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格律五要素

前   言

此文根据肖大志先生《对联格律六要素》和《对联格律六禁忌》改写,取消了肖文中的“节奏相应”要素。理由:只要做到上下联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则上下联节奏必然相应;节奏相应可作为联句诵读时的研究内容。

此文还参考了余德泉先生的《对联格律》等文献,详见文章结尾处的备注。

此文主要作为初学者读物,因此描述、解说尽可能简明。

此文同时作为《中华国粹网》“对联擂台”佳联评选和“楹联仓库”进货标准之一。

对联格律五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平仄相谐。

一、字数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特例:绝情对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此联被称为“绝情对”。类似这种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十分罕见,只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运用,初为联者不必刻意模仿。

二、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联意)应当关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上下联内容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

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

功德庄严

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

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另外,上下联内容之间还存在各种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连贯、递进、假设、条件、转折、选择、因果、目的等。具体内容参见《对联的句法与结构》

内容不关联或关联牵强是网络即兴对联常犯的毛病,值得注意!

内容相关特例之一:无情对

无情对”的基本规则是: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

有关“无情对”的更多知识,另见《关于无情对》,此处仅举数例,供联友玩味。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同观日月

异想天开

因春倦鸟独啼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可见,“无情对”几乎完全在内容相关的范围之外,因其诙谐有趣,且自古有之,早为大众喜闻乐见,姑且纳入“特例”。

内容相关特例之二:分咏格诗钟

分咏格诗钟的基本规则: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

有关诗钟的专门知识另见《闲话诗钟》《诗钟与对联》。本文仅举数例:

霜·扬州:

红树板桥茅店月

绿杨城郭酒旗风

杨贵妃·近视眼:

面前但觉乾坤小

掌上犹嫌体态肥

杨贵妃·煤:

秋宵牛女长生殿

故国君王万岁山

感冒·排队:

但有后先无少长

最难调理是炎凉

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内容相关禁忌:同义相对(合掌)

同义相对又称“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

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某些情况下,使用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

心色皆空成正道

根尘俱彻证圆通

此联上下联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

三、词性相当

一、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参见《汉语词类语法表》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古汉语词性分类和现代汉语不尽相同,通常所说“实对实,虚对虚”是对古汉语分类而言,例如形容词“空阔”在古汉语中是虚词。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二、词性相当的规则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一)词类对应规则

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二)义类对应规则

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6.珍宝(金银玉珠等) 17.军事(弓箭刀剑等) 18.文艺(诗词书画等)

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神(智愚苦乐等)

(三)邻类对应规则

邻类对应,指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

1.天文与时令 2.天文与地理 3.地理与宫室

4.宫室与器物 5.器物与文具 6.器物与衣饰

7.衣饰与饮食 8.文具与文学 9.植物与动物

10.形体与人事 11.人伦与代名 12.疑问代词与副词

13.方位与数目 14.数目与颜色 15.人名与地名

16.同义与反义 17.同义与连绵 18.反义与连绵

19.副词与介词 20.连词与助词 21.介词与助词

22.叹词与助词

四、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又如:

软首妙光,威名显赫

雄狮利剑,宝相庄严

“软首妙光”对“雄狮利剑”,皆为并列结构;“威名显赫”对“宝相庄严”,皆为主谓结构;“软首”对“雄狮”、“妙光”对“利剑”、“威名”对“宝相”,皆为偏正结构;“显赫”对“庄严”,皆为并列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例如,“还我河山”对“逐胡韬略”,前者为动宾结构(双宾语),后者为偏正结构,作为结构上之宽对,未尝不可。又如:

观美女华瓶盛粪

叹凡夫甘愿投泥

其中,“华瓶盛粪”是一个主谓宾结构,“甘愿投泥”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宾结构(状谓宾结构),从整体看,此联结构应属工整。

总之,上下联的用词造句,在词性和结构这两个语法要求上,应尽量相当或相称(也就是保持对仗),以使上下联在形式上显得协调与工整。但这些要求在实践中根据联意需要允许适当放宽,有时还可以有所变通(如义对、借对等)。

词性及结构规则特例: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因和以上规则似有冲突,故可作为对联格律的特例。这是初为联者也应该知晓的规则。

先看一例(取自昆明大观楼长联):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

“英雄”与“空阔”,一是名词,一是形容词,如何能对?须知这是句中自对的最小单位——联绵词自对:空对阔,英对雄。如此上联“空阔”与下联“英雄”形成联绵词对应,属于对联格律之当然。

联绵词当句对再例(1991年悉尼华埠的建德大厦征联之冠军联):

建始楼台,经营有道;

德昭远近,童叟无欺。

此联以“楼台”“远近”“经营”“童叟”四个联绵词作反常的实对虚、虚对实,互相匹配,既灵活,亦工致。

“当句对”除联绵词外,还有词组当句对分句当句对不等字当句对

词组当句对

如民初一副著名的讽骂袁世凯的挽联:

总统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

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帝意耶?

