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与吴葆乐先生交谊

隔行未必隔

——忆与吴葆乐先生交谊

陈平民

染疾脑中风整十年来,结识了几位新文友,吴葆乐先生是一个。

吴葆乐,歙县昌溪人,1940年出生,1959年由休宁中学高中毕业考取安徽医科大学医疗系,1964年供职于徽州地区人民医院(黄山市人民医院前身),自到退休。休宁中学也是我母校。我年少吴葆乐先生八龄,比他晚八届,称他学兄,本名正言顺,而他却始终称我老师,我很惭愧。论专业职业,吴葆乐学医业医,而我则学文从文。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结识葆乐学兄以来,“隔山”之感始终没有。晚年因兴趣爱好相同而走到一起,这是缘分。

曾几何时,在《黄山日报》读过吴葆乐与张曙光联合署名的《徽州的媳妇——杜近芳》,大有旧闻新知之感。该文所说的杜近芳,是梅兰芳的女弟子,国家特级演员,原名叫陈佰元,杜近芳为其艺名,1953年她与吴葆桢相识,1960年由梅兰芳、林巧稚主婚,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举行婚礼。杜近芳的丈夫吴葆桢(1929—1992),又名联荣,便是吴葆乐之堂兄。吴葆桢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79至198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肿瘤研究,后谢绝要职高薪聘请,毅然回国,是一个为中国妇科科学事业,特别是对妇科肿瘤防治的临床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之人。

我早年与张曙光有过交往,知道他是屯溪人,供职于马鞍山市,喜爱古董文物收藏,不时写点文章。“吴葆乐”为何人?他也有研究地方文史的兴致?他也许家藏不少古董和文物资料?这是我长时间萦回在脑海中的疑问。

想向张曙光打听吴葆乐,惜他已作古。后听说“吴葆乐”是市医院的一个外科医生,谁告诉我的,记不得了。令我惊讶的是:身为外科医生,也嗜好并痴情于文史,这似乎不多见!2012年9月初,我在《徽州社会科学》第8期“徽学春秋”栏下,读到吴葆乐先生撰写的《昌溪村忠烈庙与吴仕昭》一文,这是我读到的他一人署名的第一篇文章,感觉文章所引史料翔实,文从史出,持论有据,条理清晰,非一般作者所能为。

吴葆乐的桑梓歙南昌溪。昌溪,原名沧溪,别名双溪,是徽州数得着的古村落。这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底蕴,极称深厚。左台吴氏为新安名族,一世祖为唐文学家吴少微。吴少微八世孙吴光(名晃)于唐咸通元年(860)由休宁凤湖迁歙县西溪南,为西溪南吴氏始祖。宋淳熙年间,吴光九世孙吴一之又由西溪南迁歙南昌溪太湖坵开族,为昌溪吴氏始祖。早明之前,昌溪吴氏名公钜卿辈出,硕儒名贾代不乏人。明洪武间吴仕昭因冤狱而屈死官场之后,吴氏子姓价值观骤然改变,他们极少问鼎仕途,正像吴葆乐先生所云:“自此,昌溪吴氏走耕读传家,经商致富之路。”

左台吴氏缘于少微公曾官左台御史。千百年来,该族所出名流如秋空繁星,葆乐先生为左台吴氏第45世,他的不少直系亲眷不是从文就是从理,大多供职于京城,以专家学者为多;其女儿便在省内一所学院担任领导,儿子为上海一著名医院的专家型领导。

记得2013年6月的一天,吴葆乐来我居所,自报家门,一番交谈,一见如故。晚清名臣王茂荫老家在歙南杞梓里,他是我长时期研究的对象。在与吴葆乐交谈中,我知道他是王茂荫后人的远房亲戚。嗣后,他向我提供了多件关于王茂荫家世生平的资料。

王茂荫的五世孙王自力先生曾向我出示过两件关于先高祖王茂荫经手的金融字据,一件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出借银两的借据,一份是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存放实银的收据。前一份字据,我很顺利地作了考证。考证第二份字据时,我遇到了困难,“立票人吴珥彤”,我猜测是徽籍在京的富商大贾,但具体是谁人,则难下结论。

