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穿越阿拉斯加记

在阿拉斯加的原始旷野、苍茫大地中脱离,把欣喜、沉醉、孤寂、迷离剥落,卷缩在被冰雪包围的费尔班克斯,尚存那么点人间烟火,心灵没有波澜的平静,却难以化解积攒一年下来的复杂思绪,明白、通透,但内心的苦闷却随着冰雪的飘落而积压。

2020,在美国,阿拉斯加是个理想的避风港,疫情虽不能避免,但因为人少,加之入境阿拉斯加强制检测的政策,一年下来疫情都没有失控,但是10月以来,却是每日新增破百感染者,进入11月,每日300起......至于美大选会不会引发大骚扰的困扰,那倒不至于困恼旅者的内心,毕竟那是人家的“家事”,操不了那份闲心。

暴雪吞噬房子,也吞噬了困顿的心,最近在考虑离开封闭环境:回国,这是前段时间考虑的重心,但是新出的双阴政策,让我重温家乡烟火味的憧憬被撞的破碎;想着重返荒野,哪怕是冰雪世界,追梦的火苗一直在心里点燃,未曾熄灭,在被疫情吞噬的世界里,也不敢往内心深处加柴,火之激情与不能前往下一个大洲继续前行的冲突,注定是一场持久的煎熬。

索性,把激情转移到其它地方,疫情当下无情爱,在极地的世界里如若种下思念的种子,开出的只能是煎熬的果实,并且是银树满满,伴随雪花飘飘;不过,还好还有些捕捉美的喜好,在阿拉斯加前前后后添置的拍摄设备,极近破产,以前连GoPro都舍不得买的我,到阿拉斯加却添置了Sony A7R3加GoPro hero8,DJI Romin2稳定器,还弥补了在安克雷奇被盗Mac Pro的损失,没错,重新入的Mac Pro,基于一个对阿拉斯加拍摄的强制要求,这是对于记录美好的纯粹,分享亦如此。

好了,碎碎念了一大通,该开始分享在阿拉斯加的点点滴滴了,欠下的作业,吐血也得还不是?

因为整个过程被拍成纪录片,收录到西瓜视频(头条ID:朱志文),并且以4K高清呈现,所以这里的分享不再以流水的形式呈现,聊聊整个过程出现的趣闻以及感悟。



为什么骑行穿越阿拉斯加?

自打2016年4月13日,从南美大陆最南端乌斯怀亚出发开始,在每个国家有一个问题会被问10遍以上,在拉美:“ Dónde vas?”,在北美:'Where are you traveling to?'

“Alaska!'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这是我对每一个相遇之人的回答,在大家伙眼里,这种口号式的呐喊俨然成为了朝圣一般,非去不可;但是我却只是把它当成梦的缩影,梦的一段路,阿拉斯加既非我的精神家园,亦非我逃避现实的出口,我之阿拉斯加,无非是增加更多的经历与体验,也更平平静静的走过一段追梦之旅,不过是追梦骑行7大洲里小小的一片土地,抱歉,说的有点狂,但毕竟已骑过4大洲,敢回视来时路的迷之自信,对于接下来的大洋洲、欧洲、甚至是南极洲,积攒了无所畏惧的勇气。



出师不利

说起来很奇怪,我这人,对于设备,往往大手一挥,咬咬牙,说买就买,但是进餐馆和住旅馆却对自己很抠门的很,对于前者还好说,去菜场或者超市买原材料自己来烹饪,比进餐馆来的实惠,而且有自信比普通餐厅做的好吃,体验可以,天天吃也不行;住旅馆也是,我在追梦路上养成的习惯,旅馆对于我来说就是充电、洗澡、借用WIFI的便捷,难道睡床上它不香吗?在我看来,睡眠质量的好坏在于内心的平和,扎营这个蓝色星球的荒野里,我之坦然于深夜是否有猛兽靠近、我之坦然于是否有“魔与妖”侵入帐篷的惊悚,我之坦然于疲惫的灵魂可以在暗黑的原始荒野里呼声大作。

如此,我从加拿大飞抵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在旅馆里自我隔离三天后,从高昂的旅馆挪窝到了城郊的营地,从90美元的房费锐减到25美元的营地费,洗澡、WIFI、充电三不误,期间也把所有的户外装备基本更新了一遍,包括MSR汽油炉、户外锅、净水器、高级防潮垫等户外装备500多美元,在户外店REI都能搞定。

本是一切太平,但是我的旅途总是充满跌跌撞撞的色彩,以至于事故总是能演变成故事,渐渐都养成成了“遇事不要慌”的口头禅;

