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以前的古方国简介

莫国:始建于西周,为燕国附庸。战国时期,赵国灭中山国后曾一度属赵国。不久为赵废。在今河北任丘市莫州城。

勾町国:壮族先民濮人建立的国家,中心在今西林县,保有今桂西北和滇东南地域,是与滇国夜郎国齐名的国家。句町部落首领在春秋时被周封为王,至两晋时消亡。

鳖国:在今绥阳、遵义、桐梓一带。周武王灭商后,乌江北岸桐梓人后裔所建。绥阳坝和旺草坝一带有一个古老的部落以鳖为图腾,被称为鳖人部落。鱼互(或鱼凫),即古鳖人的国度。鳖巴人支系的鳖灵在成都平原治水有方,古蜀国国君让位,鳖灵改古蜀国国号为开明王朝。

邛都国:在今西昌一带。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灭于汉。其地后塌陷为邛海。

昆明国、笮都国:昆明国在今洱海一带,笮都国在今四川省雅安地区,都是战国时期的部落方国。

潭国:也称谭国,嬴姓国,少昊氏后裔于殷商时建邦,都城在今章丘县城子崖。周初续封。齐桓公因在流亡途中路过谭国未得会见、谭国未派使朝贺继位,公元前684年,攻灭谭国。

鱿国:巴人所建,春秋时有,为庸国之附庸,后并于楚。

大骆国:殷纣王时有大臣嬴恶来,其玄孙嬴大骆,嬴大骆的长子为嬴成,建有大骆国。在周厉王时(公元前?~前841年),被西戎所灭。

骆国:传说尧封黄帝的第三个儿子骆明于今陕西周至县骆峪水库西侧一带。骆明是大禹的祖父。

匡国:在今湖北武穴市一带。周武王灭商时被灭。

权国:商王武丁的后人有被封于权地(今湖北境内),建立权国。春秋时,为楚国所灭。权国迁到今湖北省荆门一带。不久被巴国所灭。

项国:源于姬姓的黄帝部族,其远祖为黄帝之裔伯儵,别为姞姓,后南迁至黄河北岸。周代,姞姓的一支南迁至淮河北岸建立项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公元前643年,鲁国在淮与等国会盟后,派军队灭掉项国(或说灭于齐桓公)。项远鲁国楚国,项地遂并入楚国。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或说沈丘县槐店镇),建立项国,后被齐国所灭。

葛国:夏启封伯益次子飞廉建立葛国,伯爵,嬴姓。葛国忠于夏王朝,汤首先征伐葛国,易葛伯。“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西周时续封,春秋时沦为鲁的附庸,后灭于宋。葛国古址在商丘市宁陵的葛伯屯,此外有许昌市长葛、洛阳市偃师、修武县境、郾州城北等说法。

邿国:也称诗国、寺国。妊姓。在今山东省微山县一带。受鲁国控制。公元前560年,邿国发生内乱,分裂为三,鲁国出兵救援邿国,乘机吞并之。或说在今济南市附近。

阚国:姞姓,黄帝姞姓子孙在夏代封于今山东省嘉祥县北。春秋时鲁国的阚地在今汶上县西南。

冀国:始建于唐尧时代,地在今稷山华峪一带。从夏至西周一直存在。商代在今山西翼城县一带,有说即基方。春秋战国时地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虞国曾遭西邻冀国侵犯,晋国出兵讨伐冀国。公元前658年之后,冀国被虞国所灭。或说被晋所灭。

鄅国:的妘姓后裔西周时封于鄅,国都在今山东临沂北。曾为邾的附庸。约在公元前524年,被鲁吞并。

戴国:子姓,商代方国。春秋时因身为殷商后裔而封为诸侯国(另一说为姬姓),公爵,在今兰考县、民权县一带。公元前713 年,蔡、卫随宋国伐郑,并乘机侵入戴国。郑庄公以救戴为名攻占戴国,改名谷城。

赵国:嬴姓。其先造父被周穆王封于赵城。后赵氏仕晋,渐成望族。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领土大致为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定都邯郸(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公元前425年赵献侯迁都中牟(今河南安阳汤阴县西,或说今鹤壁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公元前229年,秦俘虏赵幽王,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军灭代俘虏赵嘉,赵国亡。

