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有多爱酒?
唐朝人有多爱酒?
唐人嗜酒,从他们流传至今的诗歌作品中便可窥见一斑:
唐诗现存五万多首,直接提到“酒”字的作品便超过五千首,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强。
在诸多文体中,诗歌最为日常,唐人经常用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酒”字频繁出现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体中,可见它是诗人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不仅如此,诗歌也是一种锤炼精美、高度艺术化的文体。华妙的词章赋予了酒这种饮料独具一格的文艺美。
只要提起酒,我们便能想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超脱潇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宕飘逸,又或是“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的惆怅失落,“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的洞察凄怆……
但读到这些与酒相关的诗句时,我们却难免心生疑惑:
1、为什么他们的酒量这么大?
2、为什么酒可以五颜六色?
3、为什么酒是甜的?
粮言黄酒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唐人饮酒的海量,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里看得最清楚:
汝阳三斗始朝天。
饮如长鲸吸百川。
李白一斗诗百篇。
焦遂五斗方卓然。
除了写左相李适之饮酒如“长鲸吸百川”是夸张比拟外,说起汝阳王、李白、焦遂饮酒,杜甫都是以“斗”计量。
唐人饮酒以“斗”计应该是事实,毕竟杜甫在邀请朋友饮酒的诗中也说“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结合出土器物和文献记载,学者认为唐代的一斗约合6000ml。而成年人一天的饮水量,一般也不过2000ml左右,如此看来,唐人的酒量着实令人吃惊。
不仅如此,唐酒的颜色也与常见的无色透明的白酒相差甚远。
在唐诗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绿色的酒: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李白)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白居易)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李商隐)
也能看到可爱的黄色酒,诗人们还亲切地比之为鹅儿黄: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杜甫)
炉烟凝麝气,酒色注鹅黄。(白居易)
而重要场合出现的品质较高的酒则呈琥珀色: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杜甫)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李贺)
粮言黄酒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而唐人嗜酒的理由,竟然是:酒非常甜。
例如: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韩愈)
米价贱如土,酒味浓于饧。(白居易)
捲箔倚阑云欲雪,拥垆倾榼酒如饴。(贯休)
不是饧便是饴,都是将酒比作糖,甚至比糖还甜。
如果不了解古今酿酒技术差异和当时酒的品类,读到这样的诗句是总不易理解,认为诗人们把饮酒的体验过分美化了。
事实上,唐人的酒与今天流行的蒸馏白酒并非一种。
从唐宋文献中,可以依稀窥得唐代流行的造酒工艺。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蒸米→酴米(主发酵)→投醹(喂饭发酵)→压榨→澄清→煮酒/火迫酒(参考《北山酒经》)
这种酿酒工艺其实更接近现在的黄酒,流程上虽然比蒸馏白酒简单一些,但并不代表操作容易、没有变数。比如:
酒曲中如果混入其他微生物,成品就可能变为绿色;而在酒米发酵的过程中,糖化之后如果没能充分地酒化,酒中的糖分就会变得很高,与之相对的,酒精浓度会非常低。古人之所以把酒比作糖,而且可以大量饮用,其实是因为那时的酒与糖水接近。
造酒工艺经过百千年的发展演变,到今天已是白酒风靡。再要想再体验一回唐诗中甘甜如饴的酒,除非去找客家人的“家酿”。
与唐人喜欢自家酿酒以自饮待客相似,赣南地区的客家人至今还保留着自家酿酒的风俗。而粮言黄酒正是一款完美保留赣南地区传统风味的黄酒。
粮言黄酒 (720ml)
定价:328元 搜韵专属特惠价:168元
点击图片购买品尝
为了把传统的酿酒手艺传承下去,把好酒继续酿起来,粮言黄酒的创始人黄小辉先生特意开设酒厂,并在赣南客家山村中请到三位善酿的老奶奶,以最传统的方式酿酒,并传授年轻一代的客家人酿酒工艺,以期传统的酿酒手艺能够传承。
雷炳娇、付雪梅、陈贵梅
老奶奶们酿酒的过程与《北山酒经》中的记载大略相似,都有一个火炙的过程:
01
蒸饭
02
摊饭
03
发酵
04
压榨
05
火炙酒
由于传统煮制工艺在量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需求,粮言团队经过反复试验,将工艺改进为蒸制后拌曲发酵。与传统的酿造方式相比,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更高效,也更安全、卫生,但甘美如饴的传统风味却一直没有改变。
现代化酒厂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乡土的黄酒风味、保证黄酒品质,粮言黄酒在原料选取上也别具匠心:
1、精选当地特产土冬糯为原材料。这是赣南地区特产的糯米,粒大饱满,富含营养与微量元素,是酿制黄酒的绝佳原料。但土冬糯成长周期较长,一年只熟一季,亩产稻米仅500斤左右,因此格外珍稀。
2、由于水的质量影响着黄酒最终的风味品质。粮言黄酒的水源为38米深岩层自涌矿泉水,不间断自涌而出的矿泉水终年处于25℃,呈弱碱性,富含锶、钙、钾、钠、镁、偏酸硅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赣南地区最好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