入境顺利,两次核算检测顺利通过,打包收拾行装准备出发,帐篷收拾一半,笔记本Mac Pro放在隔壁RV营地充电,这里补充一点,北美的营地都分很多区域,最高级的A是房车RV营地有充电设备和排污系统,其次是B汽车帐篷营地,有充电设备,最简单的是C帐篷营地,大体给骑行背包客这些探险者提供,我在所在的C营地里收拾,把Mac Pro放在A所在的营地插座上充电......就是一边看着笔记本一边收拾,间隔不到10秒的功夫,突然停了一辆破皮卡在笔记本跟前......我是一直追到营地门口,没有牌照的破旧皮卡消失在路的尽头,司机发动车子的那几秒,由远及近的只能看清清晰的脸。

营地小哥从门口所在的Reception出来,帮忙报了警,大概是没有表述明白,警察让我去警局备案,因为涉及到细节问题,我的英语不够专业,警察还特地打电话找了专业翻译(美国司法体系里有很多兼职义工的翻译,政府有没有提供薪水不得而知)。

虽然不报任何希望,但是警察还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司法流程走了一边:警局立案后,到营地调查取证,先询问营地负责人(了解到窃贼的朋友在营地扎营,窃贼来营地是探望他朋友),再去找窃贼的朋友了解窃贼的情况,从后面的事情来猜测,窃贼的朋友基本没有出卖朋友,警察隔天拿了一组头像来让我指认,因为见到窃贼时是侧脸,对于我指认的其中一人我只能跟警察说只有五成的确定把握。

整个报案期间,正巧赶上了梁军在安克雷奇,前前后后带我报警,买装备,后来他在费尔班克斯的民宿优惠我20美元/晚,感谢这段知遇之恩,他还能把我当朋友,也让我曾领略到在路上的温暖,曾经的温暖......

离开安克雷奇后,再没有接到警察的电话了,关于案情进展的电话,想必石沉大海了吧!



迪纳利:阿拉斯加狂野的风

说起迪纳利,不仅仅只是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峰,还有原始的丛林,还有追寻荒野梦的超级流浪汉:克里斯;

《荒野生存》的结局,克里斯最后的归宿,给了阿拉斯加的荒野,确切的说是给了迪纳利原始丛林以及那辆荒野梦幻巴士(Magic Bus)。

曾经我在路过希利(Healy),有一家49th State酒吧里停放了一辆Magic Bus,为此,我还在嘈杂的酒吧里发表了一番感慨:

关于Magic Bus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

但是很少有人会迈出那一步

很多人都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但是多少人走着别人的道路成为自己都讨厌的人

路过此地

平视一个灵魂

恰如隔空交谈

拍一张隔空的合影

搭着肩

曾以为这辆巴士是被军方从希利镇外30公里处挪到希利镇的,但是后来考证了一下,梦幻巴士被军方挪出来后被卡车运到了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分校博物馆收藏,因为经费原因,巴士未能修复,博物馆至今没有展出梦幻巴士,Museum of the North甚至在官网uaf.edu设立了捐款项目,希望这个梦幻巴士以另外一种形式重见天日。

原来,我在希利见到的那一辆是个赝品,我那真挚的情感流露仿佛给了没有灵魂的塑料一般,在它身上释放了一下,情绪就是这么个情绪,也别指望它能转达到真身了。

在迪纳利的荒野不紧不慢的生活,因为极昼,往往是晚睡晚起,晚睡是因为天黑的比较晚,晚起是每天凌晨都会醒,醒来发现四五点,阿拉斯加的极昼苦了想睡觉的娃,补个觉,又是9点10点了,慢吞吞的做早餐,煮上一杯咖啡,收拾好帐篷,要么11点要么大中午12点了,如果是溪水哗哗流,那下午开始一天的骑行也是大有可能的。

迪纳利的荒野品味,真真适合没有车辆打扰的亲密接触,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在不远处耸立,苏西特纳河时而湍急时而平缓如一潭死水,在空中鸟瞰又是另一番壮丽,至真至纯,没有污染。



迪纳利猛烈的暴风雨

阿拉斯加拥有奇特的地形,也伴随奇葩的天气,夏日极昼临近凌晨0点天才黑;冬日极夜下午4点天黑,而早上10点11点也都不见得天亮,难怪阿拉斯加人见面打招呼撸串似的:“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因为对方永远不知道你是何时睡觉何时起床的。

阿拉斯加的严寒声名在外,但是夏季的阿拉斯加艳阳高照、温度高起来也是出奇的炎热,骑车大汗淋漓是常有的事儿,伴随而来的就是数之不尽的蚊子,不过2020阿拉斯加的蚊子特别赏脸儿,一路上也就少有侵袭的,不过真要路过小溪流小湖泊地带,路边出宫那是隆重至极,蛋蛋PP全面开花......