秦国:嬴姓。1、有说,伯益的长子大廉的后代中衍,为第十代商王太戊驾车。中衍之后,其子孙扶佐商王,世代有功,遂为诸侯,封地秦在今河南范县东南。2、周孝王因其先非子善养马而封于秦,为周朝附庸。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伯爵,秦始建国,地在今陕西一带,在雍建都。秦嬴政在前221年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楚国:又称荆、荆楚,先族芈姓。商代在今河南灵宝县西有楚国。商末有鬻熊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其子事文王而早卒。曾孙熊绎其字为氏成熊氏。周成王封熊绎于丹淅之地,建都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建立楚国。公元前223年,灭于秦。其全盛时有今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

缙国:晋国之后的缙云氏一支迁到鲁西(今山东济宁县一带)建立鄑国,都城在今山东昌邑西北。春秋初被鲁所灭。

陈国:出土金文作敶。妫姓,周武王灭商访求到舜的后裔虞满,把长女太姬嫁给他,封之于陈,侯爵,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辖地大致为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亳州西北部。陈部落是黄帝时代的原始部落之一,与黄帝的姬姓部落互相联姻。后随着黄帝族东迁于东夷族属的太昊部落旧地宛丘(即今淮阳)。夏商时期也曾建立小的方国。商代晚期,周武王攻取靡、陈。虞满的先祖虞阏父曾为周的陶正,为虞遂的一支裔孙。陈灵公在位期间,楚庄王伐陈并想将陈置以为县。公元前566年,楚共王兴兵围陈,陈亡。公元前529年,楚平王使陈复国,立陈吴为侯,是为惠公。公元前496年,陈随楚灭顿。公元前478年,因陈叛楚附吴,楚惠王杀湣公亡陈。

逢国:姜姓。炎帝裔孙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建立逄国,伯爵。有今山东青州、寿光、临朐等说。商代末年,被奄国灭掉,后复国。至西周武王时,逄国又灭,易其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逄国是夏商时期山东的旧国,被蒲姑氏取代后,在西周时期,从青州、临朐一带迁到了济阳。山东济阳县刘台子西周墓出土了属于逢国的青铜器。

弭国:商代在今河南省新密市月台村一带有弭国。西周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蓝关镇一带有弭国。

敖国:西周初期,有黄帝的裔孙被周武王封于敖山(今河南荥阳),再建大敖国,春秋初期被郑国所吞并。

郙国:金文提到的国家,春秋战国之际已称王,战国中期仍存,地近楚国。普遍认为是其他诸侯国的别称,有莒、燕毫、吕(甫)、偪阳(辅)、巴诸说,其地也有山东、河南、四川诸说。但以巴国说较系统。

公由国:今河北省固安县有南、北公由村。

郓国:祝融之后封于今河北安陆县(或说在湖北郧县),春秋时为楚国所灭。

潜国:商代已有,子姓。春秋时在楚地,为楚国所并。

冯夷国、河宗国、邯国、冯国:东夷中以白头翁为崇拜的归夷的一支,原居商丘一带,后东迁到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夏朝帝芒时过黄河在陕西大荔县一带建立冯夷国。周初分裂为河宗国、邯国、冯国三国,均为周武王所灭。属于怀姓九宗。周武王分封同宗于冯国旧地建立姬姓冯国,春秋初年灭于晋。

隽国:春秋战国时的西南夷方国。

豳国:即邠国。传说西方极远之地有邠国(在今陕西省彬县或旬邑县)。契(后稷)子不窋在夏孔甲时被撤掉农官职任,遂率族人由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迁居北豳(今甘肃庆城县城)。约公元前1776年,不窋孙公刘迁于豳地(在今甘肃宁县城西),筑公刘邑(今天永寿县域内)。商汤灭夏,封公刘子庆节为公,建立豳国。公刘九世孙古公亶父时,因戎狄侵迫率族人迁至岐山周原(今宝鸡歧山),史称西歧。

