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第二立面”焕新 | 四川中路133号原卜内门洋碱公司大楼修缮

外滩的美远不止黄浦江畔一线建筑群,在这些老建筑的背后还有“藏在深闺”的外滩“第二立面”,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老大楼正悄然发生变化。在外滩“第一立面”持续更新和提升的基础上,“第二立面”(即四川中路、江西中路沿线)也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外滩“第二立面”逐渐被“点亮”

作为外滩“第二立面”的城市更新项目,四川中路133号原卜内门洋碱公司大楼已完成修缮装修,重焕新生。

项目概况

四川中路133号原卜内门洋碱公司大楼,始建于1921年,是带有横三段式特征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近代公共建筑。该建筑位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内,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近百年风雨后,大楼迎来本次修缮,主要设计内容为外立面修缮、结构加固、机电更新以及重点保护空间的室内装饰设计等。

四川中路主立面

修缮后的入口空间

木护壁和卡拉拉大理石壁炉

雕刻精美的木护壁细节

大楼1921-1923年初始功能为办公楼,顶层为厨房及实验室。1956-2012年商业储运公司与新华书店共同使用期间,功能为办公及其配套食堂。修缮后的大楼,将策划转变为高端办公、接待展陈与商业餐饮的综合功能,为外滩第二立面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功能变化

本次修缮设计遵从真实性、最小干预、可逆、可读、完整性原则,从大楼建筑风格、内部格局、使用功能和装饰细节等方面着手研究,综合考证,改善历史建筑的整体完整性,提升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通过与结构、机电、泛光照明等各专业合作推敲,全面优化历史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品质,使老建筑有尊严地活在当下。

四川中路沿街立面

  历史沿革  

卜内门洋碱公司(Brunner,Mond & Co)成立于1872年,由英国工业企业家约翰·汤姆森·卜内(John Thomson Brunner)与发明家路德维格·门(Ludwig Mond)合伙创办,生产纯碱等化工品向世界各地出口,为当时世界知名化工厂商之一,是今英国帝国化学工业集团(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的前身­。1900年在上海兆丰路设立诺斯维奇卜内门公司远东总号驻华分行,聘请在华英商李德立(Edward Selby Little)为总经理。

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历史水牌: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China), Ltd. 帝国化学工业公司

1920年该公司远东总号改组为驻华及驻日两家独立子公司,其驻华公司变更西名为Brunner,Mond & Co.(China), Ltd.,即为上海卜内门洋碱有限公司。初设于九江路。1921年将总部由今九江路迁至今四川中路133号。

1923年3月初卜内门洋碱公司建设完工。3月14日举行落成礼,中西来宾到场者共有三百余人,当时的英国驻沪领事也到场祝贺。

大楼东立面照片(1937-1941)图片来源:virtual shanghai;外立面上有“God save the King”及旗帜、皇冠等饰物,为1937年庆祝英皇乔治六世(King George VI)登基的节庆装饰。

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楼被日军强占。抗战胜利后恢复经营。1956年5月卜内门大楼由上海商业储运公司使用,改名为储运大楼。同年新华书店总店和上海发行所搬迁于此。

阿特兰特柱近景

1965年政治运动中,立面上的阿特兰特柱、狮鹫、翼狮等雕塑被拆除。

1965-1975年阿特兰特柱及翼狮等雕像拆除后的东立面

图片来源:《留存着的书业时光》

1975年,上海市商业储运公司设计改建了第七层。

历年改扩建流变

修缮后的屋顶露台

  原设计师 

根据历史图纸图签,四川中路133号原设计人为格拉汉姆·布朗(Graham Brown)和温格罗夫(Wingrove)。

历史图纸图签:Graham-Brown& Wingrove Architects Shanghai China.

