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到老,这句话到底靠不靠谱

三岁看到老,这句话到底靠不靠谱
by罗小宸
“3岁看老”,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说法,是说孩子的性格脾气,素质水平,在三岁的时候已经看出了端倪,能够大概的知道孩子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家长将这一句话定位评判一个孩子的金句,那么“3岁看老”,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1-
前几天有个家长给我留言,他说的情况非常普遍,第一件小事是孩子和家长去商场去玩,在商场玩的时候,孩子非要玩投篮球的游戏,于是在投了几块钱后,一个篮球也没有投进,回到家后大发脾气,哭,抱怨。于是,这位家长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安抚教育,说,我们家宝贝很厉害,只是那篮球坏掉了,不好投,不怨我们家宝贝。
家长在叙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发现了吗?其实是在扭曲一个事实,投篮游戏本来就是一个运气加技巧的游戏,在家长这里变成了机器坏掉这样一种说辞,其实这段教育的潜台词就是这样的:孩子,你看到的都是假的,不用相信,所以,你不应该苦恼。
否定孩子看到的事实,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最大的危害就是让孩子极度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继而待之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有错,我没有错,我是厉害的。 
再比如,孩子在一些学习具体技能的时候,比如学习围棋,学习跳舞,在每项技能的开始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开始热情很高,过一段时间,他就可能发现自己在一些地方学习的比较慢,这时候,孩子就可能想放弃,在很多生活的经历中,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你看吧,投篮投不进,学习舞蹈和围棋过一段时间可能放弃,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继续坚持学习或者训练的时候,没有培养孩子一种进步性成长的思维。
所谓的进步性成长思维,就是让孩子意识到一些困难是暂时的,更加注重的是孩子的努力程度。比如说,我可能暂时夹不住, 我可能暂时练习不好这个动作,我可能暂时比不过那些厉害的同学,让孩子明确这些困难时可以凭借努力克服的,让孩子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努力上克服困难。
你看,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暂时不行,这句话多么重要。
-2-
朋友的孩子5岁非常活泼,每次在街上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很有礼貌的向我问好,眼睛里总是闪烁着让人很舒服,看起来很认真的感觉,心里很是感慨,一看就知道家长付出多少的心血才让孩子看起来如此的舒服。有一天,去朋友家做客,小家伙在客厅里搭积木,玩得不亦乐乎,就在这时候,他遇到一个对他来说较为困难的事情,把一个小三角形放到一个小小的圆柱体上,他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我再观察他的时候,我想过去帮忙,被他爸爸挡住了,说,让他自己想想办法。然后我就看他如何完成这个动作。孩子没有表现出来的我想象中的急躁,发脾气,只听他自己给自己说话,恩,可能换个方法会更好,于是他又换了一个小点的积木继续尝试,他又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最终,在他的不断尝试下,终于完成这个任务,然后喊我们大家参观他的作品。“换个更好的方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两句话有这么大的作用,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更好的体验。
我忽然想到了我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说的话,“爸爸,我感觉这个很难,我做不了”;“我的写话不行”,这种自我否定放弃的固定思维模式对孩子的成长比起朋友家的孩子是要差几条街啊。

所以,让孩子有积极意义自我暗示的对话也是孩子成长中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

-3-
你是一个聪明的小孩,你是一个努力的小孩哪个赞扬会更好?

大家在表扬孩子的时候,通常大家喜欢说,你真聪明!然后孩子像得到一个大蜜糖似得,笑的咧开嘴。有实验数据表明,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愿意在自己舒适的区域里待着,比如做一些自己完全胜任的事情,例如写一段很好的写话,画一个自己最擅长的画,讲一个自己最擅长的故事,等等这些。

但经常被夸赞努力的孩子,往往会更愿意做一些有困难的问题,喜欢挑战一些不太好容易完成的事情。这样从长远成长看来,孩子如果具备挑战困难的心态会不会在将来的学习中会发现更大的乐趣?

回到原题,“3岁看到老”,这句话到底靠不靠谱?
如果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家长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进步成长型的思维,让孩子的成长有更大的弹性和张力,更具备积极的进步思维,那孩子的成长不是3岁一眼就看到老的,所以,这句话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具备了一项更好的思维方式,是否能让自己更积极去参加实践,得到成长中的经验。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