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斯基摩人有哪些奇异之处?一辈子不用钱,精神病人地位尊崇
一万年来,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北极圈一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世人从不知道在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地球边缘,还有这样一群人在那里生活。直到18世纪,欧洲人开始向北极扩张,人类主体文明才第一次了解到爱斯基摩人这个神秘种族中的一些真相。
身着传统服装的爱斯基摩妇女
第一、爱斯基摩人没有货币——早期北极探险者们闹出的笑话
金钱,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在人类社会的运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早期去北极探险的欧洲探险家们,却惊奇地发现爱斯基摩社会中居然没有“金钱”的概念。
19世纪一位叫作阿克塞尔的挪威籍探险家曾在他的北极贸易日记中记载,当年他随着向导到达一个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部族时,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款待。
部族头人特意将他带到自己的毛皮帐篷,帐篷里放着堆积如山的珍贵皮草。虽然这些皮草不时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味道,但阿克塞尔却是双眼发亮,他明白他这次是找到了一个真正的金矿。
爱斯基摩人夏天所住的皮帐篷
更令人惊奇的是,头人的意思是让他随便选,可以选两个手掌的数量,而选出的这些皮草将作为礼物赠送给他。
阿克塞尔看着层层叠叠的北极熊皮和海豹皮,欢喜的差点没闭过气去。当时一张完整的北极熊皮在欧洲市场上价值高达数十金镑,深受各国王室和贵族的喜爱。
一辈子都没遇到过这等好事的阿克塞尔一边感概着爱斯基摩人的热情大方,一边小心翼翼地挑了5张卖相不错的北极熊皮和5张海豹皮,其实他很想全部都选北极熊皮,但担心这样做会让头人觉得他贪得无厌,如果惹得头人生气把礼物收回去就不妙了。
屋子外晾晒的毛皮
头人见他选好了礼物,显得极为高兴,接着头人往帐篷外喊了一句,帐篷内立刻涌进来十数个强壮的爱斯基摩妇女。
这些妇女进来后便围着阿克塞尔猛瞧个不停,像是在打量猎物一般。阿克塞尔被盯得心中发毛,他想起过往一些北极探险家笔记中记载的爱斯基摩人特别喜欢留宿“外来人”的传统,心中更是慌乱不堪。
阿克塞尔求救似的望向头人,哪知头人根本不在意他的眼神,反而向那帮妇女们点点头,所有人立刻一拥而上......
爱斯基摩妇女和儿童
阿克塞尔见状绝望地闭上了双眼,等待良久,却并没等来预想中的伤害,爱斯基摩妇女们只是瓜分了他带来的十多把铁制刀具和一些实用的小玩意,阿克塞尔听向导解释后才明白,前面那些“礼物”根本不是头人送给他的,而是爱斯基摩人特有的“礼物交换”式交易。
爱斯基摩族群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社会,他们在北极延续了上万年,却从未产生过“金钱”和“私有财产”的概念,族群中的一切物品,都是由部族公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原始共产主义”特征。
虽然爱斯基摩人没有“私有财产”,但每个人却有“私人物品”,因此爱斯基摩社会里依然有某种意义上的“交易”存在。但爱斯基摩人并不承认这一点,而是冠之以“礼物交换”的概念。
现代爱斯基摩人中的美丽姑娘
这个概念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其中还涉及到爱斯基摩人的宗教理念,如果不追求非常严谨的表述,这个概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
换句话说,爱斯基摩人的“礼物交换”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交易”,假如某甲喜欢某乙的物品,可以随意拿走,而某乙则可以在某甲的物品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双方并不追求等值,因为爱斯基摩人打心底里就认为这只是一种互相帮助前提下的“礼物交换”。
欧洲人在刚开始接触爱斯基摩人时,由于不太明白他们这种特有的文化,以为得到的礼物是无偿的馈赠,岂不知在收下礼物的那一刻,“你的也就变成了他的”,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原始的狡猾!
强壮的爱斯基摩青年在捕猎
第二、雪屋究竟是怎样一种奇特的存在?爱斯基摩人如何洗澡?
