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华州城区建设

邮箱:3125136050@qq.com


日新月异的华州城区建设
城区变迁规划
华州老城,为唐永泰元年(765)节度使周智光始建,城垣长8500米,高约8米,是唐代京城长安的东方门户,近畿上辅之地,城内外庙、楼、街巷无数(古传九楼十八巷)。元至正年间(1341——1368),又在城西北方向増拓一隅。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1月)华州大地震,城垣坍塌不堪,次年,由知州朱茹重修。清同治七年(1868),知州王赞襄因老城寥廓年久失修,难以守御,于老城东南(今城内行政村)另筑新城,新筑西、北两面城垣1296米,高6——13米,基宽8.3米,顶宽5米,城垣周长2394.5米。另辟西门、北门,老城南门旧址未变。清光绪元年又增修东门。20世纪50——60年代老城城垣废弃。
华州城郭变迁图 自华州史话
20世纪70年代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城区建设以规划为依据,以道路建设和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城市重心南移为目标,至2000年底,城区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千米,城区人口增至5.8万人。
进入21世纪,城区建设以连通新老城区,加快新城建设,提升城区品位为重点。至2016年底,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千米,城区人口7.6万人。2001年1月被国家建设部授予“第三次全国城市综合整治先进县”;2017年4月被国家爱委会授子“国家卫生县城”。
1957年,华县计划委员会委托陕西省建筑设计院编制城市建设规划图,确定县城中心为文体路(今咸林路)东段与军民路(今古郑路)北段交汇处。1961年因三门峡水库工程修建,城市防汛原因,城市中心调整为吴溪路(今桓公大街)与杏林北路(今天门路)南段交汇处。1977年重新调整县城中心为新华大街与新秦路交汇处。
1985年,华县人民政府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县城规划》,提出城市重心南移,规划面积12.8平方千米。1993年编制(《县城南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1994年对《县城总体规划)重新修编。2001年,前一轮规划实施结束,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规划城区东至陕西省莲花寺石碴厂,西至陕西省化肥厂,南至距秦岭北坡1000米,北至北环路,城区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城区形成以商业为主的北部中心及以行政、文化、体育、金融为主的南部中心;沿石堤河、太平河、秦岭北坡形成县城外围绿色生态。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修编完成。
2013年5月,华县人民政府委托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渭南市华县(华州区)总体规划(2013——2030)》,2015年6月完成。中心城区范围向东延伸至少华山服务区,西至西环路以西1千米——沿连霍高速向西——物流园区,总面积54.8平方千米。规划拟定城市性质为:渭南市城区的东门户,富有历史人文及山水特色的综合功能区。

华州区高速路出口 自古今华州

形成华县城市中心区,包括北部旧城区及南部新的政治、经济服务中心区。形成城市中心区东边的少华山生态休闲组团和西边的赤水、瓜坡生产及居住组团;划定秦岭山脉禁建保护线,形成城区南部生态保护带;东西穿城绿带,适度开发建设连霍高速与陇海铁路之间区,形成东西横贯华州城区的穿城绿带;形成石堤生态绿廊、西环防护绿廊、东环防护绿廊、罗纹生态;规划形成内外网络结构。内环:潜龙路——太平郊野公园——毓秀公园——水景康体公园——东环城公园——华州大街——西关街——龙山路——天门南路。外环;环山路——东环路——北环路——西环路。
规划提出:启动北部少华湖开发,引导水资源入城与绿网、公共空间、历史人文遗迹与城市改造相结合,彰显“依山环水”的城市特点。

(未完待续)

原文来源:《华州古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