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记住的不多

游向深海 不必回头

1.

今年的第三次台风,雨水哗啦从昨夜就开始。与台风直面相对的经历,是几年前在浙江,执意撑伞出门,在艰难走了几步之后无法继续,只好放弃。结果吹折了一把伞。

仍无比清晰地回忆起那些被催折或连根拔起的树木,但这些不是记忆的重点。想起的是台风过后,人们谈论的那个掉进河水中的姑娘。那里很多都与水有关,死亡也是。夏季夜晚,近郊的河道旁总是坐满了垂钓的人,那时还很耐心数着两岸的鱼竿,记得有上百个。但每次,父亲也会重复这条河流中淹死的人。异乡人的死是那些大人经常谈论的话题,惋惜一番日子照常过。

窗外的风不是很大,雨也停了,依然惦念着那个不知姓名不识容貌不在人世的姑娘。对于死亡和苦难,总是不知道以什么态度面对。说到底,每种死亡和遭受,都只不过是少数人的悲伤。

2.

结束了在广州短暂两个月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到一些事情就会觉得时间流逝还挺快的,好像没来多久,但租住的房间已经空荡荡了。以前总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拼命买房子,现在想想在租住的房子内,个人存在的痕迹总是很容易被抹除,没了安全感。

昨天有个小孩一边喊着一个人的名字一边狂敲门,打开门后得知他找同学,大概是以前住在这里的。我没有注意看小孩有没有失落,只听到他的母亲一遍遍说着同学搬走了。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告别,有些事真得长大了才明白。

3.

生活总需要一些仪式感,也以自己的仪式告别这座城市。长了一点的头发又剪短了,专门去书店将看了一半的书看完,编辑一条条信息对前辈们表示感谢……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到这里,好在也算是得到些许认可。见到比以前更丰富的人与事,有过焦虑也有嬉闹取笑的瞬间,越来越懂得将经历内化为收获的重要性,但却依然混沌。

和L聊及各自的状况,L问这段时间的经历有没有让我感觉到自己明显的变化。我回答不上来,但我知道一定是有变化的,思维上、心理上。L回去了,她说其实是在逃避,记得那次我们各怀心思爬山的夜晚,我对她说“逃避无耻但有用”,现在我也这么认为。

总会有某些时刻,对事物失去兴趣,没了内在的动力,此前有一段时间我也在疯狂逃避。如果已经到了自己要崩的临界点,逃避一下再面对,反倒更有勇气。人人强调不要做懦夫,人人强调要快乐,于是大部分人勉强支撑,强颜欢笑。没必要非要做强者,可以不快乐,我一直觉得人生的底色是荒凉的。

4.

昨天YN问要离开了有什么感觉,好像毫无波澜,既不后悔什么也不惦记什么。闷热是对广州的第一印象,由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习惯,天气反倒成为最次要的事情。刻在我脑子里的,大概是天空流动变幻的云层。

看过很多地方的云,最中意这里的。刚来不久,和Z老师坐报社的车去某活动现场,车上还有另一家报社老师,一路上他滔滔不绝,我盯着天空流动的云,在心中连连惊叹。肆意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千变万化,堆积如山,满足了我对云朵的所有想象。后来有一次采访不顺畅,傍晚踏上归途,抬头看见湛蓝的天空零散几朵白云,瞬间心情舒畅。“在感到压力、悲伤、抑郁、嫉妒、仇恨的时候,看云是个好的建议”,想起这句诗。

以后看到白云朵朵,大概会想起这片天空。

5.

虽然生活全靠浪,但对城市经济呈现出相似的繁荣景象并没有多大欲望,但也没有更多的闲情去探索自己更感兴趣的地方。感触很深的是恩宁街,道路旁都是骑楼建筑,在一幢幢房子中间总是出现几条名字好听的小巷子,路上人不多,可以骑着单车慢慢转悠。而据这条街不远处就是繁闹的上下九步行街,我一度为这种强烈的对比着迷。

一个方向通往幽静,另一个方向则是嘈杂的人群,这种矛盾性是大城市共有的吧。喧闹对立安静,富奢对立穷俭。城市的包容性很强,任何矛盾对立的双方都能容纳进去,并和谐共存。就像这里的很多城中村,相隔不远就是高楼大厦,街边小摊和高档酒店丝毫不违和。

大概这种强大的包容性令我感到心安,可以毫无顾忌坐在街头拿出本子胡乱写点什么,完全不必在意过往行人投来的目光。没有人在意你,没有人注意你,你可以随心所欲,四处晃荡。

“你适合边走边写。”Z姑娘的话突然冒出来了。对这样的评语我依然没有答案,最近疯狂想有什么是心甘情愿去做的事,一片空白。

6.

很喜欢广州的图书馆,外形喜欢,里面的布局以及众多的读书人也让我觉得喜欢。但依然阻止不了借来的书被搁置,到期原封不动归还的命运。于是,经过无数次再也没有进去过。

后来选择去书店,虽然也没有读过几本书。待在北京路的联合书店二楼,总觉得和楼下道路熙熙囔囔的人群之间有了一个屏障。渐渐发现自己痴迷于热闹中安静的感觉,大概这就是总在陌生人群中晃荡,却宁愿像个影子般存在的原因。

后来求近,就常去体育东路的1200bookshop,24小时不打烊书店。特色的书店俨然成了旅游点,每次都会有一些人进去不是看书,而是看墙上贴满的留言,并寻找合适的角度拍照。没有尝试过整夜待在书店,也没有参与其中任何活动。不得不感叹,有这样的书店还是不错的,不花钱就能实现阅读。

想起几年前J描述过他构想中的书店模样,不知道他如今有没有开上那么一间书店。

由于吃饭靠本能驱动,广州本土饮食清淡不太适应,但还是很中意艇仔粥,好好味。

END

图/来自ON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