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成员共情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模型——基于扎根理论

共情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但效用如何值得探讨,尤其再团队中。本文的作者者采用了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了团体咨询成员共情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让我们跟随作者一探究竟。

作者: 邵 瑾   樊富珉

来源:《心理科学》2021年第4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咨询成员共情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运用扎根理论对 11 名团体咨询成员的访谈资料分析,共形成10个轴心编码。根据编码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1.团体成员共情包括共情理解、共情表达和共情感知;2.团体成员共情理 解的影响因素为相似性;共情感知的影响因素为相似性和共情表达;3.团体成员共情通过促进成员关系、认知领悟和情感支持提 升团体效果。据此构建了团体成员共情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模型。

关键词

团体咨询 共情 团体成员

引言

团体成员是影响团体咨询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Burlingame et al., 2013),其中成员彼此理解、共情 的能力是一个重要变量(Burlingame et al., 2004),是 团体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是重要的疗愈媒介(Yalom  & Leszce, 2010)。团体的力量不仅在于被理解,还 能去理解别人(Shapiro, 1991)。学习如何共情地对 待他人,能够提升成员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胜任力 (Abernethy et al., 2014)。

但纵观以往研究,对团体成员共情的论述仅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明确的定义和理论基础,相关 实证研究甚少,亟待系统、深入的研究。具体而言, 首先团体成员共情的概念仍待明确。目前比较公认 的是共情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Coutinho et al.,  2014),但这指的是内在的心理过程。在心理咨询 领域中,共情不仅是内部的过程,共情若要产生作 用,需要表达出来或者以某种方式让对方感觉到 (Barrett-Lennard, 1993),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 (Main et al., 2017)。以往的共情概念更聚焦于咨 询师对来访者的共情。而在团体咨询中,共情有更 丰富的内涵(Abernethy et al., 2014),团体成员的 共情需要结合团体的特点进行更具体的定义。

其次团体成员共情受哪些因素影响尚不清楚。以往对咨询师共情的研究发现影响咨询师共情的 因素包括咨询师的性别、性别角色取向、人格类 型、认知复杂度(Duan & Hill, 1996)、来访者特 征(Bohart et al., 2011)、双方的熟悉度、相关性、 相似性等(Duan & Kivlighan, 2002; Nava, 2007)。

多个共情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都指出了共情者、被共情者变量以及双方的关系是影响共情的重要因 素(Funder, 1995; Ickes & Simpson, 2001; Wondra &  Ellsworth, 2015; Zaki, 2014; Zaki et al., 2008)。那么 对于团体成员而言,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彼此的 共情需要更具体地探索。

再者团体成员共情的作用需进一步探究。研究表明共情对咨询效果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Bohart  et al., 2011)。对 1961~2008 年共情研究的元分析 表明,共情能解释效果约 9% 的变异(Watson et al.,  2014),但均是咨询师共情的作用。团体成员与咨 询师在角色、地位、任务、专业背景上存在很大差异。团体成员共情的作用有其特殊性,需要针对性研究。总结而言,团体成员共情的概念、影响因素、 作用均缺乏实证研究,团体成员作为团体咨询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变量未得到充分重视。

团体成员共情这一研究主题缺乏研究基础,涉及个体的内部体验 以及复杂的团体互动,适用于质性的研究方法来深 入探索(Morrow, 2007)。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扎根理论探索团体成员共情 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作用,该方法适用于这类没有 明确假设和理论的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咨询中,团体成员共情的概念是什么?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有哪些作用?据此构建团体成员共情的 影响因素及作用模型。

方法

2.1 被试 

11 个参与过连续团体的团体成员,其中男性 6 名,女性 5 名,平均年龄 20.27(18~25 岁)。平均 团体经验为 7.91 次(5~22 次)。4 名来自共情训练 的半结构团体(团体一),1 名来自自我意识提升 的半结构团体(团体二)、1 名来自人际关系非结 构团体(团体三),5名来自自信提升的舞动团体(团 体四),均为成长性、封闭式、同质的大学生团体。团体领导者均为接受过团体咨询训练的咨询师,男 性 2 名,女性 2 名,平均年龄 32.23 岁(24~45 岁), 团体带领小时数平均为 337.5 小时(100~800 小时), 咨询取向包括认知和动力学取向。

2.2 研究者 

通讯作者系团体咨询领域专家、教授,具有相 当丰富的团体咨询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第一作者 系团体咨询方向博士生,具有扎实的团体理论基础 和丰富的团体带领经验,承担共情训练的课题研究, 有质性研究方法的受训和研究经验。