爱斯基摩人从生下来,就不会为房子发愁,因为他们的住宅——冬天雪屋和夏天的皮帐篷,是世界上最便宜和最容易建造的房子,没有之一。
雪屋的用材非常讲究,首先不能是冰块,那样造出来只能叫冰屋,没法住人。其次不能用松散的雪,而要用常年积攒不化有硬度的雪,只有这种雪才能做出雪屋的基本材料——雪砖。
制造雪屋之前首先要向下挖一个地基,然后呈圆弧形将一块块雪砖砌上去,最后呈现出一个倒扣碗的形态,此时还不算完工,还要开个门并沿门做一条隧道,这样可以在开关门时尽量保持室内的温度。
爱斯基摩人砌雪屋
科学家对雪屋室内的测温结果显示,最高时可以达到15℃,即使室外在零下50℃时,屋内温度依然可以保持在0℃左右。因此雪屋并非是想象中那么寒冷,当然,对我们这些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来讲,睡雪屋和躺冰箱里也没多大区别。
由于雪屋简便易造,一个普通的爱斯基摩家庭齐齐上阵,基本上一个上午就能造出容纳4-5个人的屋子,下午的时间则是完善屋内的雪塌、卫生间、隔断等内部设施,可谓迅速便捷。
雪屋剖面图
很多人对爱斯基摩人如何洗澡、怎样拉撒都比较感兴趣,此处趁着说雪屋也简单讲讲。
爱斯基摩人洗澡很有意思,北极的冬天气温可达零下40-50℃,这时候洗澡是真的会洗出人命,那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不洗澡!
估计有人会很惊讶,爱斯基摩人怎么能不洗澡呢。
不是不洗,而是等到夏天才洗。北极每年夏天最热的时候气温能达到10多摄氏度,这时候便是爱斯基摩人洗澡的良机,虽然一年就洗几次,但也算洗了澡,总比一辈子不洗的好。
爱斯基摩人除了要挑选洗澡的时间外,洗澡的方式也比较特殊。
雪屋示意图
淡水,在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中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很多人不解,北极遍地都是积雪和冰山,纯净无污染,爱斯基摩人怎么可能缺少水资源?
北极的冰雪储量确实很大,但冰雪需要经过加热变成液态水才能使用,而北极缺少的,恰恰是加热所需的木柴。对爱斯基摩人来讲,能生火的木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生存资源,不能随意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用更少的水洗澡就成了爱斯基摩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爱斯基摩人洗澡的方式叫做“马凯”,(makee,此处为作者君音译),它和我们今天的“蒸气浴”基本相同。
爱斯基摩人会先搭建一个小木板房,为了节约木料,木板房内的空间极小,人只能在里面坐下或躺下。
爱斯基摩家庭
每一次洗澡,整个小房间里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主持蒸气浴的族人会将水淋在烧得滚烫的石头上,一股水蒸汽冒起,房间内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水分子的对皮肤的浸润。如此一来,澡也洗了,有限的水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至于这种方式能不能洗干净,坦白说,这个问题对爱斯基摩人来说很重要吗?他们要的,或者仅仅是享受“洗”的过程而已。
当然,以上只是20世纪以前爱斯基摩人的洗浴方式,进入现代社会后,在充足的物资供应下,爱斯基摩人的生活还是很正常的,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淋浴。
20世纪之前,洗浴对爱斯基摩人来说并非是必须的,但上卫生间却是马虎不得。
前文讲过,北极冬天雪屋外气温可达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到室外解手自然不可能,因此雪屋内一般都会配备一个专门的隔间以解决方便问题。
只是在雪屋内那啥有个很麻烦的问题,味道比较大,毕竟雪屋内部是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方便一次两次那味道还能承受,天天这样那真没几个人遭的住。
所以爱斯基摩人方便之前会在地上挖个小坑,完事后再铲雪和泥土埋上,等“卫生间”里再没有下脚处之时,也就到了该建造新雪屋的时候。
雪屋内部和雪榻
第三、精神病患者为什么在爱斯基摩族群里地位尊崇?
这个问题和爱斯基摩社会中出现的“原始宗教”有关。
恩格斯曾在对宗教起源和发展的论述中指出:
宗教在原始社会中起着最初的凝聚作用
爱斯基摩人在被人类主体文明发现之前,一直处于近似于原始部落的生活状态,而北极地区的恶劣生存环境,逼迫爱斯基摩人必须高度聚合在一起才能抱团生存下去,因此他们也产生了以信仰为凝聚力源头的“原始宗教”。
其宗教具体是什么情况与本文无关,此处不赘述,只说他们宗教中一个极有意思的特点——巫师制度。
爱斯基摩人划皮划艇
“巫师”在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病、猎物收成不好、婚丧嫁娶等等大小事务,他们都会求助“巫师”的帮助。
爱斯基摩部族中的“巫师”具有非常崇高地位地位,其权力某种意义上甚至凌驾于头人之上。他们有着更多的食物、拥有更多的女伴、甚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族人进行惩罚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在爱斯基摩族群里成为一名“巫师”呢?
