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白露将近,胶东半岛的花生收获季又快开始了

八月份已至末尾,今年的秋收也越来越近了。
在胶东半岛,秋收主要有三类农活组成:打花生、收玉米、下苹果。其他的像谷子、豆子、桃子和梨等,虽然也有种植,但规模难以跟前三者相比。
以上三种秋收重活当中,就时间而言,打花生是最早开始的(嘎啦苹果虽然比花生更早,但大头的富士一般要等到十一之后)。
半岛东西有气候上的差别,而农户之间也有播种早晚的区分。在升温较快、播种较早的地方,八月中下旬可能就有零星的花生收获。但总体来说,白露前后,才是胶东花生收获的集中时期。到了那几天,在莱阳、海阳、莱西、平度等花生种植传统大县,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打花生的忙碌场景。
而在正式收获之前,不少农民都会先下地薅几墩,一方面是为了判断花生的长势和成熟度,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尝尝鲜。
前几天,在路过海阳南榆山附近时,我们就遇到了一位刚从地里回来的老人。她十分热情,见我们对其手中的花生感兴趣,就专门将它提了起来,摆正角度,以方便拍照。而拍好照片之后,她还多次表示要把这墩花生送给我们尝尝。最后,笔者以“老家也种了花生”为理由,这才得以婉拒她的好意。
笔者的老家,在栖霞的东部。早年当地以种植苹果为主,后来受相邻的福山区的影响,大樱桃逐渐成为农业的大头。但不管是种苹果还是种樱桃,农户们一般仍都坚持种点花生,有时是种在单独的地块里,有时则干脆就种在果树之间。原因无他,这样自家吃油就比较方便了。
这个周末,笔者回了趟老家。刚进院子,就看到一小堆花生晾在地上。原来,父母知道我喜欢吃“湿花生”(即新鲜还没有脱水的花生米),就提前去地里薅了几墩,把果摘下再晾起来。
此情此景,说不感动,显然违心;说感动,有些矫情。因为,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都在身边发生,真要感慨的话,每时每刻都不能停歇。可怜天下父母心。
言归正传。看到地上的花生堆之后,笔者捡起一颗,也没有在乎外壳上的泥土,就掰了开来。此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两粒白中带着微红的花生米。很显然,它们还没有完全成熟,用方言来说,就是还“不cheng bang”。
“cheng bang”是胶东方言中形容“结实”的一个词汇,不仅可以形容农作物的果实,也可以描述人的身材(一般是形容小伙子的身材)。这个词用的频率很高,但具体是哪两个字?似乎暂无权威的说法。从含义上来看,“成棒”(硬棒)或“成梆”(硬梆梆、硬邦邦)好像都能说得过去,下面暂且采用“成棒”的写法。
刚才提到花生米“不成棒”,这其实是就油用价值而言,单就食用价值来说,它们已经很优秀了。尝到两粒花生米的味道之后,笔者不由自主地又抓起一把,一边掰,一边吃,地上很快就铺起了一层花生壳。
从这次品尝的感受以及前几天打听的情况来看,今年胶东花生的长势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农户们靠种花生挣不了太多的钱,但春天一番耕耘下来,秋天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总是一个好消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