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柳枝镇东寨堡村名的历史演变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东寨堡村名的历史演变
据说,公元1616年前,今华州区柳枝镇东寨堡并无人家居住,周围仅有几户人家,人口也不多。时村城东有一个慢坡,人称“东土坡”。坡上荒草茂密,坡下地势低洼,常年积水,广生芦苇,是一派望不到边际,风吹芦苇动,燕雀栖息,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景象。
已无法考究是何种原因,哪年哪月,最早几户申姓穷人最先迁到了东土坡搭棚建舍,开荒种田,过起了艰难日子。
由于地产芦苇甚多,长势茂盛,他们就因地取材,以芦苇为材料,学会了编苇席,打00的技艺,以求生计。
一次,他们将自己的产品拿到渭河北小镇上去卖,在生意交谈中,被一个姓李的富户所注意。
当他得知东土坡芦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居民和善勤劳的情况后,于是联合三户李姓人家迁居到这里落户。他们从时村人手里买了土地耕种,又从申姓人手里学到了芦苇编织技术,日子过得殷实惬意。
但是,由于荒草野地,芦苇茂密,当地狼兽很多,经常有孩子被狼叼走的事发生。一到晚上谁都不敢出门,狼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安全。于是李姓人家就联合起来,在原住地西边建起了一个土城围子,四面土墙高耸,东西各开个门,李姓人家全部迁入居住。
从此,人们就把李家人入住的城围子叫李家堡了。此时,申姓人家也为了生活安全而集中居住,形成一条巷道,起名叫申家巷。
清朝盛世时期,时村出了一个姓武的举人,在京城做官。一日,回乡探亲,看到当年的东土坡今日热火起来了。一问才知原情。他想,这么几户人家还称什么“李家堡子”“申家巷”,论“城堡”,要比时村小得多,论巷子,要比时村的武家巷、杨家巷、庙后巷小得多。对这个村名,他大为不满。于是,就发话说:这几户人住在一起就如同一个寨子一般,根本称不起什么“李家堡”“申家替”。它既然位于时村的东边,原名又叫“东土坡”,这个村就叫“东寨”吧。于是,“东寨堡”就这样叫起来了。东赛堡现有三个村民小组。隶属柳枝镇东新庄行政村。
注:
注:此文选自由“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整理出版、贾平京先生任主编的《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一书,“华州百姓”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