图纸来源:上海市商业储运公司档案室

格拉汉姆·布朗(Alexander Wood Graham-Brown)出生于苏格兰,曾于1903年在爱丁堡Sydney Mitchell & Wilson事务所工作。1908年搬到伦敦,在Collcutt & Hamp事务所工作,随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复员后,他移民到中国,自1920年起在思九生洋行(Stewardson&Spence )工作,期间他参与设计了外滩怡和洋行。1921年,他通过竞赛获得了卜内门洋碱公司的设计资格。

 建筑风格 

卜内门洋碱公司是带有横三段式特征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近代公共建筑,其东立面为建筑沿街主立面,东立面及南立面具有显著的横三段式特征。

首层为具有厚重感的水平向仿石水刷石划格,横向分隔线脚丰富而显著,东立面首层设拱形窗洞4个,拱形居中门洞1个;中部2至5层设方窗,其中3-5层中间跨设通高圆柱,柱上承三角形山花。上部6层亦设方窗,南北端两跨窗边设壁柱。

1955-1956年新华书店使用时期历史照片 图片来源:华建集团档案室

原设计中,室内外装饰精美,外立面二层窗间及五层山花两侧设有男性阿特拉特力士雕像(Atlantes,为男像装饰柱)、狮鹫、盾形纹章、翼狮等雕塑,室内尚存石膏天花线脚、实木护壁及门窗套等特色装饰。

1955-1956年间东立面阿特兰特柱、翼狮、狮鹫等雕像

图片来源:华建集团档案室

中跨窗套装饰细节

入口拱门上部的雕花,从两端到中间逐渐盛开

  外立面修缮设计 

大楼外立面修缮中,清洗修缮外立面水刷石饰面,局部采用平色处理,保留历史沧桑感的同时实现整体协调性。除锈、校正、修缮实腹钢窗,更换玻璃,修缮入口木门和五金件等。

东立面原窗下黑色金属浮雕橡树花环已缺失,修缮工程以南立面现存较完好的实样为模板进行了复原。

献给宙斯的橡树花环,叶片灵动,橡果在其中若隐若现

在立面雕像复原的设计讨论中,由于现可用于复原雕塑的依据仅为历史照片,考虑到雕塑复原的原真性和立面增设大型雕塑的安全性,本次设计中仅对立面雕塑做了历史研究和复原设计,而不做实物复原,拟通过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手段,留存传播这一历史信息。

1930-1941年卜内门洋碱公司照片,图中工人正在进行立面装饰物维护

  室内修缮与装修设计 

室内首层门厅、各层楼电梯厅及五层原总经理室为内部重点保护部位,结合消防、照明、暖通等需求进行室内装修设计。其中首层门厅、五层原总经理室根据历史原物及图档进行保留修缮,各层楼电梯厅墙面于施工中发现原有的残缺铁栅,根据残件推测并结合同时期同风格建筑中的铁栅电梯进行了专项设计。

Brunner Mond & Co Shanghai, Java-China-Japan Line office Shanghai, 1937 by Charles in Shanghai,图片来源:Flickr

历史原物的修缮为本项目的特色,在真实性和可辨识性原则下,对残缺铁栅的翻制,席纹木地板的修复,外立面窗下墙铁质橡树花环的脱模复刻,室内木饰面的漆面处理等,在设计与施工的反复沟通、多次试样后,最终得出最能体现历史原真性的结果。

1、首层门厅及进厅修缮设计

门厅空间格局改动较小,除进厅加建门卫室、电梯厅因后期电梯改造垫高三级台阶之外,整体空间格局仍维持原貌。大楼原设计电梯机坑深度约0.9m,1980年代更换电梯时,由于原机坑深度不足,将电梯厅局部垫高了三级踏步。根据历史图纸及现场初步勘测,本次修缮利用部分地下室空间作为电梯机坑,使电梯厅地面与门厅地面平接,恢复了门厅的空间格局。

修缮后的重点保护空间-门厅

2、电梯修缮设计

根据现场实物和近代电梯特征研判,电梯井西侧冷弯铆接铁艺栅栏为历史原物,保留修缮后结合电梯安全使用要求,在铁栅后衬玻璃墙封闭井道。

电梯井东、南、北三侧在本次设计入场时为封闭墙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原电梯外围护残损的铁艺栅栏历史遗存,在重大发现后及时变更设计图纸,恢复了四面铁艺栅栏,并背衬长虹玻璃封闭井道以满足电梯安全规范。