有炎热的天伴随而来的便是猛烈的雨,卷缩漫天的暴风雨,不带阵的,瀑布哗哗落滚珠似的可以从黄昏下到半夜才消停。

穿越迪纳利州立公园(Denali State Park)范围,翻越垭口Summit下到小镇Cantwell,仅有一个加油站的路口,只能买速食的小店勉强还能买到意面,在店门口来不及给各种设备充满电,塞满乌云的黑天开始滴滴答答,破裂的麻袋滚落的米雨,在骑行寻找营地的路上形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及时躲过暴雨,闯入路边一个工地,非私人领地,因为门口没有立“Private property No trespassing”等禁令标牌;起初仅仅是想躲躲雨,毕竟厂房工地上停了各种修路车,后来直到天黑雨也没刹住,索性就在厂房地板上铺上睡垫和睡袋,凑活一晚,辗转反侧到天明......

“F..k Off......!”刺醒,睁眼看到大胡子大叔在厂房里骂骂咧咧,几声驯喝,我的闯入激起了他内心深处一地鸡毛的状态,我呢,赶紧附和一句:“抱歉,昨晚外面下大雨,没地躲就躲这来了......”还没解释全,被他打断,就是没有解释的余地,赶紧走......

在一片怒吼声中,仓促收拾,匆忙离开,那一刻,感觉自己特像一条夹着尾巴的狐狸,狼狈不堪的境地;回头想想,也只能苦笑一番,随之翻篇;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或许他也是职责所在,作为保安,看好工地上的财产,谴责他有没有人性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至少我躲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穿越死亡公路的准备

说起死亡公路,被外界各种评选的“世界10大死亡公路”,好像无论怎么评选,道尔顿公路一直位列其中,作为穿越美洲大陆的冲刺路段,道尔顿公路全程666公里,再加上费尔班克斯到道尔顿公路起点这段,全程800公里仅仅两个简易补给站:育空河营地和Coldfoot营地,除了可以充电和吃吃快餐,重要物资都需要自己携带。

费尔班克斯作为阿拉斯加极地最后一个城市,是连接加拿大育空、阿拉斯加南部、北极的重大枢纽,去往北冰洋的所有物资基本在费尔班克斯补充,费尔班克斯算得上是阿拉斯加石油项目的大本营;

在费尔班克斯一个礼拜休整期间,我为骑行穿越道尔顿公路做足了准备,归纳为两点,有饭可吃,有车可骑:

1、检修自行车

在离开费尔班克斯之前,为了让自行车在道尔顿公路上不出状况,特地跑去户外店检修和补充自行车配件,外胎换了遍;

作为不到三万人口的小城费尔班克斯,连户外店都少的可怜,有REI是相当喜人的,Beaver Sports也是不错的户外补给店,至于说到服务费,整车检修90美元,单项服务费从10到40几美元不等,矫正了一下后拨开价20美元,乘着感叹物价,不如感叹自己身处阿拉斯加,想起安克雷奇出发前备至的大大小小户外装备花了五六百美元,其中包括户外锅碗瓢盆净水器云云。

2、关于食物补给

       这是一很值得絮叨的事儿,吊儿郎当半路出家,追梦之旅也是学习之旅,这其中包括道尔顿食物补给的问题;

在来到费尔班克斯之前,之前一直的打算是把道尔顿公路全程所有的补给食物都驮上,但是在阿拉斯加却有一个变通的法儿,这个招儿还不仅仅是突发奇想,两年前穿越美洲大陆先到达死马镇的老友于旸提供了这个可行性的招儿:通过USPost邮寄物资到Coldfoot,增加了一半的效率,这个招儿据说以前很多骑行穿越的车友用过,但我觉得还是听天荒夜谭的,但是在地图上找到了Post Office之后,打电话过去,尽然还有人接,并且电话那头给了邮寄的指示:把所寄的包裹寄到Care of Coldfoot Camp General Delivery,Coldfoot,Mile 175 Dalton Hwy,Ak9970,当时电话里沟通给出寄到上面地址的理由是担心包裹到人未到的期限,过了7天期限,包裹有可能原路退回,而上面的地址正是Coldfoot营地大本营的地址,到了可以直接问店员包裹一事。

说句公道话,USPS(美国邮政)的服务和费用还是蛮亲民的,28磅的物资28美元,包裹里面包含Coldfoot到DeadHorse绝大部分食物补给,其中包括十几个罐头,米和意面,而菜只有一包洋葱和一包小土豆,外加两袋玉米饼,寄完下半程的物资,再准备上半程的物资便丰富了很多,肉可以多买些,各种新鲜菜亦如此,例如大白菜、香菇、香蕉、西红柿、胡萝卜,还可以准备一大袋咖啡,相对于全程的主食,米面倒是可以减少一半的负重。