侁国:“侁”通“莘”、“沈”,侁国也称“莘国”,是商汤宰相伊尹的出生地和伊水所在地。地在今河南封丘一带,即古鸣条之战发生地一带。古鸣条东部是河南兰考和山东曹县、定陶之地。有说古有铣国,后稷的后裔所建,历夏、商、周,西周时已消亡,疑即侁国。

姬国:一般指周王朝。传说中帝嚳号高辛氏建姬国。

剻国:在今山西平陆县、陕西大荔县、绛县附近一带。大禹时建国,启灭有扈国时灭剻。后代迁河北邢台、陕西、河南汲县等地居住。周初,夏启后裔受封建立剻国,剻伯即是开国之君,又是灭国之君。

有仍国、任国:亦称作仍国、扔国,风姓,相传为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夏启所封,地在今济宁市及微山县西北和金乡县东北一带(另说今河北省邢台市任县)。有穷君浇灭帝相,后缗有孕在身逃归生少康。有仍氏又作有任氏。少康中兴后封为任国。殷时或断或续。周武王封太皞的后裔于今济宁北部和中部,为泗上十二诸侯之一,春秋战国时先后隶属于鲁、宋、齐,约在战国前期成为鲁国一部分。

宗子国:为舒附庸国,在今舒城、庐江县之间。公元前615年,为楚灭亡。  越章国:楚熊渠在周夷王时北上,封少子执疵所建方国(古为扬粤,或豫章),位今铜陵市一带。

有(洧)国:归姓,夔部落后裔于夏商时所建,地在豫皖交界一带。

桃国:故城在今山东东阿西南,虞舜后人所建。

潢国:在今潢川县一带,夏商时已立国。或即黄国。

仪国:虞舜后人所建。

干越国:散居于江西及江淮一带越人的一支建立的方国。《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史载,"干为吴灭,为吴亦称干"。春秋之际,在吴灭干前后居于邗(今江苏扬州)、江西等一带。

杨越国、蛮越国:西周之际散居于湖南及湖北东南部地区的古代越人,一般多称扬越。《史记·楚世家》载:"周夷王之时,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后汉书·南蛮传》载,楚悼王时期,"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蛮越在今湖南及湘桂交界地区。

白马国:即白马羌,春秋战国是形成的川藏一带的方国。

西戎:春秋时以允姓之戎、姜氏之戎、犬戎最为著名。允姓之戎即西周的猃狁、远古的荤鬻,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内蒙古迤北一带,周宣王把猃狁赶了回去。春秋时允姓戎迁于渭汭(今陕西泾水入渭一带),东及轘辕(今河南偃师东南),后有逾汉水而南者。姜氏之戎即羌族。犬戎即殷周之畎夷,又名犬封国。“后桀之乱,畎夷入居邠岐之间”,周穆王西征,迁犬戎于太原。夷王时,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厉王时,戎入犬丘,宣王虽曾胜猃狁,然“遣兵伐太原戎,不克。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后又“败绩于姜氏之戎(即申戎)”。周幽王时,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杀幽王于骊山下,关中之地尽为戎有。秦已崛起,世与戎战,尽取犬戎所据周地。晋亦西向攻取骊戎。关中之戎遂东西迁徙,于是有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洛阳,陆浑之戎迁于伊川,更有南入汝汉江淮者,而楚之东南、西南也都有戎。自陇以西则有绵诸、绲戎、翟之戎,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皆先后为秦所灭。燕、赵北部间有代戎,燕东北部有山戎,后亦并于诸国。

申戎:即姜氏之戎。周考王时封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境),为周附庸。同时让非子同父异母兄弟成继承其父大骆的酋长地位居犬丘(也在天水市境),“以和西戎”。成的母亲是申侯之女,是姜姓申国仍居陇山地区的游牧人,被称为申戎或姜氏之戎。春秋时入居崤山一带。允姓戎、小戎均出自姜戎。宝鸡市区发现了姜戎贵族墓葬。

