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专坑闺女,姐妹反目成仇,这部民国版《都挺好》真经典

刚刚看到年终读书盘点,2019年读书45本。

和很多朋友相比,这个数量不值一提。

在这些书中,让我重读最多,最费心思的就是《半生缘》。

从《普汉先生》读到《十八春》,再到《半生缘》,我见识到了经典小说要经历一次千锤百炼的旅程。

张爱玲从《普汉先生》得到创作灵感,还拿走那句经典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darling , we can't go back),创作出《十八春》。

十八春代表十八年,正是世钧与曼桢相识相爱到告别的岁月。

对曼桢世钧来说,十八年,就是一生一世。

后来,张爱玲重新修改,十八年变为14年,14谐音一世。

这个细节的改动,让那句“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更加苍凉,有一种再回头已百年身的怅惘和宿命感。

《半生缘》展示张爱玲对细节有天才的掌控力。

曼桢世钧第一次见面,张爱玲就写得才华横溢。

大年初四,午饭时光。

世钧叔惠常去的馆子放假关门,两人无奈,去了一家小餐馆。

他们见到了同事曼桢。

叔惠吐槽餐馆,这地方不行,太脏了。

乍一看,这场戏像古天乐的脸平平无奇。

其实是生花妙笔。

其一,叔惠世钧常去的馆子干净,干净意味着高档 ,消费高。

其二,曼桢显然是餐馆的熟客,她来小脏馆吃饭,图的是性价比。

小脏馆的背后,有曼桢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的工资是用来养家的。

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世钧叔惠没有养家的压力,他们可以当月光族。

一顿饭就把三人家境的不同烘托出来了。

这就是张爱玲的厉害。

许鞍华拍摄同名电影,读懂了作品的深意,片中的时间和地点都尽量还原原著。

大年初四,阴冷天。

灯光灰暗的小脏馆。

画面不好看,但有艺术价值,因为它始终在强调原生家庭给曼桢带来的困境。

这个困境将会摧毁她与世钧的爱情。

两人初次见面就为悲剧埋下不祥之音,张爱玲的冷酷不动声色。

曼桢世钧本不是同一阶层的人,她们在小脏馆见面是一场逼不得已的意外。

当然,也有人说曼桢和世钧没有在一起,是因为遭到曼璐和祝鸿才陷害。

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

但如果没有这场灾难,曼桢世钧依旧跨不过原生家庭带来的困境。

关于曼璐的存在,世钧给出的意见是,“我就根本否认你有这个姊姊”。

曼桢当然不同意。

两人的态度是两个原生家庭的碰撞。

曼桢家,穷苦小市民,全家需要她绷紧发条去养活,恋爱像是她对将来的提前消费,不能在当下兑换成婚姻。

所以,世钧说要结婚,曼桢说需要再等两年。

因为养家的责任,曼桢推不掉。

世钧家,有钱要面子,他爹当年泡曼璐而不得,不会同意长相与曼璐高度相似的曼桢入家门。

偏偏世钧是个性情懦弱的大好人,一边是曼桢,一边是生病的老父亲,他没有勇气和家人撕破脸,也没有经济实力与曼桢成家(世钧不懂得与领导打好关系)。

这是世钧的困境。

原生家庭的困境不能解决,没有祝鸿才那档子事儿,世钧与曼桢依旧无法走在一起。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曼璐为何黑化,拉妹妹下水?

这种桥段看起来太狗血了,以至于某文案这样概括《半生缘》:

姐姐为培养妹妹成才不惜沦为舞女赚钱,却亲手将妹妹送到了自己丈夫床上,囚禁家中。

如果你仔细阅读《半生缘》,就会发现张爱玲给出了让人信服的答案:

曼璐的黑化,是原生家庭造成的灾难。

众所周知,曼璐拉曼桢下水,祝鸿才霸王硬上弓。相亲相爱姐妹花反目成仇。

这不是道德的沦丧,也并非人性的泯灭,罪魁祸首是两姐妹的母亲——顾太太。

顾太太用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人生智慧,让曼璐头脑犯浑。

大家都知道,曼璐嫁给祝鸿才后,婚姻关系非常紧张。

曼璐不开心就回娘家,对着顾太太诉苦。

面对女儿的不幸,顾太太开启人生导师模式。

她认为夫妻生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是曼璐不会生男娃。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这要是从前就好办了,太太做主给老爷弄个人,借别人的肚子养个孩子。这话我知道你又听不进。