对于道尔顿公路的恐惧或者敬畏

平心而论,这是一个挺严肃的事儿,出发前几天,我毫无退缩的内心被种种担忧搅拌,包裹能不能寄?寄了能不能收到?自行车新换的胎行不行?能不能顺利到达北冰洋等等等?没有骑行的休整日子里每天晚餐还得借助点酒精的麻醉来获取心灵的平静。

不过,临近出发,所有的困惑抛之脑后,准备工作得以完成,一切回归到“凭借一股脑热”出发的状态。

追梦这么些年,也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一切返璞归真,把环绕内心的疑惑、迷离、担忧、沮丧修炼为积极向上的一面,修炼为纯真至真的童真状态,烦恼不留明天,无论多沮丧多疲惫,不留隔夜愁,无论怎样的糟糕状态,疲惫也好,沮丧也罢,饱吃一顿、美美的睡上一觉,又是新的一天。

道尔顿公路也是如此,出发时的种种担忧,在准备和出发后都变的烟消云散,路上的问题留给未知、留给路上、留给明天......



19天的死亡公路穿越之旅

每一次的回味,脑海里总是充满着无数的过电影,哪怕是后来几次自驾前往,总是历历在目,告诉旁边的朋友,这坡爬的多苦逼,那坡下的多刺激。

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哪怕是自驾路过的司机,都不能感受骑行翻越道尔顿公路陡上陡下的痛苦、无奈、癫狂、刺激,对于司机们而言,一脚油门的事儿,那都不是个事儿,但是对于我而言,每一个坡,都是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推上去的,下坡要么胆战心惊的捏住刹车,因为碎石路的烂、翻个车就冲出了公路,偶有柏油路的下坡,完全豁出去、死就死吧的冲劲,看似失控状态,但至少没有被恐惧所主导的“速度与激情”总是能化险为夷。

从费尔班克斯到北冰洋死马镇,全程800公里,全程两个临时补给站,所有的食物补给需要提前自行准备,其中死亡公路段(道尔顿公路)670公里又陡又烂的碎石路。

一气呵成,中间点Coldfoot休整一天,其中Yukon river 和Coldfoot两个营地都有插座随意充电,其它地方无电可充,当然到了终点,死马充电补给都随意。


北极圈,圈里是一个什么世界?

Arctic Circle,北极线,北纬66.33度,跨越这条北纬线,也就是传统上的说法,跨进了北极地区,不同于南极有大陆,北极圈里除了分布在北美、俄罗斯、北欧外,靠近北极点只有满是浮冰的北冰洋。

抛开乏味的理论,如果简单的概括北极圈有什么有趣的事物,除了一块Arctic Circle北极圈的牌子,一无所有,附近有一个营地,仅有桌子和烤火盆,别无他物。

停下来抽抽雪茄的功夫,少有南来北往停留的自驾者,所有的停留者彼此都会打打招呼,有那么一些不急不慢的人儿,倒是喜欢听我扯扯皮,他们也会和大家一样的好奇,我的路费如何维持的,环球骑行的动机是什么?说真的,每次面对面,我都能很耐心的回答(在网络上的不耐烦回答或许是素昧平生以及不习惯网友的“粗暴”式提问,在此自我检讨),哪怕是这些问题被问到超越了心里的极限,毕竟相遇一场皆缘分。

我拉着留脏辫的大叔一起合了张影,我询问倾听我半小时故事的情侣要不要摄影师;隔天之后,等他们从北冰洋往回走,打个招呼送了个大苹果,吃的美滋滋,也是妥妥实实的饱吃一顿狗粮也。


没有座垫的自行车该如何前行?

哐当一声掉地上,再坐之时插菊花,这或许是骑行死亡公路最让人有画面感的事故与经历。

“遇事不要慌!”每次遇到情况都这么告诉自己,捡起掉在地上的座垫,想接回去,发现粗如拇指的螺丝断了,我是苦笑不得,蛋还安在,为何螺丝能断呢?百思不得其解,去掉断弃那小截,把戴帽的那一截接上......长度不够,座垫接不上,怎么办?

