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趣说《石渠宝笈》二事

清朝乾嘉年间,宫廷编纂的《石渠宝笈》是一部的大型书画文献著录书。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44卷。著录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作品,内容分为卷、轴、册等九类,收录魏晋至清初近两千年间的书画名家名作12000余种。关于书画作品的介绍,相关资料已经不少,兹不赘述。谈点大家也许不留意的事儿,以期有益于诸君。

一、《石渠宝笈》名字的由来

紫禁城里并没有一个叫作'石渠'的建筑,这名字是从汉代借来的。

刘邦得天下后,他最初并不懂得文化的重要,史书上曾记载他拿儒冠当溺器。但他的臣下萧何知道治理天下没有文化不行。刘邦率兵打到咸阳后,萧何就将秦朝宫廷所藏图书文献全部收集起来了。待汉朝建立,便在长安皇宫内修建天禄阁和石渠阁,以保存这些档案文献。其中'石渠阁'因建在皇宫内一条流水的石渠旁,因此而得名。当时这里既是存放档案的库房,又是修史著书、校勘典籍和学术交流的场所。汉代著名学者刘歆、刘向父子就是在这里著述和编辑《别录》和《七略》等书。汉朝有大约四百年的历史,又特别重视文教,这两处藏书阁因此也极为有名。到了后人回望汉朝,'石渠阁'和'天禄阁'便成了皇家藏书之所的代名词。

石渠阁遗址

乾隆帝生性好古,更喜风雅,编书、藏书便借了汉代这两阁的名字。他在'石渠'后加'宝笈'二字,是编辑书画著录之书所用的名字;在'天禄'之后也加了两个字,曰'天禄琳琅',那是乾隆帝亲书匾额的藏书之所。藏书的地点在乾清宫'昭仁殿',乾隆题室名为'天禄琳琅'。而'石渠宝笈'则仅仅是个书名,清宫里并没有一座叫'石渠阁'的建筑。这是因为书画不同于图书,需要集中存放。清宫的书画不仅要收藏,更是装饰,所以分散在各处,前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库房来储藏,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皆有书画,避暑山庄也都有,所以,张挂之所也就是收藏存放之所。但多了,就要造册登记,《石渠宝笈》就是这样一部著录书画作品的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展示的《石渠宝笈》

《石渠宝笈》还有一个名字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这是怎么回事呢?乾隆皇帝喜好书画,即位不久,即命文臣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等编录内府各宫殿所藏有关道教和佛教题材的书画,至乾隆九年(1744)编成,名之为《秘殿珠林》。随后又编录内府所藏非宗教题材的书画,名之为《石渠宝笈》,这就是今天所能看到的《石渠宝笈》初编24卷,其成书时间在乾隆十年,编纂方法和编纂者大体同《秘殿珠林》。此后,又有增补编录,但不再分宗教与非宗教题材,就干脆叫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和《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由王杰、董诰、彭元瑞、金士松等奉敕编。'三编'是在嘉庆年间完成的,由英和、黄钺、姚文田、吴其彦等奉敕编,收初、续编后入藏内府的2000余件作品。因《石渠宝笈初编》所收作品内容既多、品味亦高,所以,到后来人们大多都只提及《石渠宝笈》,而不大在意《秘殿珠林》的存在了。

二、乾隆皇帝的鉴藏章

《石渠宝笈初编》所著录的书画原作上,最惹眼的除了书画作品本身,还有不少收藏鉴赏印章。古代的'印',本来是取信于人的凭据。所以是先有官印,后来又有私印。'印'本来与书画无关,所以早期的书画家并在自己的作品上押印,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署,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后面就没有他的署名,更没有钤印。只有所写信札,多有署名。信札署名是书信格式上的要求。印章的使用,大体在明代中期以前,都只是'印信',而未被当作艺术。到了明代中期,文彭、何震最早把篆刻印章当作艺术,把篆刻提升到了和书画艺术并列的高度,于是书画作品上加钤印章,也就渐渐地成了惯例,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搭配。与此同时,收藏鉴赏用的印章,花样也逐渐多起来。收藏用印,最早的目的是为了保'真'或者防盗,比如唐代冯承素摹本《兰亭序》上的'神龙'小印,其主要作用就是如此。

《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后世,官私收藏名家书画成为风气,于是,藏家在自己所收藏的名字、名画上加盖自己的印章,其目的就不仅是保真或防盗,而是要借在这些名家字画上加盖自己的印章让自己也留名千古。而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的,应该就是乾隆皇帝。《石渠宝笈初编》所收的书画原作上一般都钤有篆刻精美的印章,且为数不少、很是耀眼。,如'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太上皇帝'、'古稀天子之宝'和'八徵耄念之宝'等。嘉庆以后,直至末代皇帝宣统,无不效法先祖,都没有忘了在这些晋唐以来的名家书画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至于说这些收藏章是为书画'增'色还是'损'色,本文就不做评价了。

