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晚清顶梁柱,却被慈禧一手扼杀,死后八旗子弟生啖其肉
大清咸丰皇帝临终前,知其大限将至、命不久矣,却极为担心即将成为幼帝的载淳缺少辅政理国的臂膀,于是朱笔一挥,便构建了一个阵容强大的实力派辅政天团,任命8位可靠的臣子组成了“顾命八大臣”,与东西两宫皇太后慈安和慈禧一起参政辅弼,以巩固清朝政局的稳定与长久。
然而为了皇权和利益,慈禧笼络了小叔子奕䜣一起发动了“辛酉政变”,联手扳倒了咸丰帝精挑细选出来的辅臣天团。
在这场蓄意颇深的杀戮中,慈禧甚至枉顾祖制,将白绫赐予铁帽子王怡亲王载垣以及郑亲王端华,令他们自缢了事,同时将郑亲王之弟、大清权臣肃顺五花大绑、于菜市口枭首示众。
肃顺被杀的当日,很多八旗子弟闻讯而至,追着肃顺的囚车唾骂他,并在观斩之后竞相上前,纷纷张口生啖肃顺身上的肉,着实将从旁围观的京城百姓们惊得目瞪口呆!
晚清权臣肃顺亦姓爱新觉罗,为满清宗室皇族,身份确属尊贵,可他究竟做了什么事能让那些八旗子弟对其如此痛恨、以至于张口生啖其肉呢?
庶出宗室皇族之子得到咸丰帝的赏识,平步青云终成一代权臣
据大清皇室《爱新觉罗宗谱》记载,公元1816年,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的侧福晋瑚佳氏生下一子,即是郑慎亲王的第6子爱新觉罗·肃顺。
肃顺虽为大清宗室后裔,但却因其为庶出之子,故此无法获得世袭封爵俸禄。肃顺少年之时曾终日游荡于街集市井,后在侍卫处觅得一职,当职颇久。
然而人总有三运六喜,1836年,肃顺先是被敕封为从二品的三等辅国将军,6年后担任乾清门行走,于1849年受封为管理皇宫内苑的正三品官职,别看这官职不大,但却给了肃顺在皇宫大内接近皇帝的机会。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咸丰帝即位后不久,肃顺就被晋封为内阁学士,同时兼任礼部侍郎一职。
不得不说,怀有远志的咸丰皇帝图谋兴国之心尤甚,他憎恶那些只知道揣度圣意、善于附庸狡黠的迂腐之臣,所以,他暗中留心寻找有志于改革除旧、兴除弊政的良臣。
很快,能言敢做、善断有谋的肃顺就进入了咸丰帝的视线。就这样,肃顺一路平步青云,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就官至内务府御前大臣、兼任镶黄旗汉军都统,可以说,彼时的肃顺深得皇恩器重,已经成为了咸丰朝的一代权臣,显赫至极。
权倾一时的肃顺那个时候的权力有多大呢,按专业的话来说,可是上管三旗包衣、宫禁之治,下掌户、吏、刑、兵、工之务事。
替咸丰帝的政局刮骨疗毒,彰显了果决卓越的胆识、魄力及才能
咸丰帝继位时年仅20岁,这个手握大权、励精图治的年轻皇帝迫切地想要大干一场,以期能引领大清帝国走向兴盛辉煌。
干事创业可不是有权就行的,咸丰帝过问了国库的存银和各地的经费,却悲哀地发现了府库空虚、银钱短缺的无奈事实,于是,咸丰帝一边效仿父亲道光帝那样躬亲节俭,一边想办法革除臃肿冗余机构、严惩贪官污吏。
在做出了一系列节约开支、惩治贪腐的行动后,国库却依然干涸,此时又遇国内匪乱四起、内忧外患不决。
咸丰帝急了,问肃顺有何方法得以解困,肃顺直言进谏说:满清八旗子弟虽众,却只会遛鸟、狎妓和抽大烟,其余什么都不会!是已懒惰无能至此,不如革除这群八旗子弟的俸饷例银,将库银用在革弊兴邦之处。
身为改革者,肃顺碰触了大清既得利益集团的痛处,咸丰皇帝同意肃顺的提议,下诏减少了八旗子弟的薪俸。