上坡先推车,下坡站着溜,站的实在累了,索性坐后座,还有装罐头的顶包作为座椅,起初还潇洒快活,时间持久,整个身子都已麻木;

拦第一辆车,一拦一个准;美式热心人,帮忙也实实在在,看有没有合适的螺丝,实在没有也只能离开,人家也只能祝我好运,求助也得看缘分;

拦第二辆车,是往南骑的摩托,是个典型的技工型大叔,看到螺丝便点出要害,去掉调节环(修过自行车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所有自行车座垫都有一个调节座垫幅度的调节环,它会连接大螺丝扣在座垫下面),直接插上。

只是,没有调节环的座垫,顶的不是蛋蛋,而是小弟弟了,大叔看着我对着空气哭笑不得的表情,他也冷冷的笑了下,至少车子目前还是能骑的。

后来,路过两个补给站,我也习惯了没有调节环的座垫,没再去理会蛋疼不蛋疼的芝麻小事咯......


Coldfoot,不仅仅是冻脚

第一次听人提起Coldfoot,不是Coldfoot,而是冻脚,名字挺奇怪的,为啥叫冻脚,根据字面意思也挺好理解,因为冬天太冷,连脚都很容易冻住。

对于我来说,Coldfoot绝对意义重大,死亡公路半程马拉松结束,可以休整一天,最重要的是,下半程的食物补给顺利获得;

说起刚到Coldfoot,喜忧参半,喜的是包裹先我三天到达Coldfoot,邮局大妈搬着沉重的包裹从邮局小房间里出来,像是颁发奖品那般开心,或许对她来说,收到包裹也不是常有的事儿,送到手之后,补上真挚的祝福:“祝你旅途愉快!”

而忧的事其实也算喜事,也是一件很匪夷所思巧二连三的佳话:到Coldfoot那一天,信用卡额度已满,而每月定期的账单刚出来,还款日开启,意味着我得还上信用卡账单后,我才有新的额度,但是但是但是......还款得连上WiFi才能操作成功,Coldfoot营地的WiFi是付费系统WiFi,支付需要信用卡或者Applepay,仅支持在线支付,陷入死循环之中焦头烂额之时,点好的汉堡,服务员说先用餐,餐费不要担心,即使真刷不出来也没关系。

为了解决信用卡问题,询问Coldfoot餐馆服务员,有没有连上WiFi的可行性办法,最后负责人把我的手机拿过去,乱输一通,WiFi连上了,当时我看到这个负责人想连又不想的尴尬境地,但是我当时的想法是:先订餐后付钱原则,时至今日,我才从负责人无奈的表情里回味出这个WiFi连接是他输入了自己的账号而成的,但是等我弄妥信用卡一事要支付网费时,其它服务员的回复是你连接输入自己的账号就行,但是那个负责人压根没有提他连接成功WiFi是他支付的钱;

另外一件津津乐道的事儿:我在折腾信用卡一事之时,南来北往的卡车司机看到都会打打招呼,或者扯淡一会,有那么几个司机看到我的造型又看到停在餐馆门口的车,司机太多,完全想不出到底是哪位,就是这完全找不着人影的司机,偷偷的把我午餐钱给结了,记得当时我拿着又有额度的信用卡准备迟来的结账时,服务员告知你的餐被一卡车司机结了,至于是谁,他们也不知其人其名,吃完他就走了。

这便是发生在Coldfoot暖心的事儿、发生在阿拉斯加极地暖心的事儿,伴随这一年心路历程:人文关怀,无论是加拿大偏远地区,还是阿拉斯加,无论是夏季,甚至是冬季,只要是极限环境,有人的地方便有人文关怀,在这个环境在这条道,只要是同类出现的问题,一个挥手,便会竭尽所能的提供帮助、提供援助之手,极限环境是恶劣的,但是人心是暖的,这便是极地的人文关怀。

说到Coldfoot人文关怀,还有一事也值得絮叨,在阿拉斯加骑行穿越,我把之前的燃气炉换成了传统的汽油炉,汽油炉的好处便是在极限环境汽油补给跟得上,而燃气炉的燃料出了城想补是补不了的;在Coldfoot的加油站向服务员准备支付汽油的费用,他看了看我手上的瓶子,和餐馆负责人商量了一下,他们都摇摇头,表示不能给我加油,尽管我的汽油瓶是带“易燃易爆”标志的炉瓶,他们给出的理由是道尔顿公路伴随的也是输油管之路,给瓶子加油,违反了石油公司的规定,但是他们推荐了营地里的修车师傅,让修车师傅给我想一个折中的办法;

修车师傅拿出一个燃气气罐说要送给我,除了尴尬的表示谢绝,还得立场坚定的坚持加汽油的决心,没有汽油,道尔顿公路后半程真的只能喝极地风了;在我坚持下,修车师傅让我跟着他去修理车间,不紧不慢的提出车间的油箱,漏斗,灌满油炉瓶和一个可乐瓶(备用),虽然是两三美元的事儿,想去前台找服务员付款,他说这是修车师傅的事儿,跟他没关系,但是他也高兴这事儿总算解决了,没有破坏规定又体现人文关怀,两全其美,皆大欢喜,道尔顿公路不能留下臭名声。

