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京乐唯一的磕头弟子 ——华州皮影艺人吕崇德 2024-05-10 04:34:43 邮箱:3125136050@qq.com 潘京乐唯一的磕头弟子——华州皮影艺人吕崇德吕崇德,1944年生,属猴,华县大明镇吕塬村人。是著名前声潘京乐的磕头弟子。生有五个女儿,三女和小女在家,招了上门女婿,其他三个女儿都出嫁。 他天性聪颖,对音乐很有天赋,上学时就爱好戏剧和乐器,初中时就在学校的文工团拉二胡。文化课也特別好,尤其数理化年年是满分,是高塘中学的尖子生。他说高塘中学三年的校园生活是他人生中最为美好和终生留恋的三年。老师学生都看得起他,尤其女同学,为了和他争着好,相互之间还常闹矛盾呢。那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1961年初中毕业,暑假期间与皮影戏的一段接触,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吕塬村是一个皮影戏的戏窝子,从事皮影戏的各类人才将近20人。暑假期间傍晚没事,大家和本村有名的碗碗腔二弦手吕思道、吕思厚一起排练皮影戏。他每天到这里帮艺人拉板胡、弹月琴,有时还学着唱几句。村子里原本搞乐器的人比较多而缺少“前声”,大家听了他的唱,觉得还有点味儿,而且先天嗓子还不错,所以大伙都鼓动他学唱戏要比上高中有前途。他的心开始动摇了,心想,当时阶级斗争已经很紧张,对地主家庭出身的他来说,学一门手艺也许真的比上学有前途,可是父亲一心想让他念高中,将来好上大学,并已经给兰州的亲戚写信托付,让他开学了去兰州上高中。学校老师在临毕业时也一再鼓励他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名牌大学。他心里很矛盾,正愁无法选择,一天晚上他学戏回家,父亲对他说:“快开学了,你应当写写作业,看看书,收拾一下东西好去兰州,再不要每晚出去玩,没个正性儿。”正处于矛盾中无法选择的他突然间没容思考,说了声:“大,我不想去兰州,也不想上高中了。”这突如其来的说法让父亲很生气,没容儿子说完,父亲便拿起枕头朝儿子砸了过去。 吕崇德在高塘古镇上理发 张韬摄父亲骂道:“你这个没出息的,是疯了还是瓜(意即“傻”)了,咱家出身不好,在村里我都抬不起头,你娃子还想咋哩?我给你说清,你一定得上高中,上大学争口气,将来在外边工作,不能在村里让人看不起。”父亲的情绪慢慢地缓和下来了。儿子便解释道:“大,你先别生气也别伤心,正因为咱家成份不好,所以我才认为上学没前途,听说上大学贫下中农的娃优先,出身不好的一个不要,何况咱村在外边工作的人已有好几个被下放回来了,咱还想在外工作呢,那不可能,上了也白上。”这番话让父亲的观念也有了改变,再没有提让他去兰州的事。好长时间父亲心里不痛快,与任何人不大说话,儿子心里也很难受,但是儿子只有这痛苦的选择。后来父亲对儿子说:“唱戏同样让人看不起。过去唱戏的死了都进不了老坟。唉,没法子。只怪我和你爷多挣了些家业,把娃给害了。”兰州没去,高中也没上,吕崇德死心塌地跟着村上的皮影艺人吕思厚、吕思道学习演皮影。1962年,刘华从兰州下放回来了。吕崇德说,刘华和他年纪差不多一样大,自小就在一起耍,都是一拨儿的人,刘华又在兰州戏校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和乐器训练,此后他从刘华那里学了不少东西。 吕崇德与他的美国徒弟 张韬摄吕崇德才19岁就结婚了,结婚前就知道潘京乐的名气,但是不认识。在他的婚礼上,潘京乐作为女方客人来到他家做客,而且还坐的是首席。当新郎给娘家人敬酒时,才知道潘京乐是新娘的姑父。当时他心里很高兴,心想这下终于可以跟潘师傅学戏了。第二年潘京乐到吕塬村演戏,他与吕思道商议准备了些酒菜,戏完后在家摆了一桌席,将姑父请到家,正式提出拜师学“前声”的要求。潘京乐也爽快地一口答应了。由于吕崇德的音乐基础好,潘师傅得意地给人说,他教了个不费心的徒弟,很省事。后来,陈书经对他说:“兄弟,你的乐器基础这么好,学的前声干啥?太累人了,不如跟我学二弦,一年下来保证让你买个自行车。”但是他没答应,还是爱抄剧本爱唱戏。从此潘京乐演戏时,吕崇德总是坐在后台,看铜器的使用,听腔调的转换和用法。他说当时他已对碗碗腔调子很熟悉,就是不会衔接,不会起板,主要想学师父的表现手法,但是发现师父的指法一次和一次不一样,打击乐的使用也是随心所欲,没有定法,让人很难学。他觉得师父唱戏特别投入,尤其唱苦戏特别有真情,嗓子生来就调子高,显得特别有气力,这让他一辈子也难以跟得上。因为那是天生的,这是师父的优势。但是师父也有不足,就是吐字不清,如果吐字清楚,那就是老虎长了翅膀,太厉害了。吕崇德学唱皮影戏时间不长,“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县里通知把老戏停了。他被抽到公社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编排新戏皮影和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后来抽到水库干了三年的临时工。