修缮后的电梯围护铁艺栅栏细部

修缮后的楼梯间铁艺栅栏

复原后的铁栅电梯梯门

3、各层楼电梯厅修缮设计

历史图纸中,各层楼电梯厅同中存异,其中2F,3F格局相同,4F, 5F楼电梯厅装饰手法、门窗样式与其他各层相同,但梯厅尺寸、门窗细节略有差异。

二层电梯厅修缮前

二层电梯厅修缮后

本次修缮设计中根据各层实际情况,以历史样式为参考,复原各层梯厅空间格局,重现各层梯厅历史风貌。

历史遗存木门窗修缮后显露出精美的雕刻细部

4、首层局部拆除夹层楼板设计

大楼首层层高约7645mm,南北两侧办公空间设夹层使用,但原夹层仅加至沿街面后退一柱跨位置,使东立面保留一跨通高空间,与东立面首层通高大窗相互匹配。

设计进场时夹层已满铺,使东立面通高大窗被楼板打断。为实现沿街界面品质提升,尊重历史原貌,本次工程局部拆除临东立面一跨的夹层楼板,增设一层至夹层楼梯,恢复沿街通高空间效果。

首层室内历史照片-首层沿街原为开敞通高空间

图片来源:Flickr

夹层打开沿街空间模型分析

5、 五层原总经理室修缮设计

现状中,五层原总经理室四周实木护壁为白色浑水漆涂刷,根据本楼其他楼层历史照片,以及同时期其他楼栋相近做法推断,原貌应为木原色护壁。

五层原总经理室修缮前

五层原总经理室修缮后

四周实木护壁,实木人字拼花地板,丰富的石膏线脚,以及白色卡拉拉大理石为主色调、黑框米黄色大理石装饰的假壁炉等装饰构件保存状况良好,通过精心修复后彰显出1920年代上海顶级办公空间的气度和风貌。

6、其他设计

室内装饰材料样板

对于1975年后加建的7、8楼层,疏散楼梯间和各层卫生间等非重点保护空间,依据可识别性原则和现代办公需要,室内装饰风格简约现代,并选取木质、水磨石、黄铜等传统材料作为装饰材料,使之与大楼的历史环境氛围匹配又具有现代性。

卫生间

疏散楼梯间扶手栏杆加高扶手以满足安全高度要求

疏散楼梯间

屋顶层电梯间对景

  结语  

屹立于四川中路的卜内门洋碱公司大楼已近百年,是外滩历史风貌区的重要组成和近代上海工商业发展的重要见证。保护设计和研究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始终,通过保护工程提升了历史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品质,使这栋百岁建筑有尊严地活在当下,使人在漫步街区阅读建筑时,深切感受到外滩乃至上海真实的历史厚重感。

修缮后屋顶露台夜景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市四川中路133号建筑保护装修(修缮)工程

项目类型:保护修缮/室内

项目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133号

建设单位:百联资产控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机电一院

设计总负责人:宿新宝

项目经理:吴欢瑜、陈佩女
建筑设计:吴欢瑜、陈佩女、贡梦琼
室内设计:陈佩女、贡梦琼

结构设计:沈忠贤、谢磊磊

机电设计:包昀毅、常谦翔、赵枫、盛安风、赵丽花、陈晓丹、温洋、秦育、蒋增辉

建筑面积:4935㎡

施工单位: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摄影:邵峰,刘文毅


(0)

相关推荐

  • 【探索】淮海路上这栋历史建筑修缮工作近尾声,明年春节后亮相

    徐汇区新闻办说,淮海大楼修缮项目自今年8月份开始正式启动,目前大楼的外立面修缮已逐渐进入尾声,如今正在进行一至二层外立面墙体的粉刷工作.明年春节后,修缮一新的淮海大楼将正式亮相. 始建于1931年的淮 ...

  • #王阳明66 说上海# 四川中路卜内门大楼往事寻踪

    1926年7月的一天,位于当时上海四川路近广东路处的卜内门大楼内一片躁动不安,面带焦虑神色的洋大班与高级职员们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对付一位名叫"范旭东"的中国人. 就在不久前的 ...

  • 《印象》:章明·我在上海修历史建筑

    "对话"--章明·我在上海修历史建筑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的上海保存了近5000幢各种样式的历史建筑,其中一批优秀的近代建筑,在历史.文化和建筑科学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与鉴赏价 ...