离开餐馆,Coldfoot是怎样一个营地呢,镇的规模都谈不上,但是这里却有邮局,邮局开门时间周一、三、五,下午1点到3点开门,这个邮局的存在估计不仅仅是提供南来北往的人服务的,跟附近的村庄有很大的关系,而附近的村庄除了Wiseman可以陆路到达,周围其它村庄的物资补给都是靠直升机空运,还有一个村庄Bettles的物资补给,夏季靠河水,冬季靠冰上摩托,Prospect Creek成为了运输通道,而停靠点便是河流与道尔顿公路交汇的桥下,再通过道尔顿公路来往于其它地方。



Atigun Pass,美洲最后一座山

Atigun Pass,一个垭口,两个世界,像蜗牛一般慢慢爬行美洲最后一座山,靠的是不骄不躁的耐性,等到达高处不胜寒的垭口,雪茄一点,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没有子民的王者。

冲下Atigun Pass,是另一片天地,是另一个宇宙,原始的丛林被金黄的草地替代,葱葱郁郁的山林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山体,两个山体并排留下硕大的盆地,一直通向看不到尽头的北方;云从山尖滑落,雾从盆地喷洒,激荡山野,环绕半天......

Atigun Pass,像极了一个蛇蝎美人,她是最开始的时候露出最美丽的面容,但是渐渐的露出它的本性,北冰洋的风从丝丝入扣到阵阵刀切,仙雾弥漫到细雨绵绵到风雨如针......



死马,被送去终点

北冰洋的风,没有消停过,下到Atigun Pass之后的第二天开始,上半天大雾弥漫,略带绵绵蜜雨,不伤大雅,但是这钻缝般的雨加上灰蒙蒙的天,正在将心底那点残存的激情消耗殆尽。

倒数第二天,全天雨不歇,从天亮到天黑,一直灰色调,只是从灰白变成了灰暗,有时见不到5米之外,要不是车子打着灯,车来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撞上,北极风加上细如针的雨,一针一针的刺进全身,雨水浇灌本可以防水的鞋,一天下来鞋袜尽湿,下午三点,打着寒战,在路边撑起清晨收的湿帐篷,全部家当都是湿淋淋,睡袋是我最后的堡垒,擦干身子,钻入睡袋,外面的极地世界,继续呼风唤雨......

最后一天,反正是最后35公里冲刺,跟倒数第二天一样的天气,只是没想到的是,最后25公里的道路正在修路,所有进出的车辆要跟着指引车前进,而我也安排的妥妥的,只能把自行车和行李装在指引车的皮卡车厢里。

而在等待指引车来到期间,工程警示员看我一身狼狈问我的情况,看我穿着拖鞋觉得挺好奇,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下鞋湿了,他说等会,就跑去他车里拿出一双水鞋来,我说你留着吧,我今天都到终点了,并且今天还有朋友能汇合上,问题都不大,我只是希望他自己还能继续用着。

嬉笑扯皮之际,我把口袋里的大白兔奶糖送他两颗,说是中国特产,味道很不一样,也算是喜糖,只是喜糖这个梗也不知如何向老外解释,权且让他品味不一样的特色。

回到指引车,司机鲍尔非北极人,是被调到这里的外地人,这么说,有两层意思,一,他自我介绍他来自纽约,喜欢四处游历,是个见多识广的人,见到奇异的人会闯开接待的心态;二,他的面貌给人流露出阳光之气,不同于北极人冷冰冰的面孔,这个可以用积极向上或者保留人间烟火气息来委婉形容......

鲍尔听了我发神经的经历,发出发神经的感叹,他像不少关注我的朋友一样期望我能把经历写成书,把当前的拍摄制作成电影,去分享给更多的人,也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遵循自己的内心,去一如既往的追逐心中的所爱......

被送到死马镇,真没想到,和鲍尔没有分别的离开,因为还是隔天的温暖相见。

如期而至,我前脚到达北冰洋之边,另外两位朋友自驾如约前来,一人带着香槟,一人见证我挥洒庆祝:庆祝穿越美洲大陆到达终点,人模鬼样般的经历了层层地狱,片片天堂......