2.3 理论取样 

扎根理论的取样方式是理论抽样,研究者边收 集资料边分析,再根据资料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下一 步的资料收集。但实际运用该方式有困难(瞿海源 等 , 2013)。Corbin(2015)指出研究者可对已搜集 完的资料抽样,以概念为导向来分析。因此本研究 首先对 4 名团体一成员的资料分析。基于第一阶段 分析结果,访谈了 5 名团体四的成员并分析,再对 团体二和团体三的 2 名被试进行编码,发现未增加 新的类属,达到理论饱和,完成编码。

2.4 研究步骤

2.4.1 招募被试 

招募有连续团体经验的团体成员,签署知情同意书。

2.4.2 访谈 

被试结束团体后一周内进行一对一访谈。让被 试回忆四种情境(理解别人、不理解别人、被理解 以及不被理解的场景),描述当时的过程及影响。访谈约 1 小时。

2.4.3 转录 

转录访谈,共 104576 字。

2.4.4 数据分析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由 Glaser 和 Strauss 开发的 “一种运用体系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 发展并归纳式地导引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质性研究 方法”(瞿海源等 , 2013)。本研究基于 Strauss 和 Corbin 的三级编码方法,并借鉴 Charmaz 的建构扎 根理论思路进行分析(Corbin & Strauss, 2015)。运 用持续比较、提问、编码范式、撰写备忘录等分析 手段。完成两个阶段分析后发现理论饱和,进入选 择编码的过程,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理论。具体过程 见图 1。

2.5 分析工具 

Nvivo 11 for Mac

结果

3.1 轴心编码 

共形成 279 个开放编码,10 个轴心编码,具体 的属性、维度及定义见表 1。其中共情理解和共情 感知是核心类属。根据 10 个轴心编码之间的关系, 形成团体成员共情的过程模型(见图 2)以及团体 成员共情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模型(见图 3)。

3.2 团体成员的共情过程 

基于轴心编码间的关系构建团体成员共情过程 的模型。图 2 中 M1 至 Mn 指团体成员。L 代表团 体领导者。虚线的圆框代表产生了共情理解或共情 感知。实线的圆框代表团体领导者进行干预。实线箭头方向表示团体中沟通交流的方向。团体成员的共情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阶段 一是团体成员 M1(被共情者)的自我表露或行为, 团体成员在团体中通过言语表露自己的想法、经历、 情感等,或者呈现非言语的行为。阶段二是共情理 解,至少一名团体成员 Mx(共情者)接收到了成 员 M1(被共情者)的自我表露或行为,产生共情 理解。阶段三是共情表达,即至少一名团体成员Mx(共情者)将共情理解表达出来,通过言语、 非言语的形式,传递给成员 M1(被共情者)。此时, 团体内其他成员也会接收到这一共情表达。阶段四 是共情感知,即团体成员 M1(被共情者)感知到 了被理解。并不是所有的共情表达都会引发共情感 知。当成员采用言语的形式、持接纳认可的态度并 做持续地交流时,更容易引发共情感知。利于交流 的团体氛围和团体领导者干预贯穿于整个过程,对 四个阶段都会产生影响,是团体成员共情过程发生 的背景。

3.3 团体成员共情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模型 

从轴心编码可以发现,情绪、普遍性、收获是共情体验的三种作用,但这种分类方式过于零散, 需从更上层的角度来概括以形成更凝练的理论。Kivlighan 和 Holmes(2014)总结了四类促进团体的 方法:情感领悟、情感支持、认知支持、认知领悟。这一分类提供了更宽泛的疗效因子排序模式。研究 者按照这一分类对访谈资料中涉及共情作用的内容 重新编码。结果见表 2:

发现共情理解和共情感知 的作用主要集中于情感支持和认知领悟。情感支持 指他们在共情体验中感受到被接纳、不孤独、温暖、 安全、有希望感等,主要与普遍性、情绪、改变可 能性中的希望感有关。认知领悟主要与收获有关, 指团体成员对如何理解他人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分类比原分类更有概括性,且能反映成员共情的特有 作用。因此最终的团体成员共情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模型如下:

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团体成员既是共情者又 是被共情者。团体成员的共情包括三个方面,共 情理解、共情表达及共情感知。共情理解和共情 感知是发生在团体成员内部的心理体验。共情表 达是团体成员的外部行为,是联结共情理解和共 情感知的桥梁。当共情者心理内部发生共情理解 时,需要通过共情表达这一外部行为,让被共情 者感知到。