乾隆印章

应当说这些'印',因皆出自当时的篆刻名家之手,其本身都是有欣赏价值的。印文除了实际的名号之外,也多有意趣。但其中有些印文故弄玄虚,致使后人不知所云,如乾隆皇帝的'八徵耄念之宝'朱方大印印文,本来是说他八十岁了,可是,他用两个通假字,把观者搞晕:'八徵'本应是'八秩'。'秩'是量词,古时无纸,把竹简当作书写材料。所以有'一册'或'一卷'之说,竹简书打开看就是'一册',收起来就是'一卷'。那么要存放,就把'十卷'用布包成一捆。这一捆就叫做'一秩'。所以'一秩'就等于数量上的'十','八秩'就是八十。但是,乾隆觉得这个说法不雅,于是便找一个通假字,借'徵'代'秩'而为'八徵'。而'耄念'本应写作'耄年',即耄耋之年。他又认为'年'字太直白,而借'念'代'年'。他这么一搞,'雅'是'雅'了,却把不知就里的大众给'忽悠'晕了。

乾隆印章

《石渠宝笈》所录书画作品数量巨大,其中的趣事异闻也实在不少。至于书画艺术为后人所提供的精神营养,那就更是不必叙说了。如今,一卷《清明上河图》放在武英殿展出所引起的轰动效应,又足以写出一溜儿有趣的传奇故事啦。

(0)

相关推荐

  • 大开眼界:乾隆爷的上千方印玺

    自明代以后,历朝帝王或附庸风雅,或出于嗜好,似乎都对印章很感兴趣. 处理政事之余,把玩品味,不失为一种高雅的享受. 乾隆像 而清朝的各代皇帝的印玺均有印谱,<乾隆宝薮>中记录了乾隆皇帝的印 ...

  • 如何优雅、豪气地表示“朕已阅”?

    "我是个有高雅情趣的人,我文学素养很高,我热爱书画古玩,我欣赏过的书画,必须让其他人知道我看过",所以你猜各位看官做了什么? 对,没错,钤印自己的章/印/玺,俗称盖戳儿. 所以,故 ...

  • 冯朝辉:话说《石渠宝笈》

    中国书画自有拍卖以来的20多年间,如果说哪一类书画拍品的整体成交价格最高,且价格上升势头最猛,最受买家.藏家瞩目,那一定非古代书画中经< 石渠宝笈 >记载.著录过的拍品莫数. 观雅昌艺术网 ...

  • 5月下旬,只喜二事,清酒与你,3生肖暖风与温柔,旧情绵绵如细雨

    5月下旬,只喜二事,清酒与你,暖风与温柔,旧情绵绵如细雨的生肖虎. 此类人乐观,自信,也非常强势,他们虽然很有个性,也有能力,但是在不少的时候依旧会犯错误,因为生肖虎很容易变得急躁,由于处理问题太过着 ...

  • 人过四十,莫管二事,人过五十,莫管二人,老祖宗的忠告!

    俗语说:人过四十,莫管二事,人过五十,莫管二人,老祖宗的忠告. 时间永远不会停止,它一边在慢慢的流逝着,看似与我们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另一边它却在偷偷的与我们打着交道,可能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岁月改变 ...

  • 人过四十,莫管二事,人过五十,莫管二人

    时间永远不会停止,它一边在慢慢的流逝着,看似与我们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另一边它却在偷偷的与我们打着交道,可能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岁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岁月改变了我们. 随着年龄慢慢的增长,人变得成熟起来 ...

  • 蒙古趣史 82.二攻西夏

    成吉思汗首攻西夏时,西夏国王是夏桓宗李纯佑.他还没醒过醒来,蒙古骑兵的边境游已经结束了. 不过那也不能闲着,纯佑兄下令修复各地遭受破坏的城堡,大赦境内,并把首都兴庆府(现在银川)改名为中兴府--我要中 ...

  • 人过四十,莫管二事,老祖宗的忠告

    人过四十,莫管二事,人过五十,莫管二人 俗语说:人过四十,莫管二事,人过五十,莫管二人,这是老祖宗的忠告. 时间永远不会停止,它一边在慢慢的流逝着,看似与我们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另一边它却在偷偷的与我 ...

  • 日趣∣10月二三事

    我向来是很重视读者意见的,马上问他:那我应该写什么呢? 继续写生活日记吧. 好的. 平台赏粉 最近又多了几个新粉丝,像我这种公众号,居然会有陌生朋友的关注,总是令我费解.我跟吴老板说:你知道嘛,我的粉 ...

  • 山中拾趣之十二 山杏

    一夜春风携雨,悄悄进雲山.風吻杏花開,雨润杏花白.万木未染绿,半山飘雲彩. 一串串花骨朵,如繁星点点,璀璨夺目,粉红娇羞,鲜艳欲滴:杏花初開,白中透粉,似少女的脸颊,妩媚风情,煞是可爱. 伟岸拔群的山 ...

  • 搞笑GIF趣图:这个二头肌不错,看着有点害怕啊!

    大家难得来这地方了那就跟我摇起来 妹子,带我一段路吧,我看你们的车子还能坐下 猫:你这技术,连我都看不过去了 确认过眼神,遇上了对的人 搞笑段子:调皮是我永久不变的风格 1.跟喜欢的人一起吃饭,本身就 ...

  • 海怪趣谈(二)

    排伍  充满了纹身与设计的细菌|会时常发呆到癫狂|完美主义者|每天帅一个小时的男人 QD'S WORLD 科学是一把严谨的尺子,可惜刻度还是远远不足以丈量这个世界关键部位的精细之处. ♫ ▼ ✎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