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六济之戎:公元前649年,王子带作乱,招扬拒、泉皋、伊洛之戎攻王城。伊洛之戎是戎人深入最远的一支,曾与鲁、晋会盟,又曾攻宋。六济之戎在春秋时入居于王屋山一带。扬拒、泉皋皆居伊水、洛水之间。

狐戎、大戎、小戎、骊戎:晋献公以前“戎狄之民实环之(晋国)”,直到公元前527年,“晋居深山,戎狄与之邻而远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晋国境内杂居之戎有条戎、奔戎(周宣王曾遣兵伐二者遭败绩,西周初居于今甘肃至陕西一带)、狐戎(姬姓)、大戎(唐叔子孙别在戎狄者)、小戎(允姓之戎)、骊戎。

戎曼:西戎的一支,亦称蛮氏。春秋时分布于今河南省境。

条戎、奔戎:条戎在今山西运城县中条山北鸣条陌鸣条岗一带,奔戎与条戎相距不远。晋人称之为北戎。周宣王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败绩。

余无戎、翳徒戎: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武乙攻召方,周季历攻余无戎、翳徒戎。今屯留在殷商时为余无戎。

阴戎、北戎、茅戎、戎蛮:陆浑戎之一支,允姓。东迁至阴(今河南卢县东北),分布于熊耳、外方诸山之北,黄河之南。公元前523年,楚迁之于下阴(今湖南光化西北)。北戎是匈奴的一支,活动在今河北省北部。周桓王六年冬曾南下侵郑大败而归。茅戎在今山西平陆,戎蛮在今河南临汝,通称戎狄。

翟獂国:为西戎的一支。周代居獂(在今甘肃陇西县境)。战国时期,为秦所灭。

乌氏国:有写作鸟氏国。在今宁夏六盘山东,出自西戎。商代时犬戎的一支兴起,约公元前七世纪末建立了乌氏国。乌氏人与河套塞北人共称为“猃狁”。欧裔的吐火罗人与源出汉藏人的氐羌人混合,被统称为“西戎”,著名部落有犬戎、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芈姓是祝融后裔在夏王朝时与乌氏贵族联姻后的姓氏。战国末年乌氏国被秦攻灭。有说在今平凉。

朐衍国:在今宁夏盐池县一带。西周初年,从绵诸族中分出朐衍族,春秋时建国,后为义渠戎国所灭。或说在今宁夏灵武县东南,或说在古居延。或说为秦国所灭。

郁郅戎国:在今庆阳、环县、合水一带的西戎族国,春秋时灭于义渠戎国。

彭戏氏:戎族名,彭戏即彭衙,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

圭戎:西戎的一支,在今渭南市临渭区一带,公元前688年灭于秦。

西王母国:都城在今青海湖西畔的天峻县一带,疆域包括今青藏高原昆仑、祁连两大山脉相夹的广阔地带,环青海湖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为中心区域。从黄帝开始,直到周穆王时代。为古羌戎之国。其政治中心随着民族的迁移而迁移。在夏商时代已成为一个西方大国。在夏代,西王母国同夏王朝曾以武力相对抗,但与周先祖的古豳国和平共处。西周初期,周穆王曾率大军征讨,虏五戎王,将其安置于大原地(即今陇东黄土高原)。这五戎原属西王母国。在西周的进逼下,西王母国分裂成许多股少数民族部落,但国家的格局仍然存在,西王母成为精神上的支柱。周穆王征戎狄最远到达泾河上游,与西王母会见于这一地域。此后西王母国便消失了,剩下的义渠戎国也臣服于周。汉代仍承认西王母的存在。

