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空间公众号文章一年一汇总!
振动理论:
平均方式对频谱Spectrum和线性自功率谱AutoPower Linear的影响,您知道吗?
模态中的“洪荒之力”是如何一级一级修炼成功的?(第一级:初登'模'门)
模态中的“洪荒之力”是如何一级一级修炼成功的?(第二级:由线到面)
模态中的“洪荒之力”是如何一级一级修炼成功的?(第三级:强方向性模态)
模态中的“洪荒之力”是如何一级一级修炼成功的?(第四级:重根模态)
模态中的“洪荒之力”是如何一级一级修炼成功的?(第五级:悟道篇)
模态中的“洪荒之力”是如何一级一级修炼成功的?(第六级:出师篇)
什么是应变模态?
多参考TPA介绍
OPA分析考虑事项(一)
OPA分析考虑事项(二)
OPAX分析方法基本思路
OPAX方法的两类载荷参数模型及其选择原则
OPAX的考虑事项与可扩展性
TPA分析的一般原则、建议、技巧与考虑事项:通用原则与模型定义
TPA分析之频响函数测量
TPA分析之工况数据测量
逆矩阵法进行载荷识别的注意事项
通过噪声标准ISO 362-1:2015(M1、M2和N1类车辆)
什么导致的路噪
关于汽车声学设计的初步总结
电机电磁振动与噪声的激励源分析—径向电磁力波时空二维分解
IEC 60034-14:轴高56mm及以上的电机的振动测量、评估和限值
载荷谱(六):基于实测道路载荷的卡车半轴加速扭转疲劳台架试验
汽车结构件疲劳耐久分析(四):常见子系统和零件疲劳耐久开发方法
汽车结构件疲劳耐久分析(五):常见子系统和零件疲劳耐久分析方法之二
ANSYS Workbench在随机振动与随机振动疲劳分析的应用简述
关于螺栓连接简化建模的几点考虑
整车路噪有限元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汽车结构分析使用加速度激励的几个问题
疲劳损伤谱(FDS)的基本原理
对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几点理解
模态法动力学分析中的刚体模态
振动分析中的等效模态质量
修正模态截断误差的残余向量法的基本原理
液体晃动问题的有限元模拟(一):液体虚质量法
液体晃动问题的有限元模拟(二)—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
PPT|怎样进行旋转机械NVH分析
PPT|应变测量介绍
PPT|基于道路谱的整车结构疲劳仿真
本系列翻译自Hugo Fastl,Eberhard Zwicker,《Psychoacoustics:Facts and Models》
3.1.4耳声发射
3.1.4同时诱发耳声发射与延迟诱发耳声发射
3.1.4耳声发射与静音阈值的关系
3.1.5非线性预处理系统模型
第四章:掩蔽效应
4.1掩蔽效应:纯音被宽带白噪声掩蔽
4.1.2掩蔽效应:纯音被窄带噪声掩蔽
4.2.1掩蔽效应:纯音被被纯音掩蔽
4.2.2纯音被复合纯音掩蔽
4.3心理声学的调谐曲线
4.4掩蔽的时间效应
4.4.4时间掩蔽模式
4.4.5掩蔽周期模式
4.4.6脉冲阈值
4.5掩蔽的“叠加”
4.6掩蔽模型
第五章:音高和音高强度
5.1纯音的音高
5.2-3谱音高模型和复合音的音高
5.4虚音高模型
5.5噪声的音高
5.6声学余像(兹维克纯音)
5.7音高强度
第六章:临界频带和激励声
6.1临界带宽的确定方法
6.2临界频带标尺
6.3临界频带量级和激励量级
第七章:刚刚可察觉的声音变化
7.1.1可被察觉的幅值变动阈值
7.1.2刚刚可察觉的量级差异
7.2刚刚可察觉的频率变化
7.3刚刚可察觉的相位变化
7.4部分掩蔽对刚刚可察觉的变化的影响
7.5刚刚可察觉的变化的模型
第八章:响度
8.1-2响度与响度级
8.3响度的谱效应
8.4频谱上的部分掩蔽响度
8.5响度的时间效应
8.6时间上部分掩蔽的响度
8.7响度模型
8.7.1特定响度
8.7.2(频谱上和时间上)响度叠加
