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读刘智永《风雨兼程》有感
文/徐锁平(江苏金坛)
常言道:“开卷有益。”打开刘智永老师的《风雨兼程》一书,随他经历了一个平凡的农村小人物奋斗史,展现他不甘人后,扼住命运的咽喉,自强不息的旅程。他多次死里逃生,用顽强不屈的抗争,书写人生的辉煌。写真人真事,抒真情真意。其人其事,可感可亲;其情其义,可敬可佩。苦难压不弯的脊梁,奋斗闯出来的辉煌。苦难,对强者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如今我们的国家,正朝着富强、美丽、文明、和谐的方向不断前进。毋庸置疑,回想我们新中国走过的历程,有着许许多多的坎坎坷坷,这些都是历史进程中必定留下的痕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回眸过去的那段艰难岁月,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其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今天读来匪夷所思,但却是当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在刘智永先生的《风雨兼程》中,我看到了苦难对一个人成长的磨砺和捶打,一个羸弱的生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生活到了艺术之中,它经过作家的情感和理性的吸收消化,分解排泄重组,就发生了变化。是生活的面貌和作家心灵的划痕。作品中的真实,既是生活的真实,又是作家的真知真情的感受。生活的客观真谛和作家主观的真情贵在统一,既表现乡情乡韵乡味,更多的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关照真实的生活,展现生活的厚度,又表现不屈的灵魂,锲而不舍,好学上进,让我们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悟出生命的哲理。认识刘智永先生,源于一次诗歌研讨。那是参加文艺金沙诗友会的一次聚会。会议结束后,年过六旬的刘老师,因为听说我在辅导儿童诗歌写作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他也想尝试,竟然郑重其事地拜我为师。我惊讶万分,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他竟是这般好学。后又拜读了他出的两部专著,特别是《孝傲金沙》,将身边一个个孝道典范纳入他的笔中,倡导现代孝道新境界。他的博学多才,涉猎之广,让我对他愈发敬佩。
《风雨兼程》中,眼前总是闪现着他不断奋进的身影。与其说是他的个人奋斗史,不如是时代同龄人的一个印记。他一直在努力,竭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用自己的双手,手中的笔、手中的相机。虽历经千辛万苦,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一名乡镇干部,成了一名农民记者。虽然他认为自已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虽然他始终没有拥有一张属于自己想要的记者证,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不一般的人生,赢得了许许多多人的尊重。他写新闻,写出了新闻视角的新高度;写人生,写出了凡夫俗子的新境界。他用笔,帮助了许多人走出困境,开创出一片片新天地,无论是提出“农民是耕地保护的第一守护人”,还是对英雄教师殷雪梅的全方位报道,无论是帮助上阮村村民陈书贵推销“地参”娃娃,还是为建昌李锁洪出谋划策培育青虾苗,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理解,帮我解开了许多心中的疑惑。《皇粮国税一分不能少》一文中,真实展示了当年征收“皇粮”的艰辛。因为我也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成家立业后也种着一亩三分责任地。常常是一年到头自己忙死忙活。还得按时交纳公粮,上交各种农业费用。心中也常常产生许多疑惑。为啥农民的生活越过越苦?为什么农民的后代都怕种地。当年我拼命读书考学校,就是因为想跳出农门,因为农民实在太苦了!后来终于不用种田了,因为生产队里的地被征用了,建起了汽车城。再后来,不但减免了农业税,还有补贴。那么这项政策是怎样出台的?国家为什么要征收皇粮国税?读了他的文章,我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取消农业税的时代背景,原因有三:首先是取消了农业税也就取消了有关农业税征收的所有工作。当时农业税的征收是最困难的一件事,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其次过去征税常常将一些非正常的收费夹带其中,老百姓也搞不清什么是该交的,什么是夹带的。现在把农业税从根子上给免了,夹带的收费也没有条件再征收了。第三,这也是将来一系列扶植农民政策的开始。这一举动表明政府对三农政策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变化。在《皇粮国税一分不能少》这一节中,作者选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细节。围绕着皇粮国税的征收,选取了三种典型事件,一是积极交纳公粮的,二是所谓的钉子户,三是由于某些干部人为引发的所谓难题。在对积极交纳公粮上,作者以一篇《一公斤稻谷的故事》新闻稿,点出了一位朴素的正面农民形象:正当满载而装的船只即将离岸时,只见一位年轻的妇女手拎一只塑料方便袋,满头大汗地边跑边喊:“等一等,等一等。”这位年轻妇女是黄金村第四村民小组村民李贵红,那手里拎着的是一公斤稻谷。原来李贵红在中午拉来满满一板车爱国粮过秤后,回到家对照春订合同一算,发现在应交粮的总数上还少了一公斤。于是,她便立即找了一只方便袋,一定要补上这一公斤稻谷。家里有人劝她:“这一点稻,就算了吧。”可她却一本正经地说:“上缴国家的粮,一两也不能少。要不是国家的政策好,我们家能有今天的富裕吗?”一个富裕不忘国家的农民典型形象,跃然纸上。语言朴素,行动利落,言行中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在写三户钉子户时,作者选取三种不同的人物进行了勾画。第一位是“宁可家里失了火,自己不能掉进河”好面子爱出风头的崔经理。用“你在外头跑跑,本领强”一句戴高帽的话,堵住了他的狡辩。“陈书记朝我们歪歪嘴,我们心领神会,拿稻箩的拿稻箩,拿扁担的拿扁担。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儿,他家的稻子就被装车拖走了。”