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古音和甲骨文的解释,皆不可作为反驳埃夏论的依据
因为年初在新浪博客上发布了一篇悬赏文(1万元有奖悬赏:从科学论据驳倒《发现夏朝》以下主要核心观点之一者),一直未见有人写文正式反驳。最近上微博后,有个人声称指出了埃夏论错误,反驳了埃夏论。我看了他的帖子后,啼笑皆非。他是怎么反驳的呢?他就是拿象形字典对甲骨文的解释作为证据,说你的解释错了,比如说黄字甲骨文象形原型不是蝎子,而是箭头,你的证据错了,然后就闹着给钱。这种思维方式应该说还停留在小学生和中学生阶段,即把字典当作权威,当做证据。
实际上笔者在进行文字比较研究的时候,是查阅参考了许多种字典,包括汉典、象形字典、汉字叔叔的汉字源等网站,以及黄杨主编的汉语字典,国学大师网站引用的各种字典,对每一个字的各种解释,几乎都有穷尽去查阅参看。不同的人,不同的字典,对同一个字象形原型解释,也有区别。最早对汉字解释是源自于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笔者对照古埃及的象形原型,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许多字是如何演变都豁然开朗,可以说后人对汉字原型的解释基本上都是附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会意指示的抽象概念字的解释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汉代,还是当今,他们都没有见过甲骨文的象形原型到底是啥。今天我们有了考古学,有了互联网,我们当然会比古人,比前人,会更有智慧。
甲骨文的年代介于5000-3000年之间,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就是那个年代的文字证据,相当于有了照相机把当时真实的文字影像保存了下来,再利用二重证据法,利用文献记载,与古埃及象形原型一比对,字史互证,就一目了然。所以,绝不可拿后人对甲骨文的附会解释观点作为证据去否定《发现夏朝》依据考古原型文字做出的科学论证。一位网友也发表了这样看法:
类似的,一直有人拿古音问题来说事,说你的论证错了。甚至还有北大的大学者也曾拿过古音问题来说事。这段时间内,又有个网友又声称用语音问题否定了埃夏论,也是闹着要钱。大辉帮助搜集整理了关于古音话题的有关讨论,见:
这个问题的性质实际上是与拿后人对甲骨文的附会解释,去否定埃夏论的做法是一样的。因为所谓“古音”都是后来人考证的,后人考证的东西就可能会有错误,而且错误几率极大。除非有留音机,但是古时候没有留音机。但是字形考证就不一样了,因为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字就是那个时代的。当然对于“古音专家”来说,他们是难以接受他们考证的许多东西都是错误的,就象那些甲骨文专家一样。
我这里举一个“父”字发音的例子,看看在语音问题上,到底是谁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2018年初,《发现夏朝》刚一出版时候,就有一个网友跟我说,我对父母二字发音的解释是错误的,这是“硬伤”。我当时曾经答应过,要写一篇文章就语音问题回复他。“父”是一个抽象概念,甲骨文砖家们根据不精准的简化字形就去附会乱猜甲骨文“父”是表示父亲拿着斧头棍棒教育子女(我晕死啊)。那么古埃及人是怎么表示父亲这个抽象概念的呢?实际上古埃及人无论是表示具体物体,还是表示抽象概念,都是用具体象形符号来表示的,表示抽象概念的时候,象形符号更多是用作表音功能,这正是商博良当初所发现的。古埃及人就是用有角的腹蛇这种动物来表示父亲,按照商博良的解读,这个角蝮蛇符号发音就是f。今天汉语中的腹蛇,英文中腹蛇发音viper,还都仍然保留了f的发音。“父”的发音就是来自于这个发音。今天印欧语系各个国家的父亲发音都具有f这个发音。汉语父字也是具有f发音。
(汉字父的古埃及原型)
我个人目前确实还未去研究古音问题,因为利用二重证据法已经可以科学证明埃夏论,古音问题那就是衍生课题和辅助验证的证据,我在《发现夏朝》自序中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有位网友告诉我,音韵学资料说上古时期没有轻唇音,f音发不出来。对此我是持否定的看法。因为我可以根据父字发音从几方面逻辑,来反正上古时期是有f音:
古埃及用有角蛇的腹蛇符号表示父亲,迄今现代汉语腹蛇和英语viper也都仍然保留了f发音。
现代汉语父字发音,与商博良考证的古埃及父字发音,都有f音。发音是一样,字形和含义也一样。这证明作为核心基本词汇,父字的发音,5000年内没有什么变化。
印欧语系也强烈地受到过古埃及语的影响,有人考证英汉分离时间也就才5000年。而印欧语系各个国家父亲发音,也都仍然保留f发音。从而通过现代汉语和印欧语系两方面父字发音,可以双重验证古埃及父字的发音确实传承到了现在,未发生变化。
类似的,古埃及是用秃鹫鹰来表示母亲,发音是m,与现代印欧语和汉语的母字发音是一样的。
为什么那些古音专家会考证出不一样的父字古音呢,原因我不能瞎猜。但我可以提出另外一种可能解释,在东亚地区,汉语是与印欧语系最接近的,相反与东亚各土著语言则相去较远,比如日韩土著对父亲母亲的发音就与汉语和印欧语完全不同。有人说,东亚区语系归属之所以复杂,就在于汉语的存在,破坏了东亚各地区原语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那么你是相信笔者解释,父作为基本核心词汇,其发音5000年没有变化,还是相信那些古音专家的解释,说上古时期没有f这个发音呢?欢迎投票!
笔者研究埃夏论,查阅考证了大量资料,笔者之所以突发眼疾(眼底出血),也是因为这些年的考证和写作过度用眼而导致。《发现夏朝》有大量的考证内容,信息量确实很大,系统而完整,每一个章节,笔者都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眼力。所以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字,都够体制内专家学者作为一个课题研究很长时间的。有正见的网友也都能看到,如:
一位在美国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华人也语音跟我讨论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考(语音转换不标准,勉强看):
正是因为笔者的书和文章信息量太大,几乎每一个专题都可以够写一本书,所以有的人看了昆仑考证,就去机械比对山海经,然后出书宣布什么“彻底破解了山海经”,有的人看了笔者的阿拜多斯阳城和卡尔纳克神庙左祖右社的文章,就去出书什么“阳城与左祖右社”,然后给搬到哈拉帕。意淫容易,考证难,不少人就想投机取巧,妄图名利。
更多参考
拒绝意淫,坚持实证。
考证不易,欢迎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