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农民不看重油茶树了呢?

为啥有些农民不看重油茶树了呢?

原创2021-08-24 16:10·岭北农夫

△△网友说,“茶籽油可以卖到80元一市斤,不怕被人偷,为啥有些农民不看重油茶树了呢?”我讲点认识,不一定对。与网友共探。

△△油茶树,是常绿小乔木。适宜海拔80至180米以内的红壤生长,紫色土也行。好水分重、养分足,日照好,喜温暖,怕寒冻。适合年均16至18度的立地条件种植。生长慢,掛果周期长。

△△茶籽油,历史上享有盛名,曾为朝廷贡品。是茶棕橄椰四大木本食用油中的优质油之一。具有很高的生物质能源应用价值和综合利用价值。含不饱和脂肪酸90%,远高于菜籽油、花生油和豆油;维生素E的含量比橄榄油高出一倍;还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营养价值高、味美。茶籽餅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氨白等,是化工、轻工、食品、飼料等工业产品的生物优质原料。油茶树是阔叶常绿小乔木,一般两三米高,每亩三四十株,树冠枝叶密茂,具有显著抗汚染能力,对二氧化硫、氟的抗性和吸氯能力都很强,具有保水土、静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油茶树全身是宝,是纯绿色有机植物,无人不喜欢于她!

△△封建社会,南方地区的油茶山,一般为资本家、地主、富农所有。也有面积不多的地方归属宗族,称谓“族上公益山”。新中国后,茶山随田分配给农民,54年加入农业初级合作社。六十年代初贯彻“三权四固定”政策,固定到生产队所有。也有面积较宽、大队企业办得好的,集中大队统营统管统摘统榨,分油到生产队到农户。那时候,农民全是柴灶,茶山的荆丛杂草割的干干净净。每隔四五年,组织劳力垦复施肥一次。油茶山稳定,一般亩产茶油10市斤左右。78年在茶山多的地方,我参与办过70多亩高产示范山,亩产茶油高达47市斤,长势非常喜人。集体每年交售计划统购茶油,农民为国家农产品保供作贡献。

△△农村改革,不论油茶山面积多少,类似农田一样,按人均或“人劳各半”分割到各家各户经营。有个盛产区,人平分得最多1.8亩,最少的只有0.08亩。有的还按优劣分等,将茶山划片或点蔸碎分到户。当时没有立标为界,后来队长陆续“走”了,山界搞不清。后代“家丁”不可能几十年不变。茶山长期弃管弃垦比较普遍,经营面积宽的摘茶果管不住,面积少的索性放弃摘果。2011年我撰写《拯救油茶山》一文投到媒体,也许因为“拯救”用词过重,未能发表。至今过了十年,油茶山面临“拯救”的新情况新矛盾更加重了,传统纯油茶山演变成为灌木混交山的面积越来越多。农民对这个“油茶宝宝”为啥缺乏兴趣、越来越不看重了呢?主要有这些因素:

<丨>单家独户无力垦复精管。南方温带地区,适宜油茶树生长的立地条件,也适同于荆剌、草丛、梽木条、小毛竹、冬茅草、小刨桐、松樟梓树等速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几十年无人修山垦复,油茶树被这些速生速长植物挤蔽、演变成了密密麻麻的灌木林山了!单家独户望尘莫及,唇齿相依的各家各户集心不了,单独立项成不了规模。即使幸获每亩能拿到1000元补助,也难以雇工垦复治理过来。你不垦我不垦,几乎几十年没有一户垦。经营面积少的农户,放弃精管垦复的越来越多。农民说,“从前的茶山是整山大块地集中于少数者经营,当今一块小山也“五马分尸”地零散碎化到户,此路难得走通啊!”

<2>社会变迁,油茶山分户经营碰到新矛盾。一是千百年的“柴火”燃烧,转变成了“气电”做飯,滿山荆剌无当灶柴砍割。酸性油茶山,荆丛丰长成灾。二是矛盾多、成本高、风险大的弱势农业难适竞争。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用工,以工计工、据实算工;而在市场经济的自由择业中,以工算钱、择工付款。因此,农业的经营自主,是难以稳住农村劳动力守家小耕的,更无从谈得上对几蔸油茶树的顾及。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调整,也必然导致农村居家结构分化和农业劳动力分流。油茶山“小布点”经营,多不成势、小不成片,优不成长。长期失垦失管、自然演变成灌木林山的趋势是很难避免的。原来盛产的茶果树当下逐渐老化,谈不上高产高效高品质。从而,严重制约了绿色油茶产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

