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抗疫战士的脆弱

作者:莫小北
脆弱是一种挺有意思的社会心理,它以退为进,以弱抗强,算得上是“弱者的武器”。这次疫情中,有不少表现医护人员流泪的画面,如何看待他们流露出的脆弱呢?
规训社会也好,园艺社会也罢,推崇备至的都是理性化的或者说麦当劳化的个体,他是高效的、技术性的,却没有给情感留下余地。另一方面,在团结社会或消费社会中,个体虽然是非理性的,但臣服于社会所动员的巨大情感能量,或者激情或者疯狂,也没有个性化的情感表达。
这样看来,脆弱是现代社会的旁逸斜出、非预期后果,事实果真如此么?
从表达性的维度来说,脆弱具有安全阀的效果。我们习惯了也顺应于坚强、独立、自主的叙事,在社会化期待与个体性体验的冲突中,脆弱是一个释放压力的口子。
从工具性的维度来说,脆弱具有建立联结的效果。虽然流行的是完美人的意象,但能够拉进距离、唤起认同、激发同理心的往往是脆弱的流露。
那些流泪的抗疫人员,他们的流泪反衬出其奋战行为的英勇,这时候,脆弱不单是脆弱,更是坚强的铺垫。(事物在与对立面的关系中得到界定)——其中也有媒体建构的意图,他们的脆弱成为疫情残暴的隐喻。
那么,脆弱是否隐含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这似乎难以一概而论。一方面,女性气质相对于男子气概而言是低等的;另一方面,敢于表达脆弱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反抗。大约有参照群体的作用:将个体的脆弱与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做比,脆弱激发的是怜悯甚至鄙夷;将某人的脆弱与他平素的隐忍做比,唤起的则是理解和感慨。
脆弱所以为“弱”,是现代社会的话语霸权;让脆弱不再是“弱”,是回归日常生活的诉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