绲戎国、邦戎国、冀戎国、十卢戎国、翟戎、允姓戎国等秦国所灭诸戎:商代中晚期,商王朝多次征伐、杀戮氐羌人,氐羌人口大减,力量削弱.后有许多氐羌人参加周灭商,迁往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成为西周王朝的藩臣。时,东夷族群的畎夷西迁,在陕甘地区逐渐与当地的羌氐戎人和北狄迁来的人融合成为犬戎。犬戎征服了周围的氐羌戎狄人,攻占秦人的西垂(甘肃礼县),侵犯周人土地。公元前771年,攻杀周幽王灭西周。当时,甘肃有绵诸戎、邦戎(在天水)、冀戎(在甘谷)、狄戎、绲戎(在临洮)、义渠戎(在宁县、庆阳等地)、乌氏戎(在泾川)、十卢戎(在张掖)、允姓之戎(在敦煌)等,均是一个民族。中心是崆峒〔绲戎〕族。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貌胡、其尤、东胡、戎翟、匈奴、楼烦、月氏等北狄十二部族悉归于崆峒,在商周之际是一个强大的民族部落。崆峒〔绲戎〕族为商代时的封国,即崆峒国,所在的大山为崆峒山。公元前697在位,伐彭戏氏戎族。公元前688年,攻打邽、冀戎两地的戎族(约在今甘肃天水附近),灭了小虢。公元前659年,秦国一举攻伐茅津(山西和陕西交界处和山西平陆附近)戎、锦诸戎、绲戎、翟戎(在今甘肃省临洮县)、义渠、豲、大荔、乌氏、朐衍等戎国,遂称霸西戎。公元前444年,俘义渠戎王。公元前361年,杀獂王。公元前311年,戎族的丹国、犂国向秦国称臣。

戎国:已氏之戎(源于黄帝)在周朝时建立了戎国(今山东曹县附近),出自姜姓。春秋时为齐国附庸。公元前452年,“卫庄公入于戎州已氏,杀之取其壁”。

义渠戎国: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归西王母管辖。商代,与狄族后裔獯育相互为邻,与居住在北豳地(今宁县一带)的商属先周部落(姬姓)经常发生冲突。周人南迁后,陇东地区全部被狄人占领。义渠戎暂归服于狄人猃狁。商武乙时代,季历“伐西落鬼戎,浮十二翟王”(即猃狁),迫使狄人远移蒙古草原。义渠戎遂据有狄人故地,在陇东地区各自建有方国。文王末年,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国。季历又伐义渠戎,义渠等戎臣服于商周。西周时从穆王到宣王多次派兵攻伐义渠诸戎,将五戎安置于大原地(即今庆阳、固原地区),唯义渠戎留居今董志原中心及东南部泾水之北。义渠戎和先周南迁后的遗民杂居,发展成为区别于其它羌戎的义渠族。西周末年,逃往朔方的犬戎(即猃狁)南下杀幽王于郦山,义渠戎趁乱正式建立方国(都城在今宁县城西北),并吞了彭卢戎(在今镇原彭阳和庆阳彭原)、郁郅戎(在今庆阳、环县、合水)、朐衍戎(在今盐池)、鸟氏戎(在今泾川、灵台)。公元前624年,秦穆公攻伐北地义渠,遂霸西戎。公元前430年,义渠攻秦收复失地,地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至陇西,南达渭水。公元前331年,义渠国臣服于秦。公元前327年,义渠向秦称臣。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发兵灭义渠。义渠戎在未占据大原之前并不以义渠为名,只是在进入今董志原,将首府放在义渠(今为宁县焦村乡西沟村)后,才称为义渠戎,并将其国家称为义渠国。

大荔戎国:西戎之一,分布于今陕西大荔县一带。公元前720年,灭掉同国,于今朝邑老城遗址东筑王城,建大荔戎国,南与芮国(今陕西大荔县东南)为邻,东臣属于晋国。公元前461年,灭于秦。

貘戎:西戎一支,商末周初在今陇西县北。先为秦灭,后属于义渠戎国。

燕京戎:简称为燕。活跃于商末和周朝的游牧民族,在今山西静乐直到祁县以西邬县以北。公元前1111年,周文王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周成王时仍存在。有人猜测,燕京戎被周人打败以后成为后世的楼烦族。

