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广州曾一天冻死30多人?

导读

这几日广州冷啊冷,

今天从化都下冰粒了!

不过广州最冷的不是这一天!

《广州旧闻》翻开史志书,

有这样的记载告诉大家

一晚冻死30多人??

1月11日   三九天

在三冬多暖、少见冰雪的广州地区,自古以来,人们都把下雪、结冰作为冬寒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历代的史志中对降雪、结冰等都有记载。

广州地区最早的冰雪记载是在明嘉庆十四年《广东通志稿》卷三十七的记载,是这样说的:“宋淳祐五年(1245年)12月,大雪三日,积盈三尺,方所未有也”。

从此时到明弘治二年(1489年)的244年中,只有四年即1245、1415、1488、1489记载有雪,次数是比较少的。

到明嘉庆中期(1535年)后,降雪和结冰的记载才开始多了起来,这显然与现今保存的地方志多是明嘉庆以后的版本有关。

广州历史上下雪的记载

宋淳祐五年(1245年)

12月大雪三日,积盈三尺,方所未有也;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

12月冬有雪,梅枯死;

明嘉庆十六年(1535年)

12月大雪;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番禺,冬12月雪三日,雪昼下如珠,次日复下如鹅毛,山谷之中峰尽壁立。父老俱言从未有;

明崇祯七年(1634年)

春正月大雪,自四日至十日不止,山谷中有积至二三尺者;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

正月十八大雪如珠;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冬大雪,树木多枯死;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冬十一月,霜雪屡下,树尽枯,果木杀伤甚众,明年荔枝不熟;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正月十三、十四日,省会一方微降雪珠;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冬寒,有雪;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十二月二十二日,广州大学漫天如飞絮,积地寸余,自是连年大熟,斗米百钱;

清咸丰六年(1856年)

正月二十四日寒阴,水成 冰,鱼冻死无算;

清光绪十七年(1892)

南北皆严寒。东十一月十七、十八日,平地积雪寸余;

分析广州百年的气候,清光绪十八年的冬季最冷,估计最低气温是零下三度,—3°。

这一年冬十一月二十八、二十九连日大雪,雪区范围扩至广东全省,仅广州地区就有清远、龙门、增城、东莞、顺德、高明、鹤山、台山、开平、恩平等十个县有下雪的记载,关于这场大雪严寒的记载,史志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这一年,有“百年来所未见”的记载,这一年比现代的1954年和1955年的低温还要严重。

从广州1500年至1920年的420年中,广州地区共出现过41次寒害,平均每11年出现一次。不过广州的严寒最频繁的是17世纪和19世纪。

寒冷分为三级,一级是微寒,二级是寒,三级是严寒。严寒是指有积雪数尺、寒甚或者河流结冰或者果木冻死的冬天,造成的冻害是严重的。

广州河流结冰的记录

1685年:邑大雪,河流凝结成冰;

1721年,三水正月冰;

1856年,南海正月二十四日寒阴,水成冰;

1858年,南海十八雨雪,连日阴寒不断;

1877年,顺德十一月十九风雨霜并至,鱼多冻死;

1892年,增城十一月二十八日天寒大雨,着地凝结成冰块,草木皆萎,牲畜耕牛多冻毙。

这就是说,

1892年的11月,

增城的耕牛都被冻死了!

1921年1月,仁济路口冻死人

媒体报道,1921年1月4日,在长堤的仁济路口这里,有人被冻死。报道说,连日以来,广州贫寒社会。天气奇寒,乏人救济,竟相继死亡。其将死未死者,更是不知凡几。顷悉西堤仁济街口,昨夕有一贫民,又因缺衣乏食之故,冻毙于此……

1921年大北门城墙有冻死人

1921年1月5日,媒体以《路上冻死者又有三人》为标题是这样写着:“连日严寒,省垣贫民已有因冻死毙命者。……3号尤甚,盖因是日冷度比以前更甚所致也。查,是日所见施粥者只有金行三益堂……据昨日调查,计有冻死者三宗。一是大北城基有乞食老妇倒毙路旁,年约60岁,闻系在附近居住之黄姓寡妇;二是东门外史坚如祠旁,有年近40岁之乞妇冻毙,身穿仅得破衣衫;三是河南宝岗东之厕所,有老年乞丐约60岁卧毙在厕内”。

1946年12月有百人被冻死?

1946 年 12 月 17 日 的《益世报(重庆版)》 报道说,广州竟然冻死有150多人??这个报道不知道可信度有多大?

1934年广州大学校刊刊登消息

1934 年12月11日,《广大校刊》 刊登说,广东省省政府教育厅训令訓令私立广州大学校:查近日天气渐渐寒冷……

1946年:广州—严寒的冬天

1946 年在杂志《文坛(广州)》发表题为 “”严寒的冬天”的文章,署名为黄郭人。

1948年1月广州冻死30多人

1948 年 1 月 28 日《申报》刊登文章“ 廣州嚴寒飄雪 郊外池水結冰”。文章说,广州一日冻毙在街头的有30多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