曼璐的评价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这个想法很危险,因为她想到了曼桢。

事实上,当时的曼桢曼璐相爱相亲,打死我也不会相信,曼璐真敢拉妹妹下水。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告诉我们,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让姐妹感情发生变化的催化剂,还是顾太太。

她找到让曼璐黑化的杀手锏——张豫瑾。

论辈分,顾太太是张豫瑾的表舅妈,论情分,张豫瑾差点成为顾太太的亲女婿。

然而,天不遂人愿,曼桢14岁那年丧父,作为顾家的大闺女,曼璐要承担养家的重任。

上面有亲妈外婆,下面有两个妹妹,三个弟弟,一大家子全靠曼璐养活。

这就需要她找到高薪工作——交际花。

这份工作让曼璐有很强的自卑感,最终她选择与张豫瑾分手。

虽然分手了,爱情还在。张豫瑾依旧是她生命中的暖。

可怕的是,这份暖被顾太太扑灭了。

张豫瑾年过三十依旧未婚,顾太太希望曼桢嫁给他。

这个决定,是顾太太精打细算的结果。

追求曼桢的世钧,天天穿得像农民工似的,工作不光鲜,丝毫没有展现富二代的一面,不是她心中的乘龙快婿。

张豫瑾虽然在乡下,却是医院院长,年轻有为。

顾太太的经济算盘打得响亮,既解决了曼桢的婚姻大事,也为全家找到了靠山。

“她嫁给豫瑾多好哇,你想!那她也用不着这么累了,老太太一直想回家乡去的,老太太也称心了。我们两家并一家,好在本来老亲,也不能说我们是靠上去。”

顾太太对曼璐分享了这桩一举两得的计划,希望得到她的支持。

然而,这个决定却把曼璐推向黑化的边缘。

“她母亲以为她一定也赞成的。其实她是又惊又气。最气的就是她母亲那种口吻,就好像是长辈与长辈之间,在那里讨论下一代的婚事。好像她完全是个局外人,这桩事情完全与她无关,她已经没有妒忌的权利了。”

身而为人,她有妒忌的权利。

我在《坑女狂魔顾太太》一文中曾分析过曼璐的不满,

含辛茹苦供妹妹弟弟读书,让曼桢成为自食其力的小白领。牺牲自己,陶冶情操,曼璐好歹有个孝顺女儿好姐姐的美名。

可是,你让曼桢动我最爱的人,还让我去撮合,是不是太过分了。

这种不满严重摧毁了曼桢曼璐的姐妹情。

曼桢背锅而不自知,就在张豫瑾结婚的前一晚,曼桢被曼璐设计,被祝鸿才玷污。

张爱玲在写这段戏的时候,有一处神来之笔。

顾太太觉得曼桢的衣服太素,参加张豫瑾的婚礼不合适,让曼桢借曼璐的衣紫色绒旗袍。

你身上这件太素了。这样吧,你问姊姊借件衣裳穿,上次我看见她穿的那件紫的丝绒的就挺合适。

这应该是对曼璐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了。

紫色丝绒旗袍,那可是曼璐生命中最美的象征啊。

它代表着未成年的曼璐与张豫瑾两情相悦的时光。张豫瑾喜欢曼璐穿着紫旗袍的样子,在情书中称呼她“紫衣的姊姊”。

哎,有顾太太这样昏聩无知的母亲,曼璐很难不变态。

年初爆款《都挺好》讲述原生家庭的可怕,可喜的是,苏明玉能熬过原生家庭的精神虐待。

然而,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苏明玉那样坚强,原生家庭能成为他们一生都无法逃脱的梦魇。

这也是《半生缘》的意义,世钧与曼桢的故事能讲完,原生家庭造成的悲剧依旧在上演。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能从曼桢世钧的故事中找到共鸣。

生命是一袭爬满蚤子的旗袍,也是一碗有头发的水,为了活命,你我不得不喝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