犬戎、猃狁:黄帝北逐荤粥。本居西部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入周以后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向东迁徙扩展。殷周时在今陕西、甘肃北境、山西、河北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从事游牧,善养马。夏末为猃狁、商代为鬼方、西周为犬戎、春秋为猃狁、战国为犬戎、东汉为赤狄隗姓和屠各隗氏、白狄允姓、义渠允姓。以二白犬为祖先,以白犬为图腾,属于西羌部落,极为野蛮凶悍。最早见于金文及先秦古籍。夏王朝灭亡后部族北迁,成为“猃狁”的外围屏障,“猃狁”族群被殷商称为“鬼方”。“猃狁” 约在前840年后不见于史册。被犬戎所替代,都城在甘肃静宁县。初以昆夷族群为主体,淳维一族为贵族领导的联合体。后随淳维族群的壮大,“猃狁”族群被称为淳维,而鬼方成为其中一部的名称。公元前771年,申侯向戎主借兵攻破西周都城镐京。申侯约晋侯、卫侯、秦君和郑世子“勤王”,驱逐、歼灭戎兵,戎兵从西门大败溃逃。义渠乘机向犬戎的都城发动攻击,犬戎完全陷落于义渠,部分归附义渠,大部分变更族名迁离原居地,犬戎之名不再见诸史册。猃狁与鬼方是联合体。鬼方有“鬼方隗国”、“昆戎”、“昆夷”、“串夷”、“狄”、“洛泉”等称。鬼方隗国与赤狄隗氏、屠各隗氏等名称先后变更。消失的“昆吾”就是鬼方隗姓、赤狄隗姓、义渠隗姓及匈奴汗国的昆邪王一族。商代有鬼侯、犬侯,鬼方和犬戎不应当是同一个方国。有说商代在今河南永城县西北有犬国。

西落鬼戎:即甲骨文、金文之鬼方,即猃狁,也称西戎。鬼方的一支,娶商境内挚国任姓女为妻,得到商朝的支持。商末,周文王多次讨伐。

户戎国:在今山东省境内,春秋时为楚国所灭。

陆浑戎:允姓戎的一支,羌族的一支,本与卢戎同族,属塞种人。最早活动于今陕甘川交界的若水流域,以瓜州为中心。西周初年迁到陕西秦岭以北。西周末年东迁到今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带。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小戎即陆浑戎。公元前638年,为秦国所迫迁往伊河川地,成为晋国附庸。公元前628年,陆浑戎配合晋军崤之战。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公元前585年,晋国带领陆浑戎、伊洛之戎、蛮戎伐宋。此后,陆浑戎有时附晋,有时亲楚。公元前525年,晋灭陆浑戎。

草中之戎、丽土之狄:约在今沁水流域,均为晋文公所灭。

狄国:隗姓。其先出于炎帝之后参卢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周成王时封孝伯于狄成(在今高青县南,或说正定),子爵,建立狄国。因地在周都北方而称北狄。狄有时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分白狄、赤狄、长狄三支,北狄国属赤狄,不只一个狄国。狄族人生活在齐、鲁、晋、卫之间。公元前662年,狄伐邢国,中原大国不敢相救。公元前650年,狄国灭温国(今河南温县)。此狄国是北狄。白狄曾建鲜虞国,重耳出奔的狄国属白狄。战国时田单攻狄就是山东的狄地。传说中的长狄有说是古防风氏之后。

翟国:1、黄帝的后裔隗姓赤狄人建立,春秋时为晋所吞并。称为翟、狄、翟族、赤狄、赤翟、狄翟、翟国等,有潞氏甲氏皋落氏、留吁氏、铎辰氏、咎如氏等六部,史称赤狄六部。2、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令支国:亦曰离支。在今迁安、迁西和滦县北部地域。春秋时为令支国,为山戎所统治。君主称密卢。与燕、齐、鲁相邻。“令支”地名源于杜梨。公元前660年,为齐桓公所灭。

山戎国:又称北戎、无终氏,被认为起于燕北,匈奴的一支。早在夏代以前就已存在,舜曾“南抚交北山戎、发、息慎”。在夏、周时期都有文字记载,在商代是一个空白。甲骨文有奚奴,应即山戎。“成周之会,天子南面立,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正东山戎”。山戎在文献中称为“北蛮”、“北山戎”,在夏、商时被视为奚,入周之后又以山戎为名。亦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燕国赵国齐国之间。公元前663年,齐燕联军攻克山戎国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灭孤竹国。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分别融入了燕地民族、蒙古草原、东胡

