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闲话:诗人猛士杂龙虎,月斧云斤琢肺肝

我们继续说清代学者何栻(1816-1872)的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下面这一副:

诗人猛士杂龙虎,月斧云斤琢肺肝。

(晚清民国东北闻人成多禄(1864-1928)墨迹。)

这副“诗人猛士杂龙虎,月斧云斤琢肺肝”,大致可以这样理解:

诗人代表人类文明的一面,猛士代表人类野性的一面,但不管是文明还是野性,都应该生龙活虎,生机勃勃。而大自然的日月风云呢,总随时间流逝在消磨着你、总像刀斧一样在雕琢着你,让你日渐剥蚀、日渐消亡。

上联是怒放的生命,下联是无奈地凋零。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岁月是把杀猪刀呀。但也正因为生命恰似昙花一现,所以才要拼命灿烂;如若没有枯萎凋零,那盛开怒放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那这两句在先生诗文中的本意是什么呢?下面仔细说一说。

先说下联“月斧云斤琢肺肝”。这一句出自先生的七律《王文玉挽词》。原诗如下:

才名谁似广文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玄晏一生都卧病,子云三世不迁官。
幽兰空觉香风在,宿草何曾泪叶干。
犹喜诸郎有曹志,文章还复富波澜。

此诗作于元祐七年(1092年)十月,先生57岁,时任扬州知州。王文玉生卒不详。

这首诗的大意是:

有几个人能像唐朝的广文馆博士郑虔那样,虽有高才大名,日子却过得贫苦冷清?一生不慕荣利,只知道雕琢肺肝、穷经立言?西晋的圣医名士皇甫谧mì(215-282,号玄晏先生),一生以卧病为辞,不愿出仕;西汉的大学问家杨雄(前53-18,字子云),三十多年淡泊自守,不谋升官。先生更像深谷的幽兰一样,自有馨香而世人不知;唯有近旁的小草,为之久久悲切、泪迹难干。可喜的是,先生身后有儿如曹志(三国曹植之子)一般,笔底文章波澜纵横,将来必成大器、光耀门庭。

诗中将王文玉比作唐朝的郑虔,郑先生满腹经纶,但命运不济,生活过得很艰难。杜甫和郑虔关系不错,曾写诗慨叹“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此诗整体平淡无奇,唯有“月斧云斤琢肺肝”一句,如奇峰突起,光彩夺目。

这里的“月斧”,典故出唐代段成式(803-863)的《酉阳杂俎zǔ》。其文如下: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尝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夐xiòng,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xǐ yǐ,徘徊)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 fú,包袱),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官道”即政府修筑的大路)”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太阳照在月球上凸出之处,形成了月亮上的黑影)。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数事(有几件斧头、凿子),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亦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从这条小路可以走到大路上去)。”言已不见。

上文中,那个“鼾睡”的“布衣”人,就是负责给月亮“整容”的八万二千户人家之一,他拿的斧头就是“月斧”。他随身口袋里装有修月亮时掉下的渣渣(“玉屑”),吃了这个东西,可以让凡人一辈子不生病。

既然“月斧”是修月的斧头,那么“云斤”也就是雕云的斧头。这一句“月斧云斤琢肺肝”,直译过来是:

(王文玉先生)写文章十分用功,就像用修月雕云的斧头、一点点精雕细刻自己的心肝一样。

大家看,同样描述玩命写诗作文、钻研学问,贾岛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讲“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李贺是曾让母亲忧虑“是儿要呕心乃已耳!”先生这里则讲“月斧云斤琢肺肝”,不仅说得新奇、崚嶒,也更诙谐、形象,反复读来,使人感觉如美声佳乐、余音绕梁,又如美酒佳酿、后味绵长。

接下来看上联“诗人猛士杂龙虎”。这一句出自先生的七言古诗《九日黄楼作》,原诗如下: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重阳节(九月初九日),先生43岁,时任徐州知州。

这首诗写的是徐州城外黄楼落成的庆典。前一年黄河决口,差点把徐州城给淹了。苏东坡带领军民协力奋战、严防死守,总算保住了家园。为了杜绝后患,先生向朝廷申请经费,改筑徐州外城,并修筑四条长堤。这个黄楼(下图为1988年复建的徐州黄楼),相当于抗洪胜利的纪念建筑。如此旷代盛事,如此文章太守,岂能无诗以记之?

