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杏林建华学校校史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华县杏林建华学校校史
“建华学校”位于杏林镇梓里村东偏北。抗日战争时期,桓公乡第四保辖区 9 个村庄,仅武家堡、沙屹塔两村设有初小,一个偏北,一个偏西,全保失学儿童甚多。地方热心教育人士,拟议在保中心地域新建学校。
民国二十七年( 1938 )李庄李自治(时任陕西省卫生处会计主任)及其叔父李树荫首倡办学,造福后代。参与并支持者有当时武家堡初小教师李子华(上溪湾人),李庄的李新政、李光廉,张渠园的张学孔,梁老堡的梁治才、武中积,武家堡的武振督及梓里堡的刘子宽等。随后成立理事会,推选李树荫为理事长,定校名为“私立建华学校”,并分别报请县教育局及省教育厅备案。获准后,省补助经费400元,县补助200元,加上李自治在西安募集华县同乡和当地群众捐款捐树集资共达3000余元。经协商购买其姻亲梓里堡的张世武旱地 8 亩,因办校廉价每亩 25 元,连同该堡观音庙址 8 分,校址共 8 . 8 亩。拆故县关帝庙及购拆纸坊头一座祠堂木料,建教室 4 座,礼堂 1 座,教师宿舍 4 间,门房 3 间。校门南向。置课桌凳 60 套,校大门上房正中是请省教育厅厅长王捷三书写的“建华学校” 4 个大字。建校期间,李树荫起早贪黑,日夜奔忙,干活在校,吃饭在家,募款不敷,自己垫贴。武家堡初小归并(后又回归该堡),原拟亦将沙屹塔初小并入,惟因该村通往学校道路两旁稻荷水田,雨天泥泞,小学生来往困难诸多,并校未果。
新校建成后,全校学生达百余名,女生只有几名,分 4 个年级单式班上课。教师李子华、张学礼当年均为半义务职(无薪金,吃饭由学生家轮管),理事长李树荫义务常住学校经管。该学区学生上完初小,读高级是在桓公乡一、二完小。民国三十六年(1947)梁生枝任校长时,曾设高级班。
1950 年,县上因财政困难,进行精简,撤销该校高级班,学生按其居住村庄远近分别转人华县三、四两所完小,即桓公一、二校。1952 年县在该校试行小学“五年一贯制”,沙屹塔及武家堡两初小为其分班,后中央教育部以全国各地条件均不成熟,通令暂停。 1956 年武家堡、沙吃塔两校又并入,改名“九联村群众小学”。 1965 年曾在梓里堡办农中班,翌年杏林农中设立,学生转往,农中班停。
1968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梓里、李庄、梁西 3 个生产大队各选派 1 人组成的贫宣队于 11 月进住该校。 校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贫宣队、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组成),全面掌握学校的文权、人权和财权。1969年4月还在 3 个大队选择活学活用积极分子、老贫农、生产队会计、复员军人及赤脚医生等16人与贫宣队3人组成的贫下中农讲师团,拟定“五抓、四组、三定、两落实制度”(注),登上教室讲台讲课。同年12月讲师团出席了陕西省中小学教育革命座谈会,宣讲交流了 《沿着无产阶级教育路线阔步前进——我们红林(文革时的“革命”名称)公社建华学校贫下中农讲师团是怎样巩固和发展的》 经验材料。 1970年 4 月 9 日 《人民日报》刊登了建华学校《讲师团要永远占领教育阵地》的文章。
1973年贫宣队奉令返回各自所在生产队,实行校外管理,后自废。 1971年“中学热”时戴中学帽,成为七年制学校。 1980 年卸帽,又实行五年制。1988 年恢复六年制。
1972年遵照毛主席“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育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的教导,从 9 月下旬起渭南地区和县教育试点组分别在杏林中学及该校进行学校规章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制定出“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考核与升留级”、“学工学农”、“学生考勤”及“学生奖惩”等五项制度。试行后,县文教局转发全县五年制以上学校参照执行。
60年代在扩展校址和增修校舍工作中,董事长井玉杰(故县人)、董事梁学浩(梁西村人)辛勤奔波,颇任劳怨。艰苦年月,学校无钱雇炊事员,梁义务充任其职,历时二年余,事功不可磨灭。至1988年学校面积已扩展为16亩,教室10座,教师住房18间,水灶房3 间。10个班,学生327名,教师22人。
1991年一年级为县“三算教学实验”点之一,次年三算竞赛获团体第 2 名, 4 名学生获二等奖,教师常宽梅获优秀奖。同年县奥林匹克数学第一届竞赛,学生宋鹏岳获一等奖, 1992 年第二届竞赛学生孙蝉娟获三等奖。渭南地区作文竞赛 1992 年“奋飞杯”六年级学生孙春燕获三等奖,教师潘肖芳获优秀辅导奖。1994年“作文竞赛”四年级学生李丹获一等奖,教师潘桂香获优秀辅导奖。1992年教师阎菊蝶数学论文获地区优秀奖。 全县小学毕业考试, 1992年名列第三,1994年名列第八。 1993 年语、数、史三科三项折合总分73 , l 分,是全县98 校总分达 70 分以上的 23 校中之一。 学校有教室 14 座,教师住房15间,灶房 1 间,房舍不足用,教师二三人住一室,图书、少先队部均在教师室内。有图书4200余册,自然、数学教学箱,少先队 4 套鼓号及一些体育器材。
1994年学生14 班608名,教师 21 人。学前班两班学生110 名,教师2人沙屹塔教学点教师1人,一年级及学前班学生38名。
1989 年张纪周(张渠园人)接任校长,之前为钟小莲(梁老堡人),再前历任校长有十四五人,任职次第材料不详,故略。
编后语: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建华学校”鲜为人知的一面,众所周知,如今学校已经停办。野草蔓延在诺大的操场和教室间,大门上的校名也不知所踪。回望这段历史,除了失落还是失落。去年曾几次遇到阎菊蝶老师,从她日渐苍老的脸颊上,我依稀能想起当年她严厉的教学风格,她是唯一打过我的老师。当年的班主任刘秀峰老师,代数学的张小龙老师,教体育的张纪周老师等等,现在你们可否安好!
最后,向那些曾为建华学校做出贡献的老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