无终国:1、山戎族一支在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分封于今玉田县城西北一带,子爵。公元前470年,为赵襄子所灭。2、山戎国灭后,一部分进入东北加入了东胡部落,曾建无终国于屠何(徒河)城(今锦西西北)。

中山国: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史书中兼称“鲜虞”、“中山”。公元前414年,迁至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新都。公元前407年,魏国占领了中山国,残余退入太行山中。公元前378年,姬桓重建中山国,迁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国。有说,“鲜虞”是虞舜遗民,而中山人是狄人,中山国与鲜虞国均在商朝时已立国,为紧邻,春秋时中山国为鲜虞国的附庸,后期复国的是中山国遗民。

肥国:亦名肥纍国。 西周末期,白狄别种肥族人占据今藁城县一带,建国号曰“肥”。公元前530年,晋国灭肥。

鲜虞国:包括今河北石家庄地区,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黄帝有十一子无德才,徙居边远蛮荒地区,活动在黄河以北的称夷狄。西周末年,夷狄分裂为赤狄和白狄两支。白狄后来迁徙到今河北境内,又陆续分裂成鲜虞、肥、鼓、仇由等不同支脉。鲜虞原为釐姓,约在西周中后期聚居到现石家庄一带,逐渐占据原邶国之地,以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为中心,建立了鲜虞国,在藁城西部建立了肥国,在晋州一带建立了鼓国,形成了城邦联盟。公元前770年,鲜虞南下灭掉軧国,三白狄国连续伐邢。公元前530年,晋派荀吴向鲜虞借路灭掉肥国,班师时企图顺路灭掉鲜虞未成。第二年,荀吴率军侵袭鲜虞,到达中人(今唐县西北)而归。公元前520年灭鼓国。公元前489年,赵鞅北击鲜虞灭之。鲜虞从此在史籍中消失。

鄋瞒国:属于长狄,在今高青县西北。防风之后,漆姓。其人身材高大。公元前594年,晋俘其君焚如,国亡。

孤竹国、竹国:亦作“觚竹”国,子姓,在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角。原为商先族旁支墨胎氏氏族,商部落迂回南下中原时,逐渐与部落联盟分离,辗转于燕山腹地游牧,定居今辽宁省朝阳地区。商汤封孤竹。商代中叶,南移至滦河、青龙河畔。春秋时已迁移至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称孤竹国。公元前7世纪,国势日益衰落。至春秋时被山戎占领,成为山戎“与国”。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北伐山戎灭孤竹国。

仇犹国:又称仇由国。春秋时期,游牧于太行山北部,狄人的一支。白狄建都盂县城东古城坪,国号“仇狄”。公元前489年春,晋智伯军随钟跟进灭仇由国

皋落氏国:黄帝僖姓后裔,晋人称为东山皋落氏,为赤狄强部。活动于今昔阳、和顺、长治、垣曲等晋东南一带。在昔阳的皋落镇和垣曲的皋落建过两次小国,在长治也活动过好长一段时间,并且势力颇大。晋献公时,赤狄东山皋落氏部屡屡进犯晋国边鄙,曾对晋国构成严重威胁。其地有三说:一说在今山西省垣曲县、在今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晋太子申生所攻打的皋落氏(今长治县及昔阳县境内)。公元前660年,晋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往东北迁,先至今长治县境,再至今昔阳县境。公元前七世纪末,东山皋落氏解体分为赤狄潞氏、留吁、铎辰、甲氏、廧咎如五部。公元前588年灭于晋。

潞国:又称路氏。赤狄的一支。赤狄潞氏在公元前604年消灭了黎国后建立,隗姓,仰慕华夏文明而离狄内附,封为子爵,以地称作潞子国。地在今山西省潞县(或说今山西长治潞城)。在皋落氏衰落以后,成为赤狄中最强的部落。西周至春秋时,被称为赤狄潞氏。公元前594年,晋景公在曲梁(今潞城北部)与丰舒控制的潞军激战,杀丰舒灭潞国。潞氏余民散入廧咎如部。