被抛弃在北冰洋

这是很沉重的篇章,故事的来由:

在费尔班克斯出发前,和王淳商议,A君开车载着王淳(我和王淳在费尔班克斯相遇)到北冰洋边上与我汇合,三人一起从北冰洋回到费尔班克斯。

在我来到Coldfoot之前,A君在阿拉斯加南部的旅行即将进入尾声,他的意想是开车直接绕过费尔班克斯沿着道尔顿公路到达北冰洋,无论怎么样,他都能与我碰头,但是他能不能带上我随缘,这是起初的设想;

在我准备离开Coldfoot之时,王淳把我拉上(微信里)与A君商议,A君开价(500美元),带上王淳到北冰洋与我汇合,从北冰洋返程费尔班克斯,我支付半程费用300美元,妥妥友情价,并且A君帮我带来一瓶香槟。

三人如约在北冰洋之边死马小镇见上,一切相安无事,事情的转折点从棕熊袭击我的自行车行李那一刻开始:

三人在A君的车里呼呼大睡(睡坐椅),A君在车里嘀咕什么(据王淳回忆,A说了句要么分开走吧),我没听清,但是醒来后,我跑出去看着散落一地的行李碎片,我还一阵乐呵,毕竟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我一直是把事故当成故事来经历的心态。

一夜过后,苏醒之后的懵懵懂懂,清楚的听到A君在车里嘀咕:“要不大家分开走吧,反正大家的旅行方式都不一样......”

直到我把所有行李从车上搬出来之后,还是没能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时下流行语:一脸懵逼状。

A君退了王淳260美元,而我未支付,但是我不想受他的香槟想把酒钱给他,他未收,说我走来不容易,但是我从你车里请到车外又要接受你的酒,徒增尴尬不是?

A君开车把我们拉到租车行,便自行消失去了,在死马租一辆二驱不到100美元,但是如果异地换车,光费尔班克斯请卡车把车拉回来的服务费便是2000起,租车费1500。

推着满是行李的单车,离开死马镇到道尔顿公路的出入口,起初,我和王淳开怀大笑一般,我是仰天长啸遇怪事,王淳笑自己总算解脱了,但其实这只是噩梦的起点。

先来说说王淳的噩梦解脱吧,作为倾听者,我只负责阐述,不作任何评价,哪怕是我自己经受这非人的经历,也是淡化的心态讲述;

A君在死马见到我的前后一秒,完全判若两人,我所见的A君笑脸相迎,但是王淳口中的A君俨然是一个恶魔的存在,从费尔班克斯到死马这一路,A君对王淳一路贬损,这不是那不行,A君习惯晚睡晚起,但是他容不得车里有任何的碎音杂音存在,直接把王淳唤出车外,车子反锁,王淳在车外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王淳有个小无人机Mavic air2,路上偶有航拍意想,A君要么说快没油了,要么就说这破地有啥好拍的唯有,难得停下来便命令下来只停10分钟,但是航拍的时候却是另外一副嘴脸,毕竟航拍入境谁都稀罕,关于数据问题,A君要的不是他自己入画的照片和视频,他要整个行程的照片和视频,王淳说给可以,但是发表的时候记得标注他的作品,A君恼怒的直接从电脑拔卡摔卡造成SD卡破损......罄竹难书!

在回到费尔班克斯的一个月时间里,王淳成功的得了抑郁症,一个我在阿拉斯加四个月才慢慢领会到的痛苦症状。

其实在遇到A君以前,我在西雅图遇见一个姑娘控诉他性侵,记得当时我还站在中立的立场,或许是姑娘哪里惹恼了A君?

北冰洋的风呼呼不断、冰冷刺骨,普拉德霍湾的云经年不散,压抑的环境窒息两个北冰洋的过客,并且是两个完全不同状态的噩梦遭遇,我呢,是一步一步下到深渊里,沿途积累的疲惫被极风吹的崩溃,而王淳是突然从文明世界推向悬崖和深渊的状态,等他还没来得及反应,极风冰冷的刺进他的每一寸肌肤,两种崩溃的叠加,在极地交相辉映,只能是越来越糟糕。

搭车两天无果,从满怀希望到彻底绝望,DeadHorse Camp的房间从219美元/晚优惠到159/晚,219加159两晚的住宿已是天价,毕竟在极地,住的是不能再普通的标间,营地负责人斯考特是第二个表现极地人文关怀的人,第一个是鲍尔,在路口搭车时送车的修路工人,他数落了一遍这个人吃人的世界,至少在极风之中送吃的,他体现了作为自然人最基本的人性面貌。

本来打算通过死马邮局把自行车寄走,但是打包的痛苦过程就不详细描述,毕竟骑行翻越千山万水都走过,扛着一个大纸盒子在极风地狱里挪行不过是崩溃到麻木而已。

几经周折,阿拉斯加70度货运公司迎来了可以起飞的好天气,有小飞机飞往费尔班克斯,货运小飞机的好处,自行车直接上飞机,不需要打包,并且自行车行李费50美元,离开北冰洋的时候,差点不能相信这事成了。