因此,京城内不少八旗子弟都非常痛恨肃顺,不明白他既然身为满人贵胄,为何要对同族甚至是同宗子弟如此薄待轻视。
此外,主张重典治国肃顺还亲力亲为地办起了大案要案,目的在于严肃整治那些贪腐官员以及那些通过徇私舞弊来中饱私囊的恶劣官场现象,可谓是严查真相、雷霆万钧、毫不徇私,彰显了一颗能臣的赤胆忠心。
此外,肃顺在官场行走多年,发现大多数汉族官员都是聪明能干之人,于是肃顺就极力拔擢重用贤能的汉人官吏,扶持起了诸如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等一批贤臣,而这些贤臣也果然在镇压太平军等武装叛乱之中成为了强势之勇,创造了不可磨灭的战绩。
肃顺败亡的原因:只顾力挽狂澜,却不懂谋身安命
咸丰帝驾鹤归天之后,也就到了野心勃勃的慈禧下决心紧握皇权、唯我独尊的时候。彼时的慈禧迅速从一个本就阴鸷冷酷的后宫妇人变成了一介残忍毒辣的女主,也就是说,为了掌权之路平顺,她暗中开始谋划铲除朝中异己,而且深谙“先下手为强”的斗争道理。
慈禧为了早日将最高权利揽握在手,就将斗争目标对准了同样有朝政话语权的顾命八大臣,而在这8位顾命大臣中,最强硬、最耿直的就是会令朝野闻风丧胆的肃顺。
对于肃顺这个直性子的人,慈禧认为他最不识趣——当年咸丰帝病危之时,肃顺曾担心一旦慈禧当上了皇太后就会独揽朝纲、牝鸡司晨,且当时咸丰帝提议除掉慈禧的话语肃顺并未明确表示反对,而这件事的始末最终还是流入了慈禧的耳中。
慈禧逐渐将肃顺视为眼中钉,很快就同恭亲王奕䜣勾结,组成了反对肃顺一党的内廷联盟。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在承德行宫驾崩,慈禧见机行事,和奕䜣拉开了一场宫廷政变,史称“辛酉政变”:肃顺在护灵返京的半路上就被拿掉了控制御林军的大权,八大顾命大臣该收监的收监、被污蔑治罪的治罪、胡乱扣个罪名被判处死的处死、按律发配流放的流放。
肃顺一开始被判处了凌迟极刑,后来慈禧从中做戏,假意加恩于肃顺,改判凌迟为斩首。肃顺被抄家,可他清廉一世,府邸中抄出的银两总计也没有超过10万两,这样的结果竟让慈禧一时间找不到其他理由栽赃诬陷。最终,慈禧对外公布肃顺的罪名为:忤逆两宫圣意、不给皇太后供给必需品。
行刑问斩当日,肃顺站在木笼囚车里被押赴菜市口,满腔愤怒地肃顺一路上不停地痛骂朝党奸佞,监斩官就叫人将肃顺的舌头割下,残忍至极。
肃顺被斩杀后,很多围观的旗人一拥而上,用嘴咬下肃顺身上的皮肉生咽了下去,好像以此就能一泄心头之恨一样。
咸丰一朝的政局杂糅多变、波诡云谲,实在是可用错综复杂来形容。肃顺有心改革兴治,勇于立典除弊,固然让政坛风气一新,却也因此而卷入利益纠葛、结怨多人。
即便肃顺不是改革除弊的勇士谋臣,只要他倍受皇帝信重,也必然会遭致其他臣子的嫉妒,而木秀于林则风必催之,“直肠子”的肃顺只顾力挽狂澜、扶危革弊,不但得罪了一干朝中大臣,甚至还触动了满清八旗子弟的切身利益,这位不懂得暗留退路以谋身安命的忠勇臣子,最后还是被一场政治清洗无情地剥皮噬骨,落了个满盘皆输的悲惨下场。
稍微夸张点说,敢想敢做的肃顺大刀阔斧地改革,一力擎起了咸丰一朝短暂的中兴局面,可是他的性格不够圆滑多变,并未想到过功成后如何身退、失权后如何保命的事情,也可以说,他的耿直和短视造成了他的悲剧。
肃顺的死,就好比让垂垂欲坠的晚清政府失去了顶梁支柱,此后的满清再无此等人才出现,任由妖后慈禧嚣张专断,未出50年便彻底走向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