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混动汽车是燃油车的挣扎,还是纯电车的跟随,比亚迪都将受益
今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21.1%,前9个月的渗透率为12.6%,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这其中,插电混动车型占了一大部分,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意味着今年就是混动汽车元年。
以比亚迪为领头的混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用户反馈良好,以至于同级别的燃油车不香了,很多人第一选择已经变成了混动汽车。
实际上,混动汽车早已推出,其他车企也在卖,为何单单比亚迪的混动汽车火了,还到了一车难求的程度。这是因为比亚迪读懂了方向,卡对了时间。
新能源汽车的大方向是电动汽车,不管是纯电动还是氢燃料电池,电能将替代石油,电机电控将替代发动机等机械部件。
2001年,国务院启动了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2012年国家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一个规划,到2020年规划结束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50万辆,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2021年,国家又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二个规划,明确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2035年成为市场主流的发展目标。
是否是国家认定的新能源汽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车牌,能挂绿牌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鼓励的发展车型。目前达到续航里程的插电混动汽车能挂绿牌,就是被认可的新能源汽车。至于后续政策会不会变化,还是未知数。可以确定的是,在规划发展目标中,混动车型始终会占有新能源汽车一定的比重。
为何两田混动没有火起来,因为忽视了政策,或者一意孤行,不愿意向政策低头。
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汽车厂,由于发展混动时间比较早,以当时的环境,没有将节能减排放在首位,而是为了利用电机的大扭矩和低延时特性,提升加速体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他们却忽略了政策对环保的要求,当比亚迪等一些企业将环保放在首位开发混动技术的时候,两田还在延续既有的技术路线,对混动技术的变革显得异常迟钝。
其实,如果国外车企能够关注并正确预判政策,紧跟政策步伐,早早地加大混动车型的电池容量,增设外部充电接口,以符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那么混动汽车格局可能不是现在比亚迪独领风骚的形势。
国内车企的优势是更了解政策要求和本土消费者需求,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表现得尤为突出。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得企业,比亚迪的方向对了,又卡准了时机。比亚迪非常早就开始布局混动技术,在2008年就推出了F3DM第一代混动汽车,目前的DMI超级混动已经是第四代产品。对政策的预判和坚定的技术路线,使得比亚迪混动汽车在2021年一跃而起。
比亚迪10月燃油车占比跌破10%,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停售纯燃油汽车的企业。后续将视电池技术的突破,调整混动车型的占比。可以说,比亚迪既有燃油车积累,又有自己的三电技术,左右逢源,是国内车企独一无二的存在。
目前,汽车内燃机技术已经到了尽头,新的电池技术又迟迟没突破,人工智能技术也遭遇停滞,汽车技术青黄不接,但汽车行业的升级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没有办法回头。
市场不能等,政策也不能等待纯电动汽车的成熟,这样,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发展油电混合汽车成为一段时间的必然。
混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到底是燃油车的挣扎,还是电动汽车的跟随,目前来看,传统车企还没有准备好大力发展混动汽车,更没有准备好向电动汽车升级。比亚迪一马当先,跟随的企业需要1至3年时间才能达到比亚迪现在的水平,但混动车型可能是传统车企能够推出的最现实的过渡车型,对当前的传统燃油车产业生态的冲击也最小。说发展混动汽车是燃油车企的主动出击也不为过。
混合动力汽车的因为有两套动力系统,结构复杂,协调困难,纯电动汽车企业大多数来自行业外,比如华为、小米、恒大、富士康等,还有一部分是造车新势力,比如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哪吒、零跑等。这些进入者没有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积累,想要推出纯正的混合动力系统非常困难,所以他们有可能选择退一步的方案,采用全增程式混动系统,但这种方案不能在汽车高速行驶时合并发动机动力,体验不如真正的混动系统。
纯燃油汽车不行,环保不达标,纯电汽车也不行,续航里程少,那就来混合的。混动汽车是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发展的中间过渡车型,在等待纯电技术突破的时间里,纯电动汽车可能被动应战,也可能暂时蛰伏。
混动汽车在客观上抢了纯燃油汽车的市场,同时也延缓了纯电汽车的发展步伐。
不管愿意不愿意,混动汽车的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