<3>单家独户经营生产,难以实现油茶经济林的科技集约化要求。油茶树是养分、水分、温度、阳光“四要素”需求最典型的绿色植物,对生态环境与技术集约很敏感。在南方,油茶山长期自然生长、粗放经营是历史的传统习惯。只有经过新中国农业集体合作化的实验示范,才使人们认识到油茶林集约化经营有上十倍产效差距的空间。不论何种立地下的茶山,凡通过“整山垦复治丛、氮磷钾肥配施、围埂保水增湿、病老无果剪枝及架接改良,亩平保持30株以上至50株以内等技术措施,茶籽树冠的掛果效果非常明显,增产潜力巨大。某县国营苗圃曾在居屋边培植20多株观尝茶籽树,从株行均匀栽培到树冠形态剪枝、测土施肥等技术,综合施策,平均株产鲜茶果80市斤以上,其中有一株老树摘鲜果达到120市斤。株株枝叶深绿,树冠盛花,美丽可爱。精工管理虽然不是年年施用。但间隔培植期间,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劳工投入。除每亩投资一两仟元精垦,还需要配以剪掉那些枯、病、老、非等无果枝节,实施杀虫、嫁接、补蔸等技术措施。未分到户前,集体组织劳力分期分批垦复,创办高产示范基地,投工不少,但投钱并不多。在市场条件下,动手得花钱,无钱雇工难动手。每亩投资少不了两千元以上。当下油茶山面临的主要矛盾同农田一样,也在于改革完善经营主体机制。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走开油茶山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的新路子,才是未来的出路。

<4>推广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方面,单干模式也难适应。主要缺资金、缺技术、缺实验。十几年前,我看过一片油茶新品种基地,号称1000亩,实栽500多亩,说“七年掛果,十年盛产”。反映已投200多万元。说“掛果前的五、六年,年年中耕除草、抗早施肥等雇工劳务费,亩平不少于300元,全年约需20万元开支,预测七年至十年的初产期收入,也抵不上正常开支三分之二,加上幼苗期培管费用,约需总投资500来万元。栽后三年的政策扶持款只3万元,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手”。越算越冒得劲。听说此项目后来未搞成。各级对推广油茶新品种作了艰辛努力。但真正达到理想效果的不是太多。事实表明,农村土地分户经营与集体合作经营,单干远比不上集体力量强大。截然不同的,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体制下的劳动价值计算方式与体现形态,有着极大区別,以前以工分计算劳动投入为标杆,一元化领导发号召,齐心协力冲得上。当下以货币交换为“天平”尺子,计算劳动价值,利益敏感。离开现金交流,不论利用何种关系,也是无法任意招之用工而有所作为。发展油茶山是技术性、生态性很强的长线品种,缺少相应的资金投入是絶然搞不起来的,未掛果之前的前期投资也是不可能沒有风险的。生产者对这个账算的一淸二楚。

△△未来咋办?我觉得,通过总结鉴別,可否依照三种“取向”实施结构调整、优化布局、改造升级?请网友探讨:一是山势偏高、坡度偏陡、茶籽树稀疏,已被灌木杂树侵蝕演变成为了密度较高的“阳光照不进、下雨不湿地、行人走不通、鸟虫鸣不停”的灌木林山的那些面积,任其延续,不再将已经基本成熟的灌木林山实施大面积砍伐,让其发展成为生态公益林。二是对座落分布于田洞中间、湾里山角和溪沟边坡等分散的零星少数面积,且地势偏低洼、土质酸性红壤、适宜高标准农田统规建设的部分面积,实行退山还耕,为保住传统农田红线而调整结构。三是对油茶山立地条件偏好、长势相对茂密的大部分面积,实施全面垦复改造,打造高产高效高绿环境,与发展文旅观光产业相结合,开发建设“油茶观尝生态园”项目。可探索采取茶籽树冠座蔸圈埂、水泥蜂窝眼硬化、以控制荆杂丛生、利于施肥保水,方便株行管理作业的山间九曲步道。为确保油茶山长期免垦而精管配套基础设施。虽然一次性投资偏大,但回收前程不错。通过创新绿色经营主体,为其抵押融资引资参资搞活、促进城乡融入创造条件,使油茶山成为高端高效、绿色有机而美丽耀眼的生态产业。通过上述举措,油茶山优化结构后的30%面积,若亩产茶油由三四斤提高到30市斤左右,土地利用率的升值可达到8至10倍。何乐不为!油茶山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未来前程似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