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击球中的手腕

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最灵活的部位,人们做出击球动作时,都会不自觉地运用到手腕。

手掌握着球拍构成一个整体,作为动力链的最末端。小臂与球拍类似于双节棍的结构,手掌与球拍可看作双节棍的一节,另一节是小臂。手腕是链接的铁环。

双节棍精悍短小,正得益于它的结构,链接两节木棍之间的铁链,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所有的力量。可以想象,双节棍之间的铁链越僵硬,则力量越小。如果变成了一整条木棍,力量则大打则扣了。

在网球击球中,手腕处于被动的情况下,把球拍与手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甩出去。因此,手肘是主动发力的最后一个环节,手腕主要起链接作用。手肘向前向上运动贯穿击球区域,小臂带动球拍甩起来与网球相撞。

手腕自始至终处于被动滞后的状态是理想的状态,但是也不是完全的松懈无力,而是固定与释放,与主动发力是不同的。手腕主动发力会让手臂变得僵硬,这个力会消除来自躯干的力量。

观察顶尖的网球运动员的击球动作,会发现他们有明显的手腕扭转动作,会造成错觉:高手都是靠手腕去发力的。

但在高速的摄像机慢动作的观察下会发现,他们的击球姿势在击球瞬间直到来球已经飞离了球拍后都是保持不变的,这个固定的姿势贯穿整个击球过程。

 看似手腕的动作,其实是小臂内旋的假象。小臂内旋并不等同于手腕的主动发力。手腕主要有两种动作:

水平面上的Deviation(偏离)

以及垂直面的Flexion(屈) 与Extension(翻)

这两种动作都不应该出现在正手击球中,小臂内旋(pronation)是击球的最后一环(类似拧门把),但其不属于手腕动作。

费德勒每次正手击球时,小臂的肌肉都会突起,正是因为小臂内旋结实地撞击到来球上。

当用对了力量,疼的地方不应该是手腕,而是肘部和小臂的肌肉。

        另一方面,动手腕会将动力链前移到手臂部分。

动力链环节越多越难控制,动手腕会将动力链惯性地由大臂、小臂与手腕完成。这时就难以借用到躯干的力道。但只要忽视手腕,让其处在被动自然的状态,将注意力放到击球的最后一环——小臂内旋。

这时身体就自动地将动力链转移到躯干上,用上半身(胸、肩)驱动手肘,再用大腿驱动上半身,同样是由三个环节构成,却运用了全身的力量。这时小臂在手肘的主动发力下甩出去,手腕自然滞后,在达到最大速度后在击球点释放,小臂内旋,结实地撞击来球。

发球的手腕动作只管放肆去用,其大陆式的握拍方式就是为了不阻碍手腕的转动。

h

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