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7月22日,蔡心谷先生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鸣山村,1999年10月4日逝世,享年78岁。
先生出生名门望族,幼受庭训,聪慧勤思,自幼喜习字。初入唐楷,继习魏碑,得悟纂意。行草则研习“二王”墨迹、孙过庭《书谱》、颜真卿《争座位》。后融通历代名家经典,以行草闻世,由鸡毫写字,终形成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
20世纪,40年代,自暨南大学毕业,曾在台湾等地任教后复归。先后在平阳、温州师专、温州四中任教。他一生蹉跎,岁月坎坷,但笔墨伴随终生,为书家亦为诗家。他精通语言文学,他创作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就有不少绝句。
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协会顾问、温州书画院名誉院士、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平阳县委编辑的《爱国爱乡平阳名人选》将其收入平阳县从古至今百位名人事迹。
正如其女丹娜所说,父亲离世二十余年,他的生命早已融入他的书法艺术和诗作并得到无限延伸。他的人格魅力,至今仍感染着熟悉他的人,一如他的诗文和书法……
生命的精彩,在于有许多值得怀念的东西。那些爱过的人,就算是走远,依然会在某一个场景里再现。在蔡心谷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丹娜耳濡目染父亲在漫长的岁月中,几乎每天笔不离手。在案头蘸墨书写古诗,低声吟诵……,她将怀念转化为最好的纪念。
在蔡心谷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丹娜多年搜集整理的父亲遗墨和诗文遗作,在各方的鼎力相助下,终促诗文集付梓,成了先生立言之说。
它的出版,不仅仅完成与实现蔡心谷先生亲友和子女们的一个夙愿,更是温州学术界、文化界以及书法界的一件幸事。
书法是文化的反映,蔡心谷先生的书法除了表现他个人文化与思想情感以外,同时也表现了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在书法艺术上的反映。
中国书法,有绘画的形象感;有诗的意境;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
《蔡心谷诗文集》近日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六卷:生平撷影、诗(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楹联·题辞、文论、心香一瓣(后人的怀念文章)、翰墨书香(书法和信札)。
6月6日,《蔡心谷诗文集》首发式如期举行。蔡家子女诚邀各界共同分享蔡老先生留给后人,留给世界的礼物。
参加完《蔡心谷诗文集》首发式,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即撰写活动报道。捧读这本飘着墨香的《蔡心谷诗文集》,崇敬之情悠然而起。
首发式现场的情景历历在目,温州四中会场,源源不断迎来了各方宾客。200多人的会场满满当当,夹道中坐满远道而来的参会者。
来宾中有白发银丝的耄耋长者,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蔡老先生的粉丝。来自温州市文化艺术界名家、社会贤达以及蔡老生前好友、学生等两百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共同缅怀这位教书育人,亦书亦诗、受人尊敬的书法家。
蔡心谷先生的学生、浙江省文史馆员沈克成先生主持本次首发仪式。他用珍贵的图文向大家展示了当年与蔡先生、马骅先生等9个“讲得来的”交往密切的(沙龙)朋友圈。
他说:“在书法家中,能精通诗词曲赋、出口成章的实属凤毛麟角,这一方面,蔡老能跟夏承焘、吴鹭山、王敬身、梅冷生、苏渊雷等长辈相媲美。蔡老是属于平阳的,也是属于温州的,更是属于未来的。”
蔡老学生代表汪廷汉、孙宏杰、张锦奎也分别忆述往事细节及蔡老生平点滴,表达了对蔡老为人为师为文皆为榜样高尚品质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之情。正如汪廷汉在《诗文集》书序中深情描述:古人多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先生站三尺教台,育满园桃李,是为立德;先生洁身自好,心宅仁厚,是为立身;先生凭一管鸡毫,称誉书坛,是为立功。
活动中,蔡心谷之子蔡丹堤娓娓道来:父亲是温善亲和的人,母亲早逝,瘦弱的父亲在几个兄妹心中,既是爸爸又是妈妈。古典文学与书法是父亲的精神粮食,一直陪伴他度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岁月。父亲像温暖的阳光沐浴着我们成长……,当儿女们能够读懂父亲的时候,那首诗注定叫岁月。
此刻,窗外一片静默,写字与思想,总让人愉悦与宁静。阅读蔡心谷先生的诗文与友人追忆文章,仿佛看到先生正在“五方斋”蘸墨书写,低声吟诵……,他的笔是柔的,但墨却是浓。先生曾云:“忽似闲云忽骇涛,千姿百态出柔毫。无须故作惊人笔,能写性灵品自高。”此诗正是蔡老先生为人为文的境界写照。
蔡心谷先生,字如其名,诗如其境,人亦如其品。我虽无缘结识蔡老先生,但拜读《诗文集》那些书法与文字,却深切感受到先生悠然澄淡的风采,清新淡雅的心境与风神。这便是中国书法与诗文的魅力所在吧。
文化名人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城市因这些厚重的文化而意涵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