第二个钉子户“体型魁梧,身高马大,满身酒气,肩膀上扛着一根扁担,扁担一头绑着一小刀肉,边走嘴里边哼着小曲。”“任凭我们说破嘴皮子,老黄的头始终低着:‘今天酒喝多了,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是啊,你与一个酒鬼,能讲清道理吗?第三位钉子户是老实巴交的韦常富。“这时,一向老实巴交的韦常富恍然大悟:‘原来你们是想我家的稻子呀,我家这么多人,今年收成又不好,税完成了,我们怎么过日子。我就不信,共产党会不让我们一家人活下去。’”写到了怎样给他做工作:“家里的困难,国家的困难,都要互相理解。政府关心你,你也要支持政府工作呀!”三种钉子户,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解决。对所谓的暴发户,当机立断,毫不手软。对碰到的酒鬼,当缓则缓,不将矛盾当场激化。对真正的困难户推心置腹,将心比心,既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也要让他们理解皇粮国税的重要性。最具有喜剧性的是以一点带面,将驻村土山村,解决老大难写得一波三折,耐人寻味。“土山村是个自然村,有4个村民小组,100多户农民家庭,每一年上交任务都完不成。乡领导看我吃苦耐劳,于是派我驻村。我发现所有难点都出在几棵树上,而这几棵树的主人是一位机关干部,他还是一位老党员。”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四两拨千斤,深谙“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的道理。于是,作者了解情况之后,花了20多元钱自掏腰包,晚上约了两个村干部请他吃饭。又花了10多元,买了两包香烟塞给他,“笑眯眯地端起酒杯毕恭毕敬地说:‘我是新同志,无论如何要请老同志多多帮忙。’不等我把话说完,老领导举起酒杯,在半空中停顿了许久许久,忽然一仰头,倒进嘴里,一饮而尽:‘行!我支持你。’”字里行间,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位乡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不易。荣耀背后是数不尽的辛酸,百感交集,千般滋味,一位普通干部想方设法去解决遗留问题的无奈和心酸。表面风光内心彷徨。百姓百姓百条心,你看我,我看你,人民群众看干部,这是与农村各种人打交道的真实写照。作者写道:“可却找不到那份应有的自豪感、荣耀感。我从内心深处感到,这个乡干部不好当。”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为了取消特供本,下定决心整治,虽然家中有五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是啊,只有一心为公,不藏私心,两袖清风,不忘初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爱戴。计划生育是一项国策,关系国家的兴衰和改革的成败。这项政策的制定,是从国家的整体发展出发。如果当时不狠抓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庞大,对我们国家会造成很大的压力。现在放开二胎,也是基于对人口继续下降的人口老龄化的一种考虑,将总人口控制在了一定的合理范围内,不让它急剧膨胀,从而对国家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作为一名记者,有家国情怀,立足现实,用手中的笔,为人民鼓与呼,帮助人民理解党的政策,执行党的方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国策中的计划生育》一文中,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开始反思当年的计划生育执行中的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乡长下令扒掉他家的房屋,把他家的床、柜等值钱的东西,还有几千斤稻谷,全都搬走。”莫言先生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中,也写到了计划生育带来的种种反思。《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特点是真实,艺术加工,形象性,抒情性。
《风雨兼程》展示的是自60年代至今社会发展变化的图卷。社会历史的印迹,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思考,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我们无法回避:大跃进时发明巧姑娘团子的心酸;万般无奈吃观音粉被活活胀死的悲哀;饥饿逼迫着孩子们到猪食锅里偷吃胡萝卜的凄凉;上山拾柴耙草遭遇的痛楚等等。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刘老师的《风雨兼程》,可以当作是一面明镜,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中照出历史的本来面目,对待过去的客观态度。过去那苦难的岁月、贫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中国人通过一代代的努力奋斗带来的。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生死手印,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承包到户的责任田,在给大家带来好日子的同时,也让刚刚过上温饱生活的农民,开始与皇粮国税打交道。面对稍稍改善的生活,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想法。有了概括的真实,还需要作家真诚的感情。表面上看来生活的逼真经过加工改造,深入抽出是被破坏了,但它不但要更广泛,更普遍的真实性,而且有着生活所缺少了真实的感情。作家的劳动对象,就是生活中逼真的素材,作家的劳动实践,就是要把生活逼真改造为艺术的真实。正如雪莲在山顶开放,绝世的才华,只有善良才能催生一位有良知的作家。鲁迅最伟大的作品,字字交织着民族一个苦难的,濒死的母亲的命运。因此,仁慈、纯洁、诚实是人生之树的土壤,决定着这棵树的高大与粗壮。刘智永老师,根植于脚下的这片热土,用纯真干净的笔墨,用满腔的热情,朴实真诚地书写一位最底层挣扎着的小人物的“非常遗书”,尝试着自传体报告文学的写作。这条路,需要胆识和勇气,更需要真诚和良知。
作家简介
徐锁平,男,生于1966年,江苏金坛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有多篇诗歌、散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