动过滤刺激性画面,想象一下将真实事物马赛克▼
按照《黑镜》的尿性,这个设备一定是省心一时、麻烦不断的东西。
因为女儿慢慢长大,妈妈能看的、该看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她能抑制住自己时刻掌握女儿动态的心吗?
一直活在马赛克里的女儿,渐渐地对真实的世界开始好奇,性、暴力、毒品......
她到底是得到了呵护,还是成长得无知无畏了?
从这个故事中,有人看到了“过度关心的后果”,有人看到了“教育失当的下场”。
但是在经历了现实中儿童走失、受虐的事情之后,哪个家长不会对这种设备动心呢?
即使他们自己都在“放养”中成长得好好的▼
第三集《鳄鱼》里关于“记忆”的设定,一定也让很多观众感到熟悉,回想起第一季的第三集。
在那个世界里,“记忆是生存的证明”。
每个人都在耳后植入“记忆粒”,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回放。
找工作时,记忆被用来查看过往的“污点”;过安检时,以此来确认乘客是否具有威胁性。
甚至与朋友聚会时,都以研究对方的记忆为乐▼
方便是真的,毕竟不费力气就能记住所有事情,还能反复查看细节。自己忘了也没事,看一眼回放就能假装记得。
但是也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敏感、刻薄。
一旦对彼此产生怀疑,就有了刨根问底的依据。可供查看和共享的记忆,让人类的撒谎天赋都无处发挥。
多么真实又虚假的世界,多么塑料易摧毁的关系。
到了这一季,人类对“记忆”的掌握发挥了其它的作用。
印象中,很多剧里的保险调查员都是个有点“苦逼”的职业,因为要追着各种线索东奔西跑......
这时候,他们需要一台“追忆器”,又称“确证器”。
只要将其连接到人的大脑,就可以通过记忆的线索重新还原发生过的场景,并且会更加准确。
用于取证非常科学,所以法律规定目击者必须配合调查。
问题在于,查看目击者记忆的权限与他们隐私之间的冲突。
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遇见了想要遮掩记忆的人,你就得小心了。
老牙医试图偷拍对面公寓的年轻裸男这种,都算是小case。
剧中的女主,是真正的危险人物。
通过“记忆”追踪行为痕迹从而取证,让这种技术成了一种规范与制约。
看起来科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诱发了人类更大的“恶”。
在《黑镜》这样的剧里,实现人类“永生”的终极欲望,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但它的出发点通常不是人类本能的求生欲望,而是“活着的人”对“故去的人”的一种“挽留”。
可能是出于“留恋”,比如第二季的第一集里的妻子,她因无法接受丈夫的死而依赖于科技制作出的“替身”。
随着技术的进步,“替身”从文字、声音,升级到“实体”。
但是只有数据没有感情的“替身”,能让这种“留恋”持续多久呢?
在这一季里也有类似的设定,但“替身”被取代了。
新的技术是将“死者”的意识提取出来,放入宿主的大脑,通过宿主来维持生命体验。
第六集里的一个角色就当过宿主,他的妻子因车祸成为植物人,卧床数月后实施安乐死,而意识被植入他的大脑。
从此,妻子可以感受到他感受到的一切,吃饭、喝水、拥抱孩子......所有事情都可以。
相比之前的“留恋”,这次是借“宿主”为“死者”续命、同步分享生活。
听起来是不是挺浪漫的?
可能是因为你忽略了这个技术的背面▼
这部剧就是这样,会先展现你渴望过无数次的黑科技,讲完故事,你却只能祈祷它们来得越晚越好。
因为我们没有信心,在驾驭这些技术的同时,能够保持当初需要它们时的心态。
说到底,早在第一季里首相夫人知道丈夫被要求去艹猪时的反应,已经揭示了这个系列的内核。
这就是《黑镜》第四季,就是“黑镜”。
它依然是那个提供脑洞,让我们解读、后怕、又忍不住追下去的神剧。
而且,网飞接手之后剧集数从一季3集扩展到了一季6集,还让不少观众多了一项乐趣——按照好看度给剧集排序。
听起来无聊,但是要找到看剧口味完全一致的人,还挺不容易的......
对了,为了保护你们的观剧体验,除了第六集的一丢丢,本季最好看的几集我都没有讲。
不看留着过春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