  • 纯手工修缮!外滩爱因斯坦演讲旧址将对外开放

    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后, 曾在这里的礼堂进行学术演讲: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 曾在这里办公: 保护修缮改造后, 这里将现外滩地区唯一一幢围合型建筑 -- 工部局大楼老照片 日前,一群参与&q ...

  • 上海武康大楼:从建筑地标变身“超级网红” 秀出城市“软实力”

    上海的武康大楼--一座已有97年历史的船型老建筑,是当下互联网时代中国的"超级网红".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武康大楼再度登上上海乃至全国的热门景点榜单.据统计,短短3天,武康大楼所在 ...

  • 【探索】外滩“第二立面”这栋历史建筑完成修缮保护!保留原有风貌

    外滩的美,绝不止于临江的"第一立面",身后的"第二立面"建筑群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黄浦区新闻办说,作为外滩"第二立面"的城市更新项目,四川中 ...

  • 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东风饭店——原上海总会

    东风饭店(原上海总会,现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位于中山东一路2号,1910年建成后以优美雅致的空间与造型引人注目.英式新古典主义的上海总会是外滩建筑群中唯一一栋总会建筑,有着远东最大的长酒吧台. 200 ...

  • 【建筑可阅读】外滩这座带雨蓬的“大饭店”,你知道TA的故事吗?

    东风饭店,原上海总会,现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饭店位于中山东一路2号,是一幢英式新古典主义的钢梁柱及砖混结构建筑,也是上海最早的俱乐部建筑之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饭店,一探它的"前世今生&qu ...

  • 【时光机】东拓契机,一起来听听老建筑修缮的那些故事

    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南京东路东拓的发展目标,将南京东路从河南中路段延长至外滩滨江岸线,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项目,也是黄浦区商业版图的重大调整. 2020年9月12日晚,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亮灯开 ...

  • 四川中路133号原卜内门大楼

    四川中路133号原为卜内门公司中国总部大楼,大楼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由英国建筑师格雷姆·布朗和温格洛夫负责设计.大楼坐西朝东,平面呈正方形,主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主立面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仿 ...

  • 四川中路261号原四行储蓄大楼

    四川中路261号由四行储蓄会联合银行投资兴建,1926年5月设计,1928年5月竣工.地上9层,地下1层.该大楼为古典复兴的折衷主义风格.底层.二层和半地下室上部合为一体形成基座,设贯通的汉白玉壁柱: ...

  • 四川中路175-185号原三井洋行

    四川中路175-185号原日商三井洋行,建于1937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府邸式风格的四层结构建筑,,清水红砖墙.该建筑的设计者平野勇造是上海近代著名日籍建筑师.日商三井财团在华的分支机构使用,后为上海手 ...

  • 四川中路106-110号原普益大楼

    四川中路106-110号原普益大楼(普益地产公司),该大楼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1921-1922年建造.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分段.对称,檐口有细部装饰,底部饰塔司干式柱,中间和两侧入口为高两层的拱券门 ...

  • 外滩“第二立面”这栋百年建筑恢复金融功能,将引进总部企业入驻

    四川中路133号,始建于1921年,旧时是卜内门洋行大楼,新中国成立后曾是上海新华书店.上海商业储运公司等办公场所,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近年来,黄浦积极推进外滩"第二立面"(即 ...

  • 四川中路220号新汇丰大楼

    四川中路220号新汇丰大楼,建成于1928年,坐东朝西,钢混混凝土结构共8层,简约新古典主义风格.建成时该大楼是为了汇丰银行大楼提供服务的辅助楼,故名新汇丰大楼(也称小汇丰大楼). 建国后作为市机关局 ...

  • (11)四川中路109号黄中心急诊部原美浮洋行旧址

    四川中路109号美孚洋行大楼原为美孚火油公司办公大楼.入口设在转角处,原为白色大理石塔斯干式柱门廊,2层有半圆落地拱券窗,墙角及中间饰粗花岗石壁柱,顶层上面有三角形山花装饰.屋顶四周围以带花瓶栏杯的透 ...

  • 北京东路163号四川中路512号利康大楼

    北京东路135-163号.四川中路502号-512号清水红砖建筑为利康大楼,位于北京东路和四川中路的东南角.北京东路163号与四川中路512号组成结合部,呈锐角放射至北京东路135号和四川中路5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