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缝该不该留?

最近有朋友问到传统工艺的明清家具为何要留伸缩缝?有些人主观认为留伸缩缝的家具不太好看,不如“无缝技术”的家具显得工艺精细。针对这个问题,此篇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任何木材都是有木性性。所谓木性,就是木材遇到冷、热、干、湿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裂、扭、胀、缩的特性。这一特性,任何天然的木材都有木性,只是木性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不会存在没有木性的木材。板面木材相对宽阔,木性尤为明显,除了木材前期干燥处理能够适当地降低木性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攒边打槽装板来应对木材在不同环境影响下的木性变化。

攒边打槽装板

攒边打槽装板有两类形式,一类是平镶。平镶即面心板边簧嵌入边抹的槽口之中,让面心板与边抹平齐,这样让家具表面变得整洁利落。平镶的面板一边,需要预留伸缩缝。在天气温度、湿度发生变化的时候,来适应木材抽胀伸缩。而伸缩预留大小,则是根据制作地与使用地湿度差异,以及木材干燥、工匠工艺水平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如果北京做的家具,在广州使用,则伸缩缝得预留得大一些。这也是异地购买家具,最好采用定制而非购买现货的原因。定制,工匠可以根据使用者使用地的环境,来确定伸缩缝预留的大小,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平镶的伸缩缝

另一类是落堂的造法。落堂是面心板变簧嵌入边抹槽口内,面心板比边抹低,在木板装入边抹槽口中,面心板全部镶嵌在里面,这样无需留收缩缝。木材抽胀伸缩都在槽口中变化,外表不明显,最多会出现原来在槽内的板面在缩得厉害的时候会显漏出来。

落堂板面抽胀伸缩在槽内

再来说说所谓“无缝技术”,“无缝技术”即家具做的如板式家具或金属家具一样,没有缝隙,外表平直光滑。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只要是天然木材,都会有木性,如果提出“无缝技术”,那唯一的办法就是人为地封住木性。如何将木性封住呢?现在主要流行“蜡煮”(参阅《蜡煮家具》),即开料后把木材放入工业蜡中熬煮,在浸泡和熬煮的过程中,木材中的水分和油脂就被抽离出来,取而代之的是蜡渗透到木材内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置换从而改变了原木材的本性。蜡煮过的木材已经失去了原有木材的天然性,丧失了木质感,呈现一种蜡质的塑料感,很不自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不是原木家具了。蜡煮过的家具,也会使原本的榫卯结构变得脆弱。

有明显塑料感的蜡煮木材

对于商家来说,因为蜡煮封住了木性,一般售后几年内出现问题的概率大减,煮蜡工艺由于营运成本低,因此销售蜡煮家具是目前不少商家的偏好。而对于用户来说,蜡煮家具外表如板式家具和金属家具一样无缝,表面光洁平滑,似乎显得工艺更“好”,所以能够吸引到不少眼球。麻烦在于蜡煮家具的榫卯结构变得脆弱,长期的维护有一定风险。

蜡煮的无缝技术的家具

笔者年初开始陆续将一些家具搬往位于落英山的渔隐山房,适逢连续数月的阴雨天气,潮气非常大。今年8-9月,又赶上当地自解放以来最严重的大旱,天气异常干燥。渔隐山房所使用的家具皆按传统工艺制作,预留了适当的伸缩缝,在今年潮湿与干旱气候轮番上演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考验。事实证明,一些传统工艺,例如,伸缩缝的预留,可以让家具在保留本色的情况下,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最好方法。看到这里,你说伸缩缝该不该留?(参阅《三言两语 | 渔隐山房》)

下图为渔隐山房使用中的高仿及老明式家具。

补充:

在中国的家具历史中,经过长期的总结,那些木性相对没那么大,纹路又优美的木材,逐步成为中国古典硬木家具的传统硬木用材。例如黄花梨、紫檀、鸂鶒木、老红木、铁力木等。当传统用材枯竭的时候,新的相似材料就会补充进来。比如:白酸、花枝、花梨等。现代,很多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会去寻找开发更多的新型材料。例如:大叶黄花梨(长叶雀肾),各类血檀,红檀之类的。而这些新木材,木性太大不稳定,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考验,所以商家就不得不使用一些化学手段进行处理,以对抗相应的木性,这样出来的家具给未来的使用留下了不少隐患。

参考阅读:

三言两语 | 渔隐山房

三言两语 | 迁居ing

三言两语 | 菖蒲 随手香

蜡煮家具

南漆北蜡

高仿明式家具

你不知道的秘密

渔隐山房 | 八仙桌、六仙桌

书斋 | 画案

明式家具文章索引(2019.5.29)

知识贴 | 明式家具部位名称图解

保利春拍 | 十面灵璧山居甄选明式家具

砚 之 索引(2019.8.18)

花梨原盒荷塘清趣绿端砚

㠛村石抄手砚

蕉叶纹“临湘桂苑”老坑端砚

砚 需要浸水养护吗?

墨 之 索引(2019.5.30)

茶器文章索引(2019.6.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