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效互动”的表现
课堂“无效互动”的表现
有效互动的产生依赖于教师自己对互动教学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还需要实际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在现实的一线教学中,“无效互动”的行为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反思。
(一)参与面窄:少数学生在动,多数学生不动。
一堂课开始了,教师列出了几个例题,让学生解答。最后,又抽了几个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对于学生出现的几个少数问题,教师也及时地加以了更正。看起来整个课堂学生活动的次数比较多,教学的逻辑也很紧密,看不出什么漏洞,觉得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也不错。然而,真正主动参与的学生不及五分之一。
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这类课堂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教师身上表现比较突出,这种形式成为他们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问题主要是教学活动是学生围绕教师教学设计的单向活动,能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忽视,甚至被掩埋,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游离于课堂之外。
(二)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互动的主要方式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则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两者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在师生互动中,又是以“老师和全班同学”和“老师和个别同学”的互动为主导。小组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成为实质性的具有互动价值的功能实体,故教师和小组的互动也鲜有体现。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班级授课制本身所蕴涵的广泛的社会关系没有受到充分的关注,每个学生只和教师发生联系,学生之间还没有形成有实质性联系的整体,学生之间的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还没有作为真正的教育力量自觉地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实际上生生互动最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同伴文化”的合作交流中发生思维的碰撞,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体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行为互动。
有人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个性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结构,搭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尽量做到异质互补,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交流与合作情境,采取民主的手段,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力量,消除消极因素,使合作与竞争相得益彰。
(四)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活跃,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形式上动,本质上不动。这种互动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深层次思维,这实质上是一种“虚假互动”。究其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生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丢失大量光阴,影响了信息量的灌输,不管学生的承载能力,深信“喂得多,吃得饱”的谬论。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误认为“师问生答”搞得越热闹,互动就做得越出色,但这仅是互动的一种表面形式。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强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缺乏观点的交锋和思维的碰撞,少见激烈的辩论和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因而这不是一种有效互动。有些互动问题过易,无需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凭个人记忆就能轻易解决,进行交流和讨论只是流于形式和走过场而已,达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难度适宜的爬坡性问题,同时为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尽量把师生互动搞得表面繁荣而不失内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五)对象不公:多优势生互动,少弱势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并非对所有学生投入同等的情感态度和给予同样的互动机会、内容,而是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有差别的待遇”,与教师互动的对象往往是成绩优异、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学生干部,甚至受家庭背景、性别、座位等因素所左右,这类互动对象称为优势群体。教师倾向性地选择互动对象,这在课堂提问中有明显的体现。即使在提问率较高的课堂上,有的学生在一节课中多次被提问,有的则无人问津。
教师在与学习成绩优异者互动时,更倾向于民主,多采用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言语,对他们表现出较高的期望,而对学习成绩差者,更倾向于专制,多带有否定性和控制性的口吻,甚至存在侮辱现象。
(六)秩序混乱:教学秩序失控,互动场面混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上学生要有规矩,课堂互动更要人人遵守规则。怎样提问、怎样合作、怎样倾听别人的发言,都要有明确、细致的规定。尤其在我国当前大班额的教育现状下,课堂教学教师指令不清就会秩序混乱,互动教学也就无法有效展开。