一个爱斯基摩人能不能成为令人尊敬的“巫师”,主要是看他是否神经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有狂想症,胡言乱语、行为怪异,表现出与正常孩子的不同之处,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被爱斯基摩人视作未来的“巫师”。
爱斯基摩家庭全家福
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今天也有,而他们被送到医院检测后,检测结果通常是显示出其存在某种潜在的“精神类疾病”。
因此爱斯基摩人各部族中的“巫师”,很多是我们现代人所认为的“精神病患者”,其中以狂想症患者居多,而他们那些匪夷所思的思想,在周围那些思维贫乏到极点爱斯基摩普通人看来,却是“魔法”的展现和“神”的旨意。
以上便是几点爱斯基摩人族群中一些奇特风俗和生活方式的介绍,事实上这些风俗大部分只存在于20世纪之前,18-19世纪北极探险家或商人笔记中记载的尤其多。
20世纪中期的爱斯基摩家庭
进入20世纪后,爱斯基摩人与现代文明有了更紧密的接触,从原始社会跑步进入资本主义,因此纯正的爱斯基摩人早已消亡,现代爱斯基摩人除了还保留着一些无伤大雅的传统风俗外,已经和现代人没有区别。
作者君的爱斯基摩人系列到此也将告一段落,最后再给大家讲个真实的小故事,有请前一篇文章里那位与作者君相识且品尝过爱斯基摩人顶级美食“马克塔克”的仁兄再次登场。
这位仁兄在爱斯基摩小镇里呆了四五日,眼看考察活动将结束,便想着带点爱斯基摩特色的礼物给老婆孩子。
爱斯基摩人屋子外挂满了毛皮
一天午饭后,为了买东西不被坑,仁兄特意穿着从主人家借的爱斯基摩传统皮草,强忍着衣服上传来的一股股奇异味道,独自出门在小镇上溜达。走不多远,便望见前面有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当下抖擞精神,推门而入。
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墙上挂满了皮草,桌上则摆满了爱斯基摩人的一些小玩意,店主人穿着地道的爱斯基摩传统服装,见他进门,起身相迎。
仁兄此次爱斯基摩小镇之旅,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两个,一是食物,二是语言。爱斯基摩人很多都不会英语,只会说自己的传统语言,因此考察组和当地人的交流只能靠翻译。
现代爱斯基摩人捕猎
这次翻译没跟来,仁兄只能自己和店主交流。他先问了店主一句“can you speak English?(您会说英语吗)”,店主闻言一脸茫然,仁兄察言观色,一看便知店主不会英语,此时他有点犯难,一边用手势和店主交流一边努力回想这几天刚学到的几个爱斯基摩语新词。
双方驴头不对马嘴地比划了好一会,店主灵机一动,拿出笔纸来示意仁兄将他的意思画下来,仁兄一见大喜,看来象形文字才是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啊。
仁兄取过纸笔,正艰难地在纸上作画,哪知此时店铺内间传来一个响亮的四川女声“老公吃饭了哦,今天好不容易买了点猪肉,炒回锅肉!”
爱斯基摩姑娘
仁兄闻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立马扔掉纸笔,颤抖着用四川话问店主:“你是中国人?”,店主闻听仁兄此言也是大吃一惊,立马用四川话答到:“哎呦喂,你咋个是中国人哦,你穿成这样搞啥子,我还以为你是爱斯基摩人。”
仁兄再次仔细看了看店主的长相和穿着,完全和爱斯基摩人一模一样,接着他又环顾了一下这个充满爱斯基摩风情的小店,忽然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真实,不由泪流满面,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北极圈也不例外,而且还是老乡。
既然碰见了老乡,语言也不存在障碍,两人越说越开心,店家还留他吃了一顿回锅肉,受够了爱斯基摩“美食”的仁兄感动的差点哭出声来,这几日他过的真心太不容易了。
有了交情,买纪念品的事情自然好说,本来仁兄没打算买皮草,但店家看他老乡,给的优惠力度很大,令得仁兄心动不已,最终还是掏腰包给老婆买了一件地道爱斯基摩款式的皮草。
爱斯基摩人驾着狗拉雪橇狂奔在冰原上
仁兄很快返回成都,将皮草送给了妻子,妻子感动坏了,这衣服一看就价值不菲,关键是从爱斯基摩人那带回来的,虽然时间还没到冬天,仍然抓紧时间干洗了一下,很快就穿着去单位显摆去了。
这日仁兄上班,泡上一杯暖茶正在构思考察报告咋写,他老婆突然一个短信发来,问他皮草哪买的?
仁兄莫名其妙,这不是说了在爱斯基摩人那买的吗,他妻子很快发来一张手机照片,看内容正是那件皮草的内置标牌,只见上面写着: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后面还打了一个小括号,用拼音标注着:浙江 ,海宁。
仁兄一时头大如斗,再次泪流满面。
全文完!
(文中最后的小故事为真实发生,作者君只进行了一点点艺术加工,为避免给店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特意隐去了事件的真实发生地)
文/梦醒锦官城
特别说明:爱斯基摩人和因纽特人都是该族群的代称,爱斯基摩人的称呼已沿用了数百年,目前大部分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官方文献和论文,非特殊说明下,仍大部分使用爱斯基摩人的称呼,此为约定俗成,不含歧义,此处说明后将不会在评论区回复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