相似性指团体成员在认知、感受、经历、困惑 及背景因素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包括价值观、想法、 期待、感受、经历或经验、困惑、年龄、家庭背景、 性格等方面。相似性是共情理解的影响因素。相似 性高,更容易产生共情理解。相似性和共情表达是共情感知的影响因素。相似性高时,成员更容易感 知到被理解。在共情理解基础上,采用言语形式、 持接纳认可的态度以及持续性地共情表达有利于共 情感知。

共情理解和共情感知通过促进成员关系、认知 领悟和情感支持产生团体会谈效果。

讨论

4.1 团体成员的共情过程 

本研究发现的团体成员共情过程与 BarrettLennard(1993)提出的共情循环模型吻合,支持了 共情是一个多阶段过程的观点。

4.2 团体成员共情的影响因素 

相似性是团体成员共情中特有的因素。相比咨 询师,团体成员未受过专门的共情训练,因此运用 的是朴素、天然的方法来彼此共情。以往众多文献 均支持相似性对共情的重要性。情绪共享理论和镜 像神经元理论认为当个体观察他人的动作、表情时 会自动模仿,个体大脑中相应脑区也会被激活, 从而产生同样的情绪体验(Decety & Lamm, 2006;  Decety & Sommerville, 2003; Preston & de Waal,  2002)。大量脑科学研究证实相似性越高,就会 激活更丰富、更复杂和准确的表征,从而更好地 理解对方(Nava, 2007)。情绪观点采择双判断模 型认为情绪预测的准确性依赖的条件之一是自我 - 他人相似性(van Boven & Loewenstein, 2003)。Markin(2011)发现团体成员会根据自己的情绪状 态来推断他人的情绪。因此,当双方相似性高时, 成员的共情理解更为准确。

4.3 团体成员共情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无论是作为共情者去共情别人, 或是作为被共情者感知到共情,均会产生作用。Shapiro(1991)认为团体的力量在于成员不仅能被 理解,还能去理解别人。成员共情的作用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首先成员共情能促进成员关系,这与 咨询师的结果类似,咨询师共情通过促进治疗关系, 从而促进效果(Castonguay & Beutler, 2006; Watson &  Geller, 2005)。其次成员共情具有情感支持的作用。Bohart 等(2011)指出咨询师共情的作用之一是提 供支持,创建有效干预的氛围。但是团体成员的支 持作用体现在普遍性上,即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困 扰,自己不是孤单一人。这是团体成员共情特有的 一种情感支持方式。再者团体成员共情能够促进认 知领悟。以往对咨询师的研究发现咨询师共情能够 促进自我洞察(Bohart et al., 2011; Kohut, 1959; Nava,  2007)。但是团体成员共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意识 到如何去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偏向于人际学习。这 也是团体所特有的一种起效机制(Yalom & Leszce,  2010)。

4.4 对研究质量的评估 

Charmaz(2009)提出了四大方面的扎根理论研 究标准,被认为是目前最全面的评估标准(Corbin  & Strauss, 2015)。本研究符合这四大标准。(1) 可信性,研究者熟悉团体咨询及共情的相关理论, 熟悉研究背景及问题。所搜集的资料足以说明研究 结果。(2)原创性,本研究中类属是基于团体咨询 共情这一主题重新建构的,具有新颖性。(3)共鸣 性,类属反映了被试的共通点。(4)可用性,本研 究模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团体咨询中成员共情的过 程、影响因素和作用,为后续成员共情的研究提供 了理论参考,能够应用于团体咨询的实践中。

4.5 研究意义 

本研究从共情者和被共情者两个视角,内部体 验和外部行为两个层面,概念、影响因素及作用三 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团体成员共情这一主题,构建了 团体成员共情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模型,为研究者进 一步研究团体成员共情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具 体而言,首先本研究中对团体成员共情的界定更突 出了共情的人际互动特性,反映了团体成员在共情 过程中的双重角色。其次,本研究提出了团体成员 的共情过程,将以往模型中两两之间的共情互动过 程扩展至了团体咨询过程中的多人互动,反映了团 体共情互动的复杂性。再者,本研究构建的模型为 深入理解成员共情提供了理论参考,扩展了对团 体咨询共情的理解,发现了成员共情特有的影响因 素——相似性,以及成员共情影响团体效果的作用 路径——成员关系、情感支持和认知领悟,有助于 团体领导者更好地促进团体成员共情,从而提升团 体效果。