改革开放后,跟着郝炳历、陈书经到渭北的大荔一带演皮影。再后来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转变,渭北一带的皮影戏没有市场了,他回到华县塬上一边在家种地,一边和当地的艺人演皮影。吕崇德如今在当地很有名,他说要感谢两个人,除了正式师父潘京乐之外,还要感谢郝炳历老师。在郝炳历有病期间他去看望,郝师傳问他:“你想不想出国?”他笑着说:“当然想,谁不想那是假的。”郝师傳说:“明年还要去德国,你看我得了这瞎瞎病,怕是去不成了,我肚里有些东西总不能带到棺材里去,你有兴趣了常来,我给你说些戏。《月下来迟》这本戏里有好多诗句,很重要,潘师根本念不清,我想把他拿掉,让你去。”就这样郝炳历推荐他进入了代表华县皮影团去德国的班子,2001年他登上了去德国的飞机。从此吕崇德成了华县皮影的著名“前声”。尤其近多年,因他的师父潘京乐年事已高,他更加声名鹊起。 2008 年春节吕崇德家大团圆 张韬摄他曾和刘华一样不愿去商业演出公司,更反对一些人打着文化传播的旗号将民间艺人垄断,作为人质向政府套钱。他希望政府能直接补贴艺人生活,让他们自由地在农村赶场子演戏,占领那块原本属于民间文化艺术的阵地。他曾经在县里跑过一些部门,寻过一些领导,把自己一心想传承保护皮影的想法和认识讲给他们,但最终,他还是耐不住没戏演的寂寞和没钱挣的困惑,撇下了民间阵地,也去了商业公司混饭。他说:“我现在回村里很不好意思,没法面对村民,他们是我的忠实观众,曾因我们对皮影戏的执著而感叹,更为我们村皮影戏在外的名声而自豪,称赞我们是“人民艺术家”。现在因看不到皮影戏骂我们是“拜金之徒”,说我们为了钱,把皮影卖了。唉,没法子,啥艺术家,我们也要活。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华县皮影档案》张韬著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赞 (0) 相关推荐 冒孙汐:皮影人生 枯藤,老树,昏鸦.听皮影戏的人儿笑开了花. "戏班子的人来啦!"一听到二婶的叫喊声,村里的人便带着孩子,拿着长长的板凳陆陆续续的赶到了村口处的大院里.我和奶奶穿梭在人流中,随着人流 ... 这支农村老腔皮影队,主唱是两千年来第一位女歌者 "最正宗的老腔在华阴,只有在黄河的涛声.华山的风声之中,听到的老腔才有韵味",今年52岁的张香玲说.张香玲是华阴老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喜民的第一位女徒弟,也是张香玲老腔皮影艺术团的 ... 乳名四喜,人称“十四红”的华州皮影艺人魏振业 邮箱:3125136050@qq.com 魏振业:人称"十四红"的"大净" 魏振业,乳名四喜,1931年生,属羊,华县东阳乡魏家塬村人,是赵振才的徒弟,他12岁 ... 才艺双全 风流多情的华州皮影艺人——赵振才 邮箱:3125136050@qq.com 才艺双全风流多情的皮影艺人--赵振才 赵振才,乳名福才,华县大明镇赵村人,1927年出生. 赵振才坐在他家的院子里2007年 张韬摄 少年聪慧好学 17岁便独 ... 大师已去,影戏再无潘京乐! ——谨以此文悼念华州皮影大师潘京乐 邮箱:3125136050@qq.com 大师已去,影戏再无潘京乐! --谨以此文悼念皮影大师潘京乐 图文作者 张 韬 惊闻全国著名皮影戏大师潘京乐走了,我的心突然时颤时慌,不胜悲痛! 华县皮影戏被 ... 华州皮影的“活化石”——一生比悲戏还悲的“前声”潘京乐 邮箱:3125136050@qq.com 潘京乐:独一无二的"前声"(续) 来源<华县皮影档案> 作者 张韬 改革给潘京乐带来命运转机,老伴却走了 1979年深秋,潘塬 ... 华州皮影的“活化石”——独一无二的“前声”潘京乐 邮箱:3125136050@qq.com 潘京乐:独一无二的"前声" 作者 张韬 潘京乐,1929年10月出生于陕西华县圣山乡潘塬村,属蛇.他声音宏亮,唱腔激情轩昂,每唱苦音至高潮 ... 黄居正:缅怀华州皮影艺术家张琪 邮箱:3125136050@qq.com 忆 张 琪 作者 黄居正 2020年8月,我在整理书画旧作时,看到了30年前画的华州皮影,顿时勾起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黄居正绘画作品<华州皮影> ... 华州皮影与电影《活着》背后的故事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皮影与电影<活着>结缘 1993年10月,我请了郝炳历.潘京乐.刘文信.刘华.刘兴文.刘广民在华县柳枝镇丰良村的张琪家演皮影.这次演出是为了录 ... 华州皮影唯一科班出身的“下档”——刘华 邮箱:3125136050@qq.com 唯一科班出身的"下档"--刘华 刘华,1943年生,华县大明镇吕塬村人,原名刘树声,是华县皮影艺人中唯一科班出身的艺人,有一定的文化.19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