下面详细看一下这首诗。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ōu水上泡沫,此处指浪花)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大意是:

去年的重阳节真让人不堪回首呀,半夜里城南水浪奔涌、来势汹汹。狂涛冲击着城墙,声如雷鸣;城墙上雨急风紧,湿滑难行。大家只顾早出修缺堵漏、晚归洗晾靴袜,哪有什么心思去置办白酒、欣赏菊花!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xiā?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chā。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大意是:

去年哪敢想能有今天,还能在重阳节对着菊花、喝上一杯?今天我请各位参加黄楼落成庆典,请大家不要嫌弃薄酒不够醇香、歌女不够漂亮,这总比在污泥中抗洪抢险好多了呀。现在黄楼的墙壁还没有干透,但秋日的霜气已令河水渐落、万木萧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yà。薄寒中zhòng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大意是:

今天一早白雾蒙蒙,空气如细雨般清冷湿润。登上黄楼,但见眼前如万顷云海,南山巍峨的寺庙不见一点痕迹,唯有楼下橹桨“鸦轧”之声不绝于耳。这种感觉呀,真恍如乘坐楼船、航行在大海上一般。上了年纪的老同志,赶快先喝杯酒暖暖身子吧,可别因为一早登楼中了风寒。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yà。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zhà。大意是:

不一会儿红日东升、白雾散去,但见楼下渔村沿岸错落,河水鳞麟,远山参差。今天有这么多名流英雄赏光莅临,真令这落成庆典增色不少。大家好好吃,好好喝,在这北方的小城徐州,在一片鸭鸣鹅叫中观赏着楚舞吴歌,是不是也有江南苕溪泛舟一样的感觉呢?

句中的“清霅”,指的是浙江湖州的霅zhà溪,也叫东苕溪。

在“诗人猛士杂龙虎”句下,先生曾自注道:坐客三十余人,多知名之士。这一句的大意是:

庆典上有文士诗人,也有英雄好汉,皆为当世之精英、一时之俊杰。

这里的“杂”,篆书写法为左“衣”右“集”,《说文解字》解释为“五色相合”。这里指“各色人等聚在一起”。“龙虎”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物。

先生这里为什么要提到“猛士”呢?据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所述,去年抗洪时,东坡先生曾向当地驻军求援:

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东坡亲身在泥水中跋涉,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

关于前一年徐州大水情况,先生在《奖谕勅记》中这样写到:

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十七日,河决澶州曹村埽(sào堤坝)。八月二十一日,水及徐州城下。至九月二十一日,凡二丈八尺九寸(按宋尺约30厘米计,为8.7米,也快3层楼高了),东、西、北触山而上,皆清水无复浊流。水高于城中平地有至一丈九寸者(城外水位比城内陆面最大高出约3.3米),而外小城东南隅不沉者三版(城墙最低处仅比城外水位高出“三版”,约60厘米)。

父老云:“天禧中,尝筑二堤。一自小市门外,绝壕而南,少西以属于戏马台之麓;一自新墙门外,绝壕而西,折以属于城下南京门之北。”遂起急夫五千人,与武卫奉化牢城之士,昼夜杂作堤。堤成之明日,水自东南隅入,遇堤而止。水窗六,先水未至,以薪刍为囊自城外塞之。水至而后,自城中塞者皆不足恃。城中有故取土大坑十五,皆与外水相应,井有溢者。三方皆积水,无所取土,取于州之南亚父冢之东。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长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阔倍之。公私船数百,以风浪不敢行,分缆城下,以杀河之怒。至十月五日,水渐退,城以全。

明年二月,有旨赐钱二千四百一十万,起夫四千二十三人,又以发常平钱六百三十四万,米一千八百余斛,募夫三千二十人,改筑外小城。创木岸四,一在天王堂之西,一在彭城楼之下,一在上洪门之西北,一在大城之东南隅。大坑十五皆塞。已而澶州灵平埽成,水不复至。臣某以谓黄河率常五六十年一决,而徐州最处汴泗下流,上下二百余里皆阻山,水尤深悍难落,不与他郡等,恐久远仓卒吏民不复究知,故因上之所赐诏书而记其大略,并刻诸石。若其详,则藏于有司,谓之《熙宁防河录》云。

这篇《奖谕勅记》,即东坡先生因徐州抗洪、受到皇帝嘉奖后所作的文章。文章详细记录了抗洪救灾、事后筑堤的整个过程。其中最危险的,即大水自8月21日至9月21日,一月之间涨至将近9米,城外水位比城内陆面最大高出约3.3米,城墙最低处仅比城外水位高出60厘米。如此危险的境况,自9月21日至10月5日、持续达半月之久。先生曾将这篇文章刻石立碑,以便后人随时了解此次水灾的详细情形,常警水祸之烈、熟知治水之法。

对于东坡先生徐州抗洪的表现与功绩,大宋神宗皇帝的嘉奖令是这样写的:

敕苏轼:省京东东路安抚使司转运司奏,昨黄河水至徐州城下,汝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害,遂得完固事。河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堤溃东注,衍及徐方,而民人保居,城郭增固,徒得汝以安也。使者屡以言,朕甚嘉之。

大家看,苏轼不仅高中进士、在朝廷的制策考试中取得最高奖项,而且还能在危急时刻身先士卒、视死如归,在洪水面前谨慎谋划、有效应对,这样的人才,真是太难得了呀。

所以个人觉得,1078年重阳节的黄楼落成庆典,当是先生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刻——金殿对策,我早在人先;经世济民,我何输人后?站在这高达百尺的黄楼之上,看着远处桀骜可驯的滔滔黄河,把酒临风,此乐何极!


参考书目:《苏轼诗集合注(冯应榴辑注)》《苏东坡传(林语堂著)》《苏轼年谱(孔凡礼撰)》《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