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高塘镇:蔺若寺和寺底村来历
邮箱:3125136050@qq.com
蔺若寺和寺底村来历
作者:贾宝勤 张书经
在华州高塘镇西北五公里的西塬半坡处,曾经建有一座佛教古寺,叫蔺若寺;坡底下由南向北沿公路分布着50多户人家,因为村子就在蔺若寺坡根下,因而叫作寺底村。
沿寺底村北小路进沟,攀援而上至半坡,有两块比较平坦的土地,就是蔺若寺的遗址。蔺若寺占地七亩,下面一块地为门前广场,占地约二亩,主要供庙会赛事时举办活动使用。
蔺若寺建在上面那片地,占地五亩,正门朝东,山外向里分别为山门,耿道台庙、中殿、上殿;南面有僧房九间;里边是三间上房;前边为六间厦房,供僧人居住和生活用。寺后墙外有一眼清泉,泉水终年流淌,除供给寺内僧人生活用水外,还浇灌四周50多亩坡地,让这些挂在半坡的旱地成为旱涝保收的水浇田。寺院中有棵珍稀古树,人称娑罗树。高塘地区原有两棵娑罗树,另一棵在原金惠乡一座尼姑庵内,尼姑庵的毁圯早于蔺若寺,今难以得知其状况。在寺院外有青竹亩余,青竹杯口粗细,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深受群众喜爱。为这里增添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蔺若寺山门共三间,门内两侧塑有哼哈二将,其面相凶神恶煞,很是吓人,小孩和女人经过时都捂着脸,不敢正眼观看。往里右侧有一间小庙,人称“耿道台庙”。据说耿道台年幼时,家里十分贫穷,生活极其艰难,根本不养不活自己,后来寺内主持僧人高某念其可怜,就把他收养在寺里,又供他上学念书。耿道台许下宏愿,以后若中举作官,一定要重新翻修寺院,报答寺僧养育之恩。耿道台其人神资聪颖,读书刻苦认真,后来应科举试高中举人,并被被授予“道台"(清时官职,相当于省、区级主管官员)之职。耿道台作官后,立即出资请工匠重修寺院。后人为记其功德,遂于山门里右侧,建一小庙,内塑耿道台像,四时享受香火礼拜,人称为“耿道台庙”。
再往里是五间中殿,中殿四周墙壁上画有数十幅佛教壁画,内容多为佛教故事和仙道人物;再往后是五间上殿,内供佛祖释加牟尼及五百罗汉塑像;上殿是正殿,是举行赛事,信众上香的地方。南面为僧房,有上房三间,厦房六间。寺内共建房屋十九间。
院中那棵娑罗树,其果实有核桃大小,内核大小如弹子,树身粗壮,高约20米,需两个人合抱,由于年代久远,树身中空成洞,可容一人安身。因为小孩玩耍,在洞内塞满干柴,点火焚烧,树被活活烧死。寺后那眼清泉现在仍然旺盛,常年流淌。现在村上人在泉边修了蓄水池,埋了水管,把泉水引到村里,家家都用上了不花钱的自来水。
蔺若寺庙产雄厚,有土地一千多亩,北至清风山的猫儿洞,南至村南的担水沟,西至塬边,东至河道,包括寺底全村和周边村落的十地。寺上把这些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供给庙内平时开支和赛事费用。
蔺若寺院四周共八社,相当于原来的圣山乡全境大小。庙上有董事会,最近一任会长叫马志俊,寺上的帐务开支和赛事等划都由董事会研究商定。蔺若寺也有庙会,一年一次,没有固定日期,每年的日期都是当年由董事会商定的,一般安排在春季举办。
来源:据《华州地名面面观》(主编 贾平京)底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