廧咎如国:赤狄的一支。在春秋中叶,晋献公时大概分布在今山西省中部。公子重耳从蒲邑出奔于狄(白狄),在今山西与陕西两省之间,伐廧咎如氏得其二女叔隗、季隗,叔隗嫁给重耳,季隗嫁给赵衰。潞氏灭亡后余民散入廧咎如氏。廧咎如氏先居于今山西省平顺县一带,后东迁今长治市附近。公元前588年,晋、卫两国联合攻伐廧咎如氏。廧咎如氏迁到今河北省的中部。

甲氏国:赤狄的一支,为黄帝僖姓后裔的分支。春秋时活动于今武乡一带,为潞氏国的附庸。公元前593年,灭于晋。或说,周武王灭商后,迁商之遗民于今山西沁县、武乡县一带,置甲氏国。在今河北省狄人占据邢国故地以后,迁居今河北省邢台市以南鸡泽县一带。

留吁国:僖姓后裔,春秋时北方部族赤狄的一支。公元前588年,并于晋国 。春秋初叶居地不详,春秋中叶居地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

铎辰国:即铎展,赤狄的一支。春秋中居地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公元前588年,晋景公灭铎辰部,赤狄小国全部被灭。赤狄人一部分被同化,一部分北逃,成为后来汉代的高车族。

(0)

相关推荐

  • 溯源甘肃|义渠国的兴衰

    义渠国的兴衰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如果将水的柔美比作女性,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如果将高山大原的刚毅伟岸比作男性,那么黄土高原无疑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这里山.川.塬纵横,沟.峁.梁 ...

  • 卫懿公:寡人好鹤,封鹤为将军和大夫。大臣:让鹤给你打仗吧

    周朝以前,威胁中原的北方民族中,居于北方的称为狄,居于西方的称为戎. 到了西周,鬼方和猃狁成为威胁中原的主要强敌,<诗经·小雅·采薇>中提道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启用,猃狁之故." ...

  • 原创 楚国5:楚先人世系新解读

    2021-10-19 08:19 我在<楚先人与陆浑戎>一文,列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述的楚先人世系,结合<楚居>与安徽大学黄德宽教授的讲解,谈了自己的认识.这里 ...

  • 周初地理考,19

    (四十八)槐里.犬邱.槐谷.鬼谷,皆以鬼戎得名. <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槐里县古城之南,古代的犬邱城.周懿王在此建都,秦国更名为废邱,也叫舒邱."<雍录& ...

  • 战国名将领剧辛简介,剧辛是怎么死的?(?―公元前243年), 赵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燕国将领。

    剧辛(?―公元前243年), 赵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燕国将领.在战国历史上,剧辛不是一般人物,当年在赵国也出仕过赵武灵王,受到赵武灵王的重用,是赵武灵王时期的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大臣.沙丘之变发生以后,剧 ...

  • 周朝赵国(战国七雄之一)简介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公元前403年 [1]  -公元前222年 [2]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 ...

  • 战国时期的赵国为什么经常发生宫廷政变?

    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实力非常强悍,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但是赵国也有一大弱点,就是内部不稳定,公室贵族经常发动政变,阴谋篡位,屡禁不止.比如,赵成侯元年,前374年,公子赵胜(不是后来的平原君)因与 ...

  • 战国七雄——赵国

    赵国(公元前403年  -公元前222年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 ...

  • 战国七雄——燕国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 ...

  • 余国在战国时期曾经复国重建

    余国在战国时期曾经复国重建 余国在春秋末战国初曾经复国重建.论证如下证: 余国(姬周典籍记作徐国)在余王章禹时亡于吴国之手,时间时公元前512年. <礼记·檀公·下>记载:"邾娄 ...

  • 战国中后期:赵国胡服骑射,乐毅兴燕,田单复齐|经典中国通史82

    精读中国史,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战国史话>连载08,欢迎收看. 01.赵武灵王成功"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是赵国的第六个国君,他奋发图强, ...

  •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生平简介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嬴姓,李氏,名牧,是著名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四人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名将李牧生 ...

  • 李牧 - 战国名将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折叠 大破匈奴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赵国柏仁人.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