8.7.3响度计算和响度计
未完待续……
《模态试验实用技术:实践者指南》已于2019年8月出版上市
译者:谭祥军,钱小猛
《Modal Testing – A Practitioner’s Guide》概述
第一章:实验模态分析介绍:非数学角度的简单概述
第二章:实验模态分析一般理论
第三章:与实验模态分析相关的通用信号处理方法
第四章:激励技术
第五章:模态参数估计技术
第六章:试验安装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锤击测试注意事项
7.6-9低频测量和互易性测量的注意事项、移动力锤与固定力锤、参考点的选择
7.10-11连击与滤波器振铃
7.12-13测试带宽远大于想要的频率范围,响应需要在采样末端衰减到零
第八章:激振器测试注意事项
第九章:洞悉模态参数估计
第十章:一般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建设、技巧和其他事宜
附录
1998年
1999年
99.02:曲线拟合令我感到迷惑!各种不同的拟合技术意味什么?
2000年
00.02:向他人展示模态振型,他们问我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我该怎样回答?
00.10:为什么质量载荷和数据一致性对模态参数估计很重要?
2001年
2002年
02.08:MIMO测试有什么现实优势?为什么不只使用SISO然后移动激振器?
02.12:模态测试采集平均的FRF好,还是采集时域数据然后再处理它好呢?
2003年
03.10:为什么一些FRF存在反共振峰,而其他的又没有呢?
2004年
04.02:我们谈论过模态测试的测点数目。但有人告诉我不需要完全定义整个振型。
04.04:模态测试需要将参考加速度计安装在X,Y和Z方向吗?
04.06:模态振型缩放需要驱动点测量,有其他不需要驱动点测量的缩放方法吗?
04.12:高质量的测量还有必要察看每个FRF的时域和频域结果吗?
2005年
05.04:锤击测试力谱看起来失真,是FFT分析仪有问题吗?
05.06:为什么稳定图显示出来的模态,SUM或者MIF却显示不出来?
05.10:激振器测试简单的梁结构,但为什么一些模态看起来不正确?
2006年
06.04:测试设置和刚体模态对感兴趣的高阶弹性模态有什么影响?
06.06:用2KHz激励,但只分析到500Hz,是否有问题?
2007年
07.02:各种模态指示函数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别起什么作用?
07.08:稳态图有MMIF和CMIF指示不出来的极点,它们是真实模态吗?
2008年
08.02:模态软件的参考与FFT分析仪的参考,是怎么回事?
2009年
09.02:真的需要一个精确的校正过的模型吗?如果模型不完美,有什么影响?
09.04:对自由-自由系统进行刚度修改,弹性模态反而降低了,为什么?
09.06:增加悬臂梁自由端的刚度,为什么只能使频率移动一定距离?
09.10:传递函数沿频率轴估计时,阻尼为0,这是否意味着系统没有阻尼?
09.12:曲线拟合对我来说像个巫术,能为我解释一下传递函数、FRF和估计的参数吗?
2010年
10.06:我仍然不清楚单自由度在模态空间与物理响应的关系?
2011年
11.04:为什么不用大推力激振器进行激振,而只需“调大信号”即可呢?
11.08:模态参数识别使用多参考点和单参考点真的有区别吗?
2012年
12.06:不在结构的固有频率处激励,能知道固有频率是多少?
12.12:校正了复合平板模型,但属性不符合实情情况。模型能用于响应研究吗?
2013年
13.04:试验与分析模型频率相近,那么模型是相关的吗?还有必要考察振型吗?
2014年
14.06:频率测试时重力起作用吗?测试结构的方向有影响吗?
14.12:在结束《模态空间》系列之前,给出十条重要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