上联的“总统府”与“新华宫”成对,“生于是”与“死于是”成对;下联的“拥戴书”与“劝进表”成对,“民意耶”与“帝意耶”成对,而不是用“总统府”来对“拥戴书”。

分句当句对

杨度挽梁启超联: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上联“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下联“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严格讲究词性,“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也不能算是对得工整,但因句子的架构相同,在对联艺术中称为“宽对”,这个对称也是可以成立的。

(以上例子摘自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

不等字当句对

江西九江市琵琶亭联:

一弹流水一弹月(“一弹流水”对“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半入江风”对“半入云”)

词性及结构规则禁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都属于重字相对。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

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

若将下联的“不”改为“无”,就与上联的“无”同位重字,即属犯忌。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异位重字,即属犯忌。

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又如: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联中的“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又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孙家鼎自题门联)

联中的四个字都是“异位互重”。

词性及结构规则的例外

以下两例出格之作,实乃九牛一毛。不提倡依样画葫芦,初为联者,学好“正格”是当然。

例1,郑板桥联:

二三星斗胸前落;

万花飞舞圣人书。

这是所谓的“依稀对”,追求上下联字面的联系恰在对与不对之间的境界。“星斗”与“花”、“二三”与“万”、“落”与“飞舞”,隐约调和在一起,构成完整而和谐的意境。

例2,彭元瑞题北固山联:

两点金焦,到山时不如望;

一庵海岳,怀古者见其人。

这是所谓的“字底对”,“望”与“人”字面不对,但“望”是“望山”的隐略,于是字底的“山”与“人”终于对应。楹联艺术达到如此境界,实非一般人所能效仿也!

五、平仄相谐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要求和上联相反:联脚字必须相反;多分句联或长联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必须相反;多数情况下第2、4、6位置上的字必须相反。(这里的“必须”也可以理解为“绝大多数情况”,但是换后一种说法总显得强调不够)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仰步三天胜;(平仄)

阶崇万,俯临千嶂奇。(仄平)

爆竹知人,声声悦;(仄仄)

梅花晓天,朵朵欢。(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入世关,一年好景蛇辞(平平仄)

兴邦业,富民旗,万里雄图马跃(仄仄平)

勤廉并,作风转,民安国泰千秋(平仄仄)

法德齐,正气弘,地久天长四海(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荡漾胸,一任他海阔天,鸢飞鱼;(仄平平仄)

三晋溪,奔腾眼,合归我松青柏,鸟语花。(平仄仄平)

申奥扬,入世争,足球圆,喜事桩桩强国;(平平仄仄)

促农迈,航天斗,科技兴,丰碑座座快民。(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国运,四海讴歌称盛(仄平仄)

春风,日色,九州景物换新(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旧相,春宵有约期方。试问今夕何,一样月色灯,该寻。(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那边,风景如斯乐未。况是前头后,几度茶楼酒,尽勾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功有实,名有实,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终为无

官官称父,父必真,母必真,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总不相

(拆词分总)      

循规曰,循矩曰。当圆则,当方则。或舍圆求,或舍方求,圆方岂可随心

明事为,明知为。错觉非,错悟非。有以觉求,有以悟求,觉悟缘由阅世。(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其中5言、7言句第二种律诗格因应用十分广泛,故视同正格对待!)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实例很少)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实为上例的变格,应用广泛,视同正格)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实例极少)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实例不多)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实为上例的变格,应用广泛,视同正格)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套用3、4、5、6、7言的规则。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句中平仄变格之三:节奏点平仄交替

马蹄韵“平仄两两交替”的基本规则以及“一三五不论”的变格处理都是基于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很大比重的情况而提出的。实际写作中,除了上述特殊联格可以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外,还有以下一些情况只能用节奏点平仄交替规则来处理(类似句脚平仄交替):

(1)成语、成句、专名入联

有一部分成语、专名、三字词组和部分成句中的词组呈连平、连仄或非两两交替排列,在必需整体入联时,必然破坏“平仄两两交替”的规则。此时需要考虑的是联句整体的节奏感,按照语义节奏来安排平仄交替。有时为了联意需要,平仄安排甚至还可以再放宽。例:

高谈阔论参天地

顾此失彼问鬼神

(联嵌“高参”“顾问”,是一幅讽喻联。其中下联“彼”出律实因成语不可换字。)

是姓“社”,还是姓“资”?用“三个有利于”来判断;

要防“右”,更要防“左”,以“百年不动摇”去力行。

(典型的专名、成句入联,联意极富时代特色。)

(2)使用领字的情况

关于领字,参见《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例:

有肝胆 (“与、人、事”仄平仄)

无字句 (“从、处、书”平仄平)

神通(仄仄平仄)

孟兰(仄平仄平)

(3)其他应该按语义节奏安排平仄的联句

例:

四面 果然好 (“花、样”平仄)

一肚 格外大 (“草、声”仄平)

松竹(平平仄)

桃李(仄仄平)

少见的“出格”之作

臧克家先生题李白纪念馆联:

酒胆海样大

诗才天比高

(上联五字连仄而具矫健之美,下联四平一仄而有清朗之风)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的一联:

花开三章清平调

叶落一曲长恨歌

(上联前五字皆为高调(阴平),第六字为升调(阳平),末字为降调(去声),整句先直后曲,于后半句形成升降摇曳之变化,颇富韵味;下联前二字为降调,第三字“一”字变读后仍为降调,第四字顺势变为低调字,第五字急转为升,接下去又转而先降后高,音调变化更见灵动;且上下联之全句调势一降一升,又构成明显对比,整副联语因此具备了音乐美。)

关键字回顾(小结)

字数相等(绝情对)

内容相关(正对、反对、无情对、分咏格诗钟、合掌)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实词、虚词、义类、邻类、主谓、动宾、偏正、并列、当句对、联绵词、同位重字、异位重字)

平仄相谐(马蹄韵、平仄杆、联脚、句脚、句中、正格、变格、律诗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孤仄/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特殊联格、节奏点)

(全文完)

------------------------------

主要参考文献:肖大志《对联格律六要素》、《对联格律的六禁忌》;余德泉《对联格律》; 余子衡《对联平仄的宽严》;王永龙《谈谈对句》;罗琛原《对联写作基本知识》;李岫春《楹联大全》;裴国昌《中国楹联大辞典》理论篇;王鹤龄《诗钟与对联》;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