后来A君的客人看到我在头条更新的视频,控诉了他和三个姑娘的遭遇,因为一件旅途路上的事情,A君半夜开车把一男三女带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小树林,安静的把车停下,对四个人严肃的说道:“今晚不把这件事情解决了,晚上就别回去了!”男士直接报警,三个姑娘在警察的护送下登机离开费尔班克斯,而警察也只能说会留意A君的动向,毕竟是经济纠纷,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A君在费尔班克斯遇见我,还会对我嘘寒问暖,平日在网上还会问我如果需要帮助尽管找他,我只认为我们曾经所谓的友情已经回不到从前,毕竟有一种推开,不是在草地、不是在房间、不是在娱乐场,而是在生与死的边缘,是在猛兽横行的极地,是悬崖之边,是万丈深渊......



阿拉斯加,有人来此、他未曾来过,有人来此、灵魂却永远深埋于此......

写罢此文,寥寥1万1千字,第一次尝试文字形式不配图

作为文字与视频的不同载体

我希望能有不同的记录与体现

如果看着文字繁琐的朋友可关注如下:

《骑行穿越阿拉斯加》4K视频全记录已更新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

《探索阿拉斯加》系列已在陆续更新中

今日头条ID:朱志文

偶有直播和短视频更新在微信视频号:朱志文zhuadventure

(0)

相关推荐

  • 12小时,阿拉斯加极光列车,感受不一样的极光之旅

    阿拉斯加的夏季很短,只有五月到九月,而冬季是九月到隔年五月,每到冬季所有路线骤減剩下两条线路有在运作,其中一条线路每月开放一天,另外一条就是极光列车Aurora Winter Train了,极光列车2 ...

  • 骑行“拾荒”||记马桥梅木•外沙高村的路上

    圈养在汝城,从每一个计划开始践行,骑过清清河流,跨过秀美山川,然后告诉关心自己的每个人:生活在汝城,奋斗在汝城,唯愿春暖花开,眉眼溢满笑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

  • 骑行穿越游黛眉大峡谷,推车行走黛眉山

    看了三门峡户外高人"高天流云"的<黛眉大峡谷>游记,而且听他讲峡谷内可骑车而行.于是攻略下穿行路线约上好友"那些年"中午12点从洛阳西大门谷水出发, ...

  • 笛子演奏[214]《太原滨河自行车道骑行记》

    歌曲背景:"路在景中,景在路上",这是太原滨河自行车道的真实写照.2021年5月1日太原滨河自行车道通车,作者用镜头全程记录了"漪汾桥至摄乐桥"滨河东路段的骑行 ...

  • 【劲松骑行记】为什么上路?因为我爱世界杯,爱,就要有所行动!

    我的世界杯之旅(三) 文.图|劲松 第一篇:一个人骑单车去看世界杯,已过贝加尔湖,为他加油吧! 第二篇:贝加尔湖的忧郁,像情人分别时的眼神 本月艺文合作,请点击▲ 6月18日,骑行160余公里,跨过叶 ...

  • 河源、紫金骑行记(上)

    文:聂传安 (这是2011年2月初写就的文章,至今已八年余了.当时我家孩子初二,正是我现在所带学生的年纪.想到这帮小子正在放假,于是就想到当年假期时两个大人带几个孩子外出骑行的辛辛苦苦.) 1.准备 ...

  • 周末蜀山骑行记

    ps本来该昨天发的,耽搁了,今天补发 周末蜀山骑行记 已是深秋时节,早晚很是清冷,幸运的是,今日独得一份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碧空如洗,望之令人陶醉与神往. 早晨,一如既往地六点半起床,一如往常地简单早 ...

  • 你敢走吗?穿越西安商洛渭南的一条密道,骑行、自驾景美路险

    秦岭的山,看着这个峪口进,走着走着,就可以从另外一个峪口出.每个峪口景色不一样,这样一个小穿越,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景色. 那一年,我们骑着自行车就进山了,从蓝田九间房进去到灞源.洛源,然后到金堆城, ...

  • 西行摄记:骑行在长安街沿线...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建国门内大街 东长安街上 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下午5点多了,太阳还高高挂在空中. 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等红灯的时候,随手拍了三张. 2020年7月 ...

  • 【广东】王梓橙《五一骑行记》指导老师:贺文娟

    五一骑行记 东华小学 王梓橙 五一这天阳光明媚,我也恰好收到心仪已久的单车,一大早我推醒了爸爸.拉起了妈妈,还叫醒了熟睡的弟弟,弟弟听说去骑车,马上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了起来,我们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向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