人世间,有些事还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当我为考证王茂荫这三百两实银当年究竟存于何处、立票人吴珥彤为何许人这一问题陷入惘然之际,一天,吴葆乐先生特来持赠《歙南昌溪太湖德裕堂吴氏家谱》。言谈间,我得知他先世与王氏家族有数代姻亲关系,他与王茂荫玄孙王自燮、王自力系远房亲戚。乾隆以降,他祖上多代在北京开茶庄,后又经营百货和房地产等,生意做得比较大。我谈起王茂荫这笔存银,他说,当年经办王茂荫这笔存银的吴珥彤,正是他高祖父,俚称“太爷”。从他所赠家谱中进一步考得:吴珥彤,行名亦炜,号小渔,昌溪太湖吴氏第26世,生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小王茂荫18岁。吴亦炜高祖吴永评于乾隆间进京经营茶业,为昌溪太湖吴氏游贾京师之先躯之一。吴永评与堂兄吴永煇在京城设茶庄多家,其中以“吴记永和”茶庄最为出名,经济实力雄厚。王茂荫三百两银子,正是存于这家茶庄生息。吴珥彤卒于同治九年(1870),当时王茂荫已作古五年。吴珥彤生有六子,除次子叶塾早殇外,其余五子俱营商,其中长子世昌,字炽甫,积“炽甫老大”,他在清末民国间将吴氏家族商业推向鼎盛。吴葆乐先生说,王茂荫把三百两纹银存于“吴记永和”茶庄。吴葆乐学兄帮助我解决了有关王茂荫生平考证中的一大悬疑,我自然非常感激。

黄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民革主委王自燮,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他少年时曾居住在昌溪外祖父家,其外祖父吴世型为吴珥彤第四子。吴葆乐上人因得以收藏王自燮少年求学时期一些星散资料,他将这些资料见示于我,我写了《抗战时期一位徽州初一学生的作文》,与葆乐学兄共同署名发表。他还向我出示过许承尧曾收藏的“唐二娘子家书”以及“大唐等慈寺碑拓片”等珍贵资料,撰写了有关文发表于《收藏快报》。

葆乐学兄炽热心肠,助人为乐。在他身上能体会到大医精诚。他知道我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经常过问我的身体状况,有时把血压计、听诊器也带来为我检测。我有痛风毛病,复犯时疼痛难忍,他知道后总是特意赶来,叮嘱如何服药,如何避免复犯。去年四月底五月初,我因冠心病住院,他多次看望,医生为我做心脏造影,他坚持等我做好才离去。一次,他去上海儿子处,我请他到上海图书馆为我查找有关史料,他满口答应,毫无折扣地做了。

葆乐学兄虚怀若谷,不以为是。这些年来,他来我居所,不是带来有关徽学研究的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让我监赏,就是将自己的撰稿提纲和文章初稿带来请我帮助修改。我不止一次地说:你某篇文章发表了,我已注意到,很好,你继续写下去。他总是说:“我没得名堂的,我不会写。写是闹着玩的。”我总是鼓励他:“我是吃这个饭的,写点小文章,不是稀奇事。你学医业医,研究文史不是你的专业,退休后还有志于文史研究,能坚持笔耕不辍,很不容易了。你值得我学习。”的确,他真的不容易。

前不久,他发来视频,后又亲自登门,告诉我其儿女决定将他退休前后所发表的数十篇关于徽州文史的文章结集汇刻,嘱我为之“写几句话”。我体会是写个序言。尽管手头亟待处理的文事多,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毫不犹豫地答应,不是以为自己有什么能耐,而是有感于葆乐学兄的尊祖敬宗与慎终追远,有感于业医出身退于林下却醉心文史,有感于其子女汇编乃父文集以尽孝道于万一。

【作者附记】

吴葆乐学兄,歙南昌溪人,唐左台御史吴少微苗裔,出于徽商世家,工理从医几十年,精于外科。他虽工于医,却酷好地方文史,行医之余,写了不少关乎徽州文史的文章。退休以后,更是醉心。我们认识后,他受我“怂恿”“唆使”,写得更勤,几于不可收。四年前,他自己盘点,已发表的地方文史类文章竟有数十篇,十数万言。在某大学担任领导职务的爱女决定将父亲的作品结集汇刻,激励后人。葆乐学兄让我“写几句话”,一并汇刻。学兄所嘱,不能推辞,2018年3月3日(元宵节次日),我写了以上文字,权以为序。时间过得快,不觉又三年多了……三年多来,他有事无事,经常来看望我。近期我因腰椎住院,他得知消息迟了,还怪我早不告诉他。

忽然有所悟,一生结交天南地北友人不知凡几,海誓山盟者多。而上了年纪,遭厄运或患难时,真正能称知己的,会感觉得真真切切,不论年龄大小,也不论红颜蓝颜……有副对联说得好:是亲无情切莫交,非亲有义须当敬。

——陈平民写于新中国诞生72周年前一日

【作者简介】陈平民(1948—),男,安徽休宁县人,徽州文化研究资深学者。曾任黄山日报总编辑、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坚持研究王茂荫40余年,公开出版专著三部,百余万字。通讯地址:屯溪社屋前路3号徽州公馆4—6—102室。联系方式:13705594511。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李云娥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刘长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