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重要的三块土地,攻守兼备的屏障,奠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是块好地方,能种粮食的地方都被我们划拉到手了,剩下的都是蛮荒之地。但是这些对我们来说很恶劣的地方,照样有人能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北方大漠自不必说,游牧民族的更新换代从来没有停止过。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上也有人类的活动,到唐朝时发展出吐蕃政权,一直跟唐朝作对。西域及更西的地方更是有着无数民族,甚至连历史都比中原更加悠久。

所以,仅仅占有适合农耕的地方是不够的,因为周边的胡人随时都有可能杀进来骚扰打劫,说不定还想做中原的主人,把农民当成自己的奶牛。

北宋是一个很明显的反面例子,虽然极其富庶,国防态势却非常恶劣。为了防备辽国,不得不把河北平原建设成一个大要塞。北宋不惜抽干华北的湖水,也要到处开垦水田,北宋可不是为了多收点稻米,而是想防止辽国铁骑的纵横。

陕西更是打了几百年仗的前线,关中平原曾经是秦国统一六国的粮仓,到北宋时却连自给都做不到,需要源源不断运进粮草,才能维持西北边防军的供应。河西走廊一失,中原腹地便暴露在敌人的刀锋之下,不得不在陕西驻屯重兵。

从国防角度讲,现代的中国在陆地上已经达到了很完美的防御态势,农耕地区全部远离边境,有了足够的防御纵深,不是像蒙古那样超强的入侵者,一般不会威胁到中原王朝的生存。

东方是大海,在古代是没有入侵者的,我们老祖宗从来不考虑海防这件事,造船出海只是为了做生意,顺便抖抖威风,让海外的藩属知道中原有了新主人。

东北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多少威胁,这里比较寒冷,山脉和密林使胡人的数量较少,靠着辽东的粮食也能守住地盘。因此东北的胡人一直没有突破辽东防线。

不过,大兴安岭是条比较平缓的山脉,东北胡人越过大兴安岭进入蒙古草原,马上就会急剧膨胀,变成心腹大患,鲜卑、契丹、女真无不如此。而且东北通往关内的道路并非只有辽西走廊一条,绕行蒙古草原同样可以进抵京畿。

满清就是因为控制了蒙古草原,因而认为东北可以安枕无忧,无需驻重兵防守。没想到下一个敌人会来自于更北方的西伯利亚,结果造成外东北沦丧,东北的防务环境急剧恶化。

民国丧失外蒙古,不仅使北方门户洞开,也使东北陷入被三面夹击的危险。幸好内蒙古还在我们手里,不至于像明朝那样,主要的精力都被牵制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防御体系上。因此,外蒙古和外东北仍然在我们手里,不但大大增加了国土面积,更使北方真正安定。

西北方向的河西走廊是上天赐给中原王朝的礼物,最窄处只有几公里,从汉武帝筑敦煌、酒泉、张掖、凉州四城开始,外敌几乎无法攻破河西走廊。由于雪山融水充足,河西走廊足以屯田驻军,甚至自立割据。

西域是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关键之一,没有汉武帝凿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欧洲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中国的存在。清朝改西域为新疆,中国才有资格参与世界岛的竞争。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都为中国立下不世之功。

青藏高原东临川滇、北达西域,对中原的威胁很大,加上极端的高原气候,几乎是中原王朝无法克服的障碍。唐朝在鼎盛时期都没能征服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可见这个高原的艰险。

蒙古人在这里立了功,将青藏高原纳入版图,明清虽然没有长期驻军,但主权仍然毫无疑问地归属中国。直到新中国才真正实现了高原驻军,彻底确定了主权归属。有了青藏高原,中国具备了参与南亚次大陆事务的资格,为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是中国连结东南亚的主要通道,早在战国时期便纳入中国版图。清末虽然失去了部分领土,但影响并不大。

总而言之,除了传统的汉地十八省外,青藏、新疆、内蒙都是既可攻又可守的天然屏障。如果中国没有将这些地方实控,那么中国的国际地位必然会下降几个等级,防务压力将极大的提高。

可惜的是,外东北和外蒙古在清末和民国先后失去,削弱了向北方发展的潜力。否则的话,中国领土将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以上,再加上零碎失去的土地,1500万也是可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