4.6 局限及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具体如下:(1)被试为高校学生,参与的均是发展性咨询 团体,样本代表性和结果推广有限。(2)模型关 注了反复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未囊括所有访谈 中的概念,例如期望、动机、个人特征等。后续研 究可以继续丰富该模型。共情表达的内容这一属性 受访谈方法的限制,未有更详细的说明,后续可基 于团体咨询逐字稿分析来丰富该类属。(3)个体咨 询中的共情研究指出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作用不同 (MacFarlane et al., 2017),那团体咨询中共情的认 知和情感维度是否也起着不同的作用有待探索。此外团体阶段、成员个人特征对共情作用的影响仍值得探讨。

总体而言,团体成员共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本研究的模型提供了一个基础的理论框架,需要后 续研究进一步的细化、完善。团体咨询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团体中的动力、过程、内部体验难以找到 或无法采用合适的量化问卷测量。质性研究方法可 以对复杂、难以量化的现象进行更细致、深入和全 面的描述(Hill et al., 1997)。建议后续的研究者可 以加强质性研究在团体咨询研究中的应用。

结论

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发现了团体成员的共情过 程,并构建了团体成员共情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团体成员共情包括共情理解、 共情感知和共情表达。共情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一、 自我表露或行为;二、共情理解;三、共情表达;四、 共情感知。团体氛围和领导者干预是成员共情发生 的背景。(2)相似性是共情理解的影响因素。相似 性高容易产生共情理解;共情表达、相似性是共情 感知的影响因素。相似性高更容易感知到被理解。在共情理解基础上,持接纳认可的态度,进行言语 表达,持续交流能促进共情感知。(3)共情理解和 共情感知通过成员关系、认知领悟和情感支持促进 团体会谈效果。

(0)

相关推荐

  • 放任所有荒诞,终结于共情。

    像是触角偶然相撞的两只蜗牛 正身处宇宙陷落的中心 行星破碎,光芒如水 人类面目全非,仍能以倒影相认 就放任隐匿的情愫点破黎明吧 放任所有荒诞,终结于共情 关于你我,那是最诡谲瑰丽的一个夜晚 最隐秘孤绝 ...

  • 包联网 | 专业视角 彭冲:消费迭代,包装共情

    包联网品牌包装名家:彭冲 品赞设计 创始人,中国知名包装设计师,致力于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以系统化的设计思维为品牌解决竞争中面临的为题.用精准的设计语言,诠释品牌竞争优势差异化,助力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 ...

  • 10张图告诉你,你是在“说教”还是在和孩子“共情”

    [第1067篇原创文章] 牛妈心语 左妈妈和右妈妈最大的区别是角度,一个站在自己的角度,一个站在孩子的角度. 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的是自己的"经验"."判断" ...

  • 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 ...

  • 玩转社群运营:先圈住再培养,先共情再转化

    诸葛君说:上周六,诸葛io数据巡展·北京站在3W咖啡圆满举行,诸葛君特别邀请到一位专注于教育培训行业近10年的大咖--杨乐总监,杨总监曾就职于达内集团和弘成教育集团两家境外上市的知名企业,此前所负责的 ...

  • 《共情提问》想借由提问来影响对方,关键是将这5个技巧活学活用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66本书 <共情提问>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共情提问>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我们读到了搏取别人好感的提问方法,分 ...

  • 《共情提问》想通过提问赢得对方的好感,关键是做好这3点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66本书 <共情提问>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共情提问>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里,我们读到提问前的四个准备工作,分别 ...

  • 真正的善良从共情开始,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

    五一假期,很多朋友都出游,但我却盼着一个人能从旅途中回来. 图片源于网络 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闺蜜和老公离婚了,本来两个人的家事,在亲朋好友间像一个热点新闻一样肆虐. 闺蜜和前夫的婚姻在别人眼里完全没 ...

  • APCC注册讲解|团体成员单位注册?个人注册?参赛证办理?一帖解所有!

    2019赛季开赛在即 爱操心的小编又要"老母亲"上身了 新伙伴们团体成员单位申请了嘛 各位"小婊贝"们参赛证办了没有啊 今天的内容就是一篇 参赛证办理极简教学帖 ...

  • 《共情提问》如何提出让人不知不觉就赞同的问题?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66本书 <共情提问>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共情提问>. 这个时代真是方便,需要信息的时候有各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