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爱越来越少了?醍醐灌顶!
作者:水木然
1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真爱太少了?
真爱只发生在两个成熟又独立的个体之间,而在芸芸众生之中99%的人都是不成熟的巨婴,真正成熟又独立的人占比只有1%。那么两个1%的人相遇的几率则是万分之一,这就是为什么真爱如此稀缺的原因。
巨婴的最大心理特征就是他们内心是残缺的,因为残缺所以很容易对别人产生依赖,而他们又很容易把这种依赖当成是“爱”,
世上大多数的爱情都是两个残缺个体的摩擦与碰撞,然后产生的爱恨情仇,他们张嘴闭嘴都是“爱”,卿卿我我都是“情”,其实只不过是巨婴之间的相生相杀,最后必定是一场悲剧。
这种悲情的关系不仅在男女中,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一切关系中,比如友情,亲子,职场等等,把“依赖”当成“爱”是人们最大的执念,人们为了这种执念至死不渝。
2
当一个人无法独立,就会本能的依赖和寻找别人。当遇到了自己可以依赖的那个人,我们认为自己的幸福有归属了,这就是典型的外求。
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外求主义者,他们往往没办法给自己安全感、存在感、幸福感,所以严重依赖外界和别人,需要通过别人给自己带来这些感觉。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为你而生的,如果对方一直在付出和照顾,总有一天会感到心累,他可以照顾你三天五天/三年两年,但是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
只要你自己不圆满,就永远对他人有需求,只要我们还有需求,就容易被人凌驾于自己之上。
世界上所有好的关系,只发生在成熟的个体之间,爱情,友情,亲情,合作都是如此。
什么是独立的个体?也就是实现了三个独立:财富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独立。
一个人在变的独立之前,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让自己走向独立。否则是没有资格跟他人构建关系的。当双方有一方不独立,就需要另一方去担待,这是依赖型的关系,被依赖的一方一旦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放弃照顾的时候,另一方就惨了。
当双方都不独立,那就是互相伤害。多少夫妻耗尽一生的精力给对方打差评?而且还咬牙坚持遭受对方的身心折磨。
很多人受伤之后满大街的哭喊,却始终不明白一个道理,人在不独立之前,建立的一切关系都是错的,每个人都将为自己的不独立而买单。
3
“求人不如求己”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只有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才是自己的贵人,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的时候,他就清醒了,算活明白了。
拥有独立精神的人,在各方面都比较容易高速成长。这种独立并不是“得不到、被孤立后的不得已”。而是“顶天立地依靠自己,丝毫不影响跟别人做朋友;
别人给的不指望,给了是惊喜。独立是垂直扎根于地面,先垂直才有拓展。因为不论你依赖的人跟你是什么关系(依赖的或者是别的什么),只要是依赖,你就会不停的需要它的回应和喂养,否则就产生恐慌。
依赖什么,一定要保持一个警醒,因为依赖越多,关系越快变味。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一个人越独立就越具备合作的基础,也越能经营好各种社会关系。
世界就是那么有意思:当一个人实现了自我圆满,完全可以独立发展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帮他,相反,当一个人总是在外求,遇事就祈求别人和外界帮自己,所有的人都会避开他、远离他。因为人们都喜欢锦上添花,都不喜欢去雪中送炭。
未来的世界将越来越残酷,无论恋爱还是婚姻,最佳的另一半,是你人生战场上的盟友。两个人既能保持独立又能结盟,才是最好的关系。而不是找到一个人,满足你的懒惰和巨婴。
在动物世界里,弱小的动物一向都是成群结队,比如鸡鸭鹅牛羊马,他们需要团结起来才能保护自己。而强大的动物从来都是独来独往,比如虎豹豺狼和狮子。
放眼四望,如今那些强大的人都成了完整而独立的个体。这早已不是那个谁可以为谁去死,或者谁需要谁为自己去死的时代了。
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包括人格的独立和经济的独立,才有资格谈爱情/亲情/友情。
4
《道德经》里有句话: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邻居吵架了,其实这句话说的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境界:即便两个人近到咫尺,却也不会互相影响和干涉,彼此独立,和而不同。这句话描绘的其实是非常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
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就是最好的状态,时刻清楚别人的界限在哪里,并给自己划出一道界限,这样才能跟活出自我。
传统的社会是“同而不和”,每个人都是在同样的模子里成长的,三观也都是被别人塑造的,大家互相拉帮结派、算计排挤、攻击谩骂,彼此看不惯,等等。
未来的社会是“和而不同”,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会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没有人再有闲心说别人闲话,也没有人再会在乎别人眼光,谁也没有权利把自己三观强加于人,这叫多元化共存。
这就是文明的进步,大家不必再互相强加,互相干涉,互相纠缠,甚至恶语相向。让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尘梦里,谁